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妇科

服用中药有讲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身体的保养了,也更多的人选择化学物质不多的中医了,中医作为一门传承千年的医学,自然是有非常多方面的底蕴,其中中药也不是乱喝的,你知道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吗?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中药及中药的分类介绍 服用中药有讲究 什么中药最苦 中药治小儿肾病的服用方法 服用中药中毒如何诊断

1中药及中药的分类介绍

  中药是一种比较广义的概念,中药包括传统中药、草药和民族药。多了解一些关于中药的知识对于大家以后的使用是有一定帮助的,因此下面专家对中药及中药分类做了具体的介绍。

  传统中药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民间药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辨证施用,一般是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少见或不见于典籍,而且应用地区局限,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学理论及统一的加工炮制规范。

  民族药则指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在本民族区域内使用的天然药物,有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民族医药理论或民族用药经验为指导,多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医售药的经营方式。民族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医药学主库,也促进了中药的发展。

  中药、民间药和民族药三著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用药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和延伸了“中药”的内涵,组成了广义的中药体系。

  中药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原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合成药;第二类是饮片;第三类是成药。成药又分为纯中药制剂、西药合方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

2服用中药有讲究

  中医在搭配中药的时候,讲究的一个原则就是四气五味,也就是说根据不同中药的药性还有味道来组成中药方子。常见的药性有寒性、良性、温性以及热性,而味道就更别说了,酸甜苦辣咸这些都是。如果是服用五味偏重的重要或者是寒凉性的重要,那么最好不要在饭前,也就是空腹的时候服用,否则容易对患者的胃粘膜造成伤害。

  1、治疗胃溃疡以及胃粘膜糜烂的中药方中,一般都是会带有白芨还有海螵蛸这些中药,这些药物会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并且在肠胃的内壁中形成一道保护膜,所以说,这种中药最好在饭前的时候空腹服用。

  2、一些泻药也不能够在饭后服用,因为这类型的中药都是治疗一些便秘的情况,所以这些方子中都含有大黄这些中药,所以应该在饭前喝。

  3、滋补类的中药也最好在空腹时候服用,这样效果更好。不过,喝中药的时间除了根据药效以及中药类型来区分之外,患者的身体素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这就导致对于中药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患者在空腹服用中药之后就会出现胃疼、拉肚子等等副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建议换成饭后服用,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护身体健康。

3什么中药最苦

  提到苦,大家自然都会想到黄连,因为有俗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嘛。

  一个名老中医说,中药有三苦:黄连、木通、龙胆草。

  上面的这三苦,还不是最苦的中药,最苦的很好记,叫——苦参,多么形象!

  一般来说,清热解毒的中药多半是苦的,而补药多半是甜的,起码味道也要好一些。

  本人认为,使用苦药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要长期使用,否则容易损伤脾胃,也让人对中药望而生畏,确实需要长期用的,可以制作成成药,或时不时调换一下其他功能接近的药物。

  二是,儿童不要使用过苦的中药,我喜欢用芦根、白茅根之类的清热药,特别是舌尖红的小孩,量大点没有关系,反正味道有点甜呢,苦药会让孩子“绕梁三日”,惧怕中药,同时也容易损伤脾胃。

4中药治小儿肾病的服用方法

  现在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治疗方面中医中药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但你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吗?如果你的服法错误,这可能会造成很大伤害。

  1.雷公藤多甙片 1~1.5mg/(kg・d),分3次口服,可用于肾病各期,各型。

  2.强肾片 每片0.3g,每次2~3片 ,每日3次,用于阴阳俱虚,肾气不化,不能固摄之水肿。

  3.滋补肝肾丸 每次3g,每日3次,用于肾病恢复期之肝肾阴虚证。

  4.肾炎水肿片 每次2片,每日2~3次,适用于肾病之寒湿困脾证。

  5.尿毒清冲剂 每次3~9g,每日2~3次,用于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者。

  6.玉米须60g,水煎,分次服,用于肾病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

  7.黄芪30~60g,益母草15~30g,白茅根30~60g,大枣10枚,水煎,每日1剂,分次服,用于肾病脾虚兼血瘀、湿热者。

  8.生黄芪、石苇各15g,玉米须、白茅根各30g,丹参9g。水煎服。尿蛋白多者,加党参9~15g、蝉衣6~9g、土茯苓15~20g;尿中红细胞多者,加金钱草15~30g、车前草15~30g、金银花、蒲公英各9~15g;水肿甚者,加茯苓、薏苡仁各15~30g;舌苔白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6~9g;苔黄厚腻者,加茵陈、龙胆草各6g、全瓜蒌9~15g;水肿消退后出现阴虚者,可加女贞子、知母、山茱萸、枸杞子各6~9g;血白细胞增多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9~15g;血白细胞减少者,加当归、阿胶(烊化)各6~9g、黄精9g、鸡血藤9~15g;血中胆固醇持续增高不降者,加决明子10~15g、首乌10g。

5服用中药中毒如何诊断

  健康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的话题之一,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拥有了一半的财富,所以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疾病的侵扰,很好的保护自己和自己身边所关心的人。也可以尽快的走出自己对一些健康误区,及早的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关介绍:

  服用药物出现中毒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出现中毒后急救是最重要的,中医专家分析说服用中药中毒后要采取下面的流程解毒。

  中药急性中毒具有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为使中毒病人尽快转危为安,必须尽快正确诊断,善于识别个别中药的特殊临床表现。救治时间的早晚与病人的预后关系甚大,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大致可以确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种类与程度,结合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争取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变,重者则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氏迷、休克等症状。

  一、询问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来者诉述,应询问何时服用何种中药、剂量及初期发病症状等,了解原先健康情况,并要求将剩余中药进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现场情况,以确诊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既要防止漏诊或误诊,也要防止有意伪造病史。

  二、体格检查

  对轻症病人,可以全面检查,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当然也要避免因体格检查而延误治疗。对危急病人则应观察其典型症状与体征,争取时间,有效地进行抢救。如含阿托品类中药中毒时,常有瞳孔散大、潮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等。

  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皮肤、面容的颜色及损伤情况,皮肤弹性,体温,肌肉是否抽搐与痉挛。

  (2)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结膜是否充血。

  (3)神态是否清醒、昏迷或谵妄。

  (4)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呼气有无特殊气味,肺部有无锣音。

  (5)心率、节律及血压。

  (6)腹部是否压痛,有无腹泻。

  (7)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气味、颜色。

  三、实验室检查

  这是正确诊断或证实诊断的依据。首先安排一般常规化验,或生化细菌检查,必要时可作肝、肾功能、基础代谢、心电图等检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集患者大小便、呕吐物、胃洗出液、血液等,针对可疑毒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有毒中草药中毒时,可采集同样的标本,让有关单位及专家鉴定。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疾病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