天气越来越暖和,别人都穿得越来越薄,而你却裹得严严实实。特别是腿脚,怎么都暖不起来,一阵阵发凉。临床上,有类似问题的病人不在少数,看起来不严重的小毛病,却给人带来了无穷烦恼。为此,专家为你分析腿凉的原因,指导就医。
目录
1欲防衰老先练腿脚
“人老腿先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而,健身防老抗衰,应先从腿脚锻炼开始。
这里向您推荐一套锻炼腿脚的保健动作:卧位运动趾与踝仰卧床上,双下肢平伸,双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运动30次,五趾分离、并拢30次,然后屈髋、屈膝、伸屈旋转踝关节30次,这是整套运动的准备动作。
踮脚走路练屈肌踮脚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这时你会感觉到足心和小腿后侧的屈肌群十分紧张,行走百步即可,不能一气呵成,可分段进行,这比一般行走时对屈肌的锻炼要强得多,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三阴经。足跟走路练伸肌即把足尖跷起来,类似小脚女人样,用足跟走路,这样是练小腿前侧的伸肌,行百步,疏通三阳经。
侧方行走练平衡人向侧方行走时,主要是锻炼内收、外展肌群,补练日常向前行走时运动量较小的肌群。另外,侧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强化,有预防共济失调的作用。
先向右移动50步,再向左移动50步。倒退行走益循环倒退时,足尖先着地,重心向后移到足跟,这样有利于静脉血由末梢向近心方向回流,更有效地发挥双足“第二心脏”的作用,有利于循环。
另外,倒退时,改变了脑神经支配运动的定式,启用了不少平时不常运用的神经结构,可防因废用而脑萎缩,每次倒退百步为宜。
踩足按摩促回流如果有3~5岁的小孩,您可趴在床上,双足背贴床面,足心朝上,让孩子赤脚踩压你的双足,孩子的足跟对准大人的足心,做踏步动作50~100次,对促进血液回流大有好处;没有孩子帮助,可以自己按摩。
老人如能每天坚持一套上述锻炼,一定会推迟双腿先衰的到来,也有利于心脑脏腑的保健,您不妨试试看。
2腿脚发凉可能是大病
腿脚凉是一种感觉,感觉是神经支配的,因此首先要考虑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腿部发凉,一般伴有麻木、疼痛等,严重的会有肌肉萎缩等症状。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很多,张在强介绍,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另外,酗酒、毒素、外伤、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肿瘤等,都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异常,引发腿凉症状。神经问题导致的腿凉,不论局部如何保暖,一般很难缓解。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反映在腿、脚上,往往有腿脚发凉、麻木的症状。专家说,脚凉有可能先于脚麻出现,有的是单侧,有的则左右都凉。如果再发展下去,脚部麻木、蚁走感等症状就会出现,成为“糖尿病足”。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难以缓解的腿脚发凉症状,要注意查一下血糖。
在临床上,腿凉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专家说,腿部感觉由脊髓神经支配,如果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了脊髓神经,特别是刺激到交感神经,就会出现腿凉、腿疼、腿麻等症状。有些病人仅出现腿凉,不伴有腿痛、腰痛等症状,容易被忽视。这种病人的腿凉,往往是从里往外地凉,穿多厚的衣服都不管用。这种病人需要做腰部核磁共振,看到脊髓神经受压的情况即可确诊。
引起腿脚凉的另一类原因是动脉血管问题。腿脚离心脏远,如果供血不好,自然暖和不起来。专家说,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如果下肢动脉因为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管腔狭窄,远端供血不足,就会腿脚发凉。
病情初起阶段,病人往往先感觉一侧肢体发凉,皮肤温度摸起来稍低于正常,通过增加衣物或随着气温升高,能得到一定缓解。随着血管病变加重,皮温逐渐下降,即便多穿衣物、环境温度升高,也不能缓解,并有可能发展到双侧。狭窄的部位越高,腿凉的范围越大。除了腿脚凉,病人还会出现行走后腿部酸痛无力,脚麻、脚痛等症状;皮肤则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远端皮肤苍白或苍黄,指甲生长缓慢、颜色枯黄无泽,肌肉萎缩,脚趾上的汗毛脱落等。
专家提醒,怀疑下肢动脉发生了堵塞,可以通过摸脚部脉搏来初步判断:一是摸足背动脉,位于脚腕前部,内外踝连线与第一、二足趾缝的交叉点上;二是胫后动脉,位于内踝高骨后方的凹陷处。如果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结合病史、症状及局部节段血压情况,可初步判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否存在。要想进一步确诊血管病变的部位,需要做动脉彩超、动脉血管ct(cta),必要时做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3冬天腿发凉千万别疏忽
周围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病变患病率为10%,但只有20%的患者知道自己患病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并给予必要治疗至关重要。
