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冠心病?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
1.硝酸酯类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脏侧支循环血流,使心绞痛得到缓解。另外,它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最好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栓(凝)药物:血液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相互促进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抗栓治疗主要针对两个环节,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昔单抗、前列环素、前列腺素e1等,主要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50~100毫克顿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因此需晚餐后立即服下,胃溃疡患者要慎用。冠心病患者应坚持长期服用。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毫克,至少半年。
抗凝药物主要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水蛭素、华法林等,主要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溶血栓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及时治疗。
3.β-阻滞剂:由于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病人的氧耗量,减少因用力、激动引起的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同时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活动的作用,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心律失常。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一线用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非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效果更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可以降低死亡率,也是心梗后及介入治疗后应长期坚持服用的药物。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50~100毫克/日)、阿替洛尔(25~50毫克/日)、比索洛尔(康可)(2.5-5毫克/日)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6.125-12.5毫克/日)、阿罗洛尔(阿尔马尔)(10毫克/日)等。上述药物可选用其中一种。
4.钙离子拮抗剂:其作用为抑制或减少冠状动脉血管痉挛,抑制心肌收缩,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及增加冠脉血流,某些钙拮抗剂还能减慢心率。一般耐受好,能增加病人耐力及缓解症状,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一般认为它们与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某些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的情况,例如哮喘、慢性气管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4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10毫克,3次/日)、硝苯地平控释剂(拜心同)(30毫克/日)、缓释剂(络活喜)(5毫克/日)、地尔硫卓(硫氮卓酮、合心爽)(30毫克,3次/日)等。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具有抗炎作用,促进血管扩张、抗血栓、抗凝集等效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那些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甘油不能控制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有:依那普利(10毫克/日)、贝那普利(10毫克/日)、雷米普利(2.5~5毫克/日)、副辛普利(10毫克/日)等。但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6.调脂治疗:调脂治疗是指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三个指标进行调节,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稳定冠状动脉病变处脂质斑块,防止其破裂及斑块继续增大,甚至使脂质斑块消减。因此,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病人应当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低脂饮食,减轻体重,适当运动,常规测血胆固醇水平。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调脂治疗。目前提倡用他汀类药物,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20毫克/日)、普伐他汀(10毫克/日)、辛伐他汀(20毫克/日)、氟伐他汀(2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10毫克/日)、吉非贝齐、烟酸等。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
7.中草药:其作用在于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滋阴理气。该类药有脑心通、冠心苏合丸、活血通脉片、复方丹参片等。
8.其它: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进行积极药物治疗。
冠心病病情复杂,每个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选择药物治疗,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一是要减轻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缓解症状;二是要“亡羊补牢”,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止血栓形成,还有促进心脏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等作用,预防、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发生或意外的突然死亡。冠心病为慢性疾患,只有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最大益处(上述各种药物用量仅供参考)。凡经明确诊断者,均应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甚至终生连续服药治疗,自行中断服药是最不科学的。
2如何早期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4、夜晚睡眠枕头低时,会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
5、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用力排便或者性生活用力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7、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尤其是目眩,短暂晕厥。
3中老年人容易得冠心病的原因有哪些
1、年龄与性别
冠心病的出现与年龄和性别是有密切联系的,尤其是40岁以上,患冠心病的几率会加大,是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提示: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的出现,会导致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也是诱发冠心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在于:身体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加大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3、七情内伤
冠心病的出现,多数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情绪的波动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样会使精神受到创伤,情绪波动剧烈,使之气郁不畅,气滞血瘀,心脉弊阻,不通则痛。从而患上冠心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4、饮食不节
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正确的饮食结构,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饱餐过度,尤其是进食高脂食物无节制,造成脾胃失调。
5、寒冷刺激
外界寒冷的刺激、寒邪入侵,没有及时的做好保暖工作,长此以往,是会阻碍血脉正常运行的。中医解释为:“寒则凝,温则行”,“寒”可以“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寒”可以“客于脉外”则脉寒,寒冷可使冠状动脉收缩,从而痉挛造成心肌缺血,然后发生心绞痛。
4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5治冠心病的中医偏方大全
养心定志汤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丹参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麦门冬10克,川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萎、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冬、生地、杏仁,去川芎等。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患者329例,其中显效201例,好转1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5%。
党参酸枣仁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益气安神,补益气血。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党参、酸枣仁各15~30克,黄茂18~30克,麦冬、桑寄生各12~15克,五味子3~6克,益母草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用1~3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4例,结果显效10例,改善12例,总有效率为91.7%。
当归玄参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处方组成】当归、玄参、银花、丹参、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病例验证】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按此方服药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为变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黄芪党参红花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20克,川芎10克,当归、红花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病例验证】宋某,女,71岁。经常于夜间突发左侧胸前区疼痛,持续约几分至十几分钟,可自然缓解。常因劳累或情绪波动而诱发。近 期发作频繁,呈加剧之势,伴胸闷心悸、短气乏力、自汗、面色萎黄、舌质淡紫、边有癖斑、脉沉细无力。查体:血压18/10.67千帕,HR66次 /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V1~V3导联的ST段水平型压低>O.1mV,T波倒置。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本方治疗,日1剂,水煎服。半月后复诊:自诉服药1周后未再出现左胸前区疼痛,仍觉胸闷气短,偶咳,痰少而黄,舌质转为淡红,舌边癖斑变浅,脉沉细。守上方加法夏10克、瓜萎15克、燕白15克,继进15剂。月余再诊,精神转佳,胸痛已缓解,但上3~4层楼后,仍觉胸闷,偶咳无痰,舌淡红,脉沉细。复查心电图:V1~V3导联的ST段已恢复正常水平,T波转为直立,但较低平,守上方加积壳15克,继服10剂巩固疗效。
党参麦冬田三七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益气通阳,养心活血,化瘀通脉。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党参、丹参、朱茯神、郁金、麦冬各15克,桂枝3克,五味子、炙甘草各9克,砂仁6克,田三七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6~8周后改为隔日1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患者36例,结果显效13例,改善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
瓜蒌丹参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温阳补气,活血通脉。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全瓜篓、丹参各30克,薤白、檀香、五味子、炒柏子仁、甘松各12克,桂枝、砂仁各9克,赤芍、川芍、太子参、麦冬各15克,三七粉(冲)3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可随症加减。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患者48例,用药1个疗程,结果显效16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
人参三七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癖通滞。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人参90克,三七30克,水蛭30克,丹参30克,没药15克,石菖蒲60克,香附60克,血竭巧克,鸡血藤15克,茯苓15克,远志15克,琥珀15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空腹服,每次2克,日3次。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剂量,缩短服药间隔时间。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本方观察治疗34例,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
首乌黑豆穿山甲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活血逐瘀,降血脂。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处方组成】首乌、黑豆各60克,穿山甲肉250克,油、盐适量。
【用法用量】将穿山甲肉洗净切碎,放入砂锅内炝汁炒透,加人首乌、黑豆,再加清水约3碗。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熬汤,最后加盐、油调味。饮汤吃肉,每日2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4例,其中显效者19例,好转者25例,无效者10例,总有效率81.5%。
墨囊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止痛。治疗冠心病。
【处方组成】乌贼鱼腹中墨囊适量。
【用法用量】将乌贼鱼腹中墨囊取出烘干研粉。每次1~1.5克,每日2次,用食醋冲服。
【病例验证】39例患者用此方治疗,随访半年,其中疗效显著者17例,有效者14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79.5%。
温馨提示:
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