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
到了冬天,许多老人总感觉腿又酸又疼、抽筋,有的还会肿胀。不少人以为是天冷了,腿着凉了,属正常现象。但专家提醒说,千万不能疏忽了,这其中有不少人可能是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闭塞导致的缺血时间久了,会出现坏疽,甚至要截肢。
景主任说,人体在低温环境中,血管会自动收缩。这对患有动脉硬化,本身供血量不足的人来说,就很可能会导致发病或加重病情。一般说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等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在发病机制上,有专家认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免疫复合体都会损伤动脉内膜,继而造成脂蛋白侵润、血小板黏附和释放、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沉积等病变而导致动脉闭塞。这种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而且男性比女性要高发。
发病从腿脚发凉开始
“发病往往从感觉腿脚凉开始”,据专家介绍,根据病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分为四期:在轻微症状期,患者会感觉患肢麻木发冷,温度较低,肤色苍白,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脉搏减弱。然后发展到间歇性跛行期,在这个时期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后,腿部出现酸痛感,停下休息后会缓解,但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又会加重,随着病变的发展,行走路程逐渐缩短,同时还会出现腿部皮肤干燥脱屑,脚趾甲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的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会进入静息痛期。在这个时期,即使在安静状态下患者的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的静息痛,在夜间更为严重,不少病人因为疼痛常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趾腹色泽变得暗红。到了病变后期,发展到溃疡和坏死期时,除了疼痛难忍,患者还会出现趾端发黑、干瘪、坏疽或缺血性溃疡,甚至需要截肢。
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景主任建议,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综合治疗的办法。首先要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糖、高血压、血脂、控制血液高凝状态等。饮食上注意合理调节,中年以后避免经常进食过多动物性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也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旦疾病进入静息痛或者足坏疽的阶段,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重建患肢的血供。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开展手术治疗,如血管重建术、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手术等,并可配合动脉介入治疗,同时还开展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在药物治疗方面,医院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研发出自有的静点、口服及外敷等中药方剂,同时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抗凝、溶栓、降纤、血管扩张、抗血小板药物等。多年来治疗来自全国各地患者千余例,取得很好疗效,受到患者一致认可好评。但专家强调,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无论吃多好的药,都不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4腿脚发凉时应尽快就诊治疗
很多人以为截肢多数是车祸创伤引起的,但是国际最新数据表明,发达国家中,每10个截肢者中,有6个是因为血管闭塞,最终不得不忍痛割腿,否则危及生命。血管外科的专家说,我国经过20来年的经济发展,饮食改善,居民血管动脉硬化的比例正逐步攀升。
饮食不当、“三高”人群最危险
专家介绍说,动脉壁硬化变厚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液循环不好当然会堵塞了。肢体供血不足自然会坏死。目前老百姓知道心肌梗死会让人死亡,所以都非常重视,但是同样是动脉,外周的动脉血管闭塞,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
其实这种病刚开始的表现都是动脉硬化,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平时吃得过于丰富,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而且毫无节制,即使用再多的药也难以控制。他特别提到,“三高”、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是高危“人群”,更容易诱发血管闭塞。
腿脚发凉是发病先兆
据了解,血管闭塞的发病分为几个阶段,刚开始会表现为腿脚发凉,然后走路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其实如果这时候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治愈率在90%以上。如果拖到第三阶段,患者晚上痛得无法入睡,治愈率就会大大降低。万一已经腿脚发黑,出现坏疽,就很可能需要截肢了。
专家介绍说前不久一名76岁的老太太双腿都有问题来就诊,左腿静息痛,右腿间歇性跛行,经过照影发现,左腿腹股沟以下的血管已经全部闭塞,而右腿则是血管狭窄,最后经过治疗,把左腿截肢,而右腿则完全康复。
5当心手脚冰凉所代表的4种病症
生活中无论男女都有可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形,而一旦出现这一情形就代表着我们的身体可能出现了异常。那么是原因造成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当心手脚冰凉所代表的4种病症,供大家了解。
手脚冰凉所代表的4种病症
脾胃虚寒
脾胃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长期脾胃虚寒,就会导致阳气无法传送到四肢的末端,那么该人就会出现手足冰凉、气弱少神、疲倦乏力,动则气短,食欲不振,脸色黄、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舌苔淡、脉弱等症状。一般通过保暖、运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手脚冰冷的症状。
肾阳虚衰
中医认为,“肾阳”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当一个人的肾阳不足时,就会出现全身怕冷,面色发白,腰酸腿软,手足冰凉、怕冷、胸腔、小腹也偏冷,神疲气短、 夜尿多 、舌淡胖、脉沉微,即使多穿衣服也仍感到手脚冰凉难以回暖等症状。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的人常因肝气郁遏在内,气血无法达到四肢而出现手足冰凉、神情抑郁、还易心烦,易发火,脾气大,压力大,常感心情不好,胸胁满痛、舌苔白、脉弦等症状。手脚冰冷有一个特点,就是手冷不过肘关节,脚冷不过膝关节得特点。
血虚寒凝
血虚寒凝的人常因气血虚弱,无力将血液传送至四肢末端而出现手足冰凉、头晕、容易疲倦无力,面色萎黄苍白,指甲、嘴唇、眼睑膜色偏淡,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慌多梦、失眠健忘,女性月经量少且色淡、后期甚至闭经、肢麻体痛、舌淡瘀紫等症状。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注意保暖避寒
秋冬务必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服和鞋袜;对手脚进行适当的保护,可经常擦些油脂,必要时外出应戴上手套,穿上厚一点的棉鞋,一般情况下,脚底热全身都会感觉温暖。
适当锻炼
秋冬季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因为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不需要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通过步行、慢跑、爬楼梯、健身舞等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如果手冰凉,上肢的活动量应大些,如果脚冰凉,下肢活动量应大些,通过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指压按摩
可以针对至阴及涌泉进行指压,至阴位于脚第五趾指甲生长处的外侧,涌泉则在脚底中央靠近脚趾处,将脚趾全部弯曲时,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皱纹的中央处。要揉和捏每根脚趾,这样脚就会感到温暖了。不妨再加点乳液或婴儿油,既促进血液循环又柔嫩手脚。
调整心态
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手的温度很快会下降3~6℃,平静后便可恢复。所以,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对防止手脚冰凉有一定作用。
手脚冰凉吃什么好
姜汁甜牛奶
取150-200毫升鲜牛奶,加入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容器内隔水蒸十五分钟。此款饮品有驱寒合胃之功效,天天饮用一杯,手脚寒气便会渐失。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鲫鱼猪血粥
鲜鲫鱼1条(150克左右),猪血100克,红枣10枚,枸杞子5克,小米40~50克,红糖15克,生姜、大葱、植物油、食盐各适量。将切碎的生姜、大葱连同食盐一起塞入鱼腹中,锅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油烧至七成热后放入鱼,中火煎至鱼表皮略黄,加入开水适量,煮10~15分钟,捞出鱼加作料当菜吃。再将红枣、小米和枸杞子洗净,加入鱼汤中,共煮,待粥熟后加入红糖及洗净、切碎的猪血,再煮5分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