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妇科

六大中药助你好眠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失眠是如今现代都市白领的一大通病。那么治疗失眠小窍门有哪些?在此小编为广大失眠读者整理了六种有效缓解失眠的中药供大家选择,希望可以提高你的睡眠质量,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失眠吃什么水果好 六大中药助你好眠 睡眠不好怎么办 常见的失眠原因 失眠的详细治疗

1失眠吃什么水果好

  奇异果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每天食用两颗奇异果,就可以将睡眠品质提高百分之四十!睡眠障碍的产生与中枢神经过度唤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或是与压力导致荷尔蒙大量分泌有关。奇异果中含有丰富的钙、镁及维生素C,有助于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与传递,此外,它还含有其它水果中极为少见的钙质,具有稳定情绪及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

  葡萄

  最近有研究证实,葡萄对改善失眠有很好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葡萄中含有能辅助睡眠的物质--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脑中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物质,其与睡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晚上是褪黑素分泌旺盛的时期,预示着即将要睡眠了,早晨是褪黑素分泌最少的时候,也就是该睡醒的时间了。所以,它可以帮助调节睡眠周期,使不正常的睡眠情况得到改善。专家还说,葡萄酒中由于含有抗氧化剂和酒精,其所含有的褪黑素含量可能更高一些,更有助于睡眠。

  香蕉

  香蕉中含有能让人远离忧郁情绪的维生素B6和使人精神愉悦的5―羟色胺物质,可以有效的使人远离忧郁症状,促进睡眠。

  大枣

  大枣中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益物质,具有补脾安神的作用,晚饭后用大枣加水煎汁服用或与百合煮粥食用能加快入睡时间。

  苹果

  据现代生化分析,苹果富含糖类、果胶、蛋白质、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钾、锌、铁、磷、钙等多种元素。芳香成分中醇类含92%,羰类化合物6%。苹果浓郁的芳香对人的神经有很强的镇静作用,能催人入眠。

2六大中药助你好眠

  1、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去酸枣仁15~30克,捣碎,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2、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柏子仁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去柏子仁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3、远志:

  远志性微温、味辛苦,可入肺经、心经、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的功效,适合有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乳糖肿痛、心神不安、多梦等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远志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取远志3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4、合欢皮:

  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合欢皮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去合欢皮10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5、首乌藤:

  首乌藤也叫夜交藤,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藤,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的功效,适合有多梦、多汗、肢体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首乌藤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取首乌藤9~1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6、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百合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取百合15~20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3睡眠不好怎么办

  睡眠不好怎么办?一、做好生活保健

  睡眠质量不好与生活行为,陋习等有很大的关系。要求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睡前喝杯热牛奶、睡觉前减慢自己的呼吸节奏、坚持规律的作息、睡前洗个热水澡或者热水泡脚、睡前不要吃东西、限制白天睡眠时间等。

  睡眠不好怎么办?二、学会饮食调理法

  睡眠不好怎样调理,除了习惯就是饮食了,尽可能吃对睡眠有利的东西。食疗养生和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是大体类似的,都是重在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吃些调养心神的食物对睡眠好处极大。像小米这类谷物,食用后会有足够的温饱感,有一定的助眠作用。核桃和黑芝麻睡前食用效果好,另外,葵花籽、蜂蜜、大枣等等都对睡眠有利。

4常见的失眠原因

  1.心理生理性失眠

  常由心情紧张引起。初次失眠后,形成心理上不能人睡条件反射。

  2.外源性失眠

  环境变动(强光、噪声、高温),重大生活事件(离退休、丧偶),摄入或接触某些物质或药物(烟、酒、咖啡因、麻黄碱、氨茶碱、铅、锰),睡眠卫生不当(睡前饱餐或剧烈运动)。

  3.药物依赖性失眠

  长期服用催眠剂,一旦急速停药可引起反跳性失眠,且较严重,尤易发生于应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后。

  4.躯体疾病所致失眠

  老年人易罹患的疾病很多,造成身体不适的各科疾病均可导致失眠。失眠为该病的继发症状。

5失眠的详细治疗

  (一)治疗原发疾病

  不少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病人就诊时常以失眠为主诉,医生应仔细检查,注意是否存在原发疾病。若只对失眠作对症处理,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且会贻误病情。

  (二)讲究睡眠卫生

  讲究睡眠卫生可以改善睡眠,对程度较轻的失眠可收治疗之效,其主要原则如下:

  1.白天是否感到头脑清新与精力充沛是权衡前一夜睡眠是否够量的唯一指标,达到这一指标便不要再多睡了。减少多余的卧床时间有益于睡眠,卧床时间过多往往导致睡眠变浅与中途醒转增多。

  2.尽可能地只将床作为睡觉的专用场所,不要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

  3.每天早晨定时醒转并立即起床有助于加强睡眠-醒觉生物节律,可使人睡时间趋于规律化。

  4.如果因为睡不着而越来越焦急烦躁,最好的办法是起床干点别的事,等有了睡意再上床。硬躺在床上强行自己入睡,往往会事与愿违。

  5.每天从事一定的体育运动可使睡眠加深。

  6.饥饿妨碍睡眠,睡前稍微吃点零食有助于睡眠。

  7.傍晚或晚上少饮或不饮有兴奋作用的饮料,如茶、咖啡、可口可乐等。

  8.睡前饮酒可使精神紧张者较易入睡,但酒后的睡眠是断断续续的,因此睡前饮酒不一定可取。

  9.吸烟有碍睡眠,睡前最好不吸烟。

  10.设法使卧室里保持适宜温度和环境安静。

  (三)药物疗法

  1.催眠药的使用

  目前使用的催眠药主要有三类,即:苯二氮卓类(BDZ)、巴比妥类药和其他催眠药。

  (1)苯二氢卓类催眠药: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催眠药,根据药物半衰期的长短一般分为超短效型、短效型、中效型与长效型四类。

  1)超短效型:半衰期在5小时以内,常用者有三唑仑(睡前服0.25—0.5mg)、咪达唑仑(睡前服15~30mg)、美达西泮(睡前服5~10mg)。此型药物催眠作用快而强,适用于人睡困难及熟睡感缺乏者,但其作用时间持续较短,可引起早醒、反跳性失眠、白天焦虑,也易形成药物依赖,只宜阶段性短期应用。

  2)短效型:半衰期5~10小时,常用者有劳拉西泮(睡前服1一4mg)、替马西泮(睡前服10—30mg)等,适应证同超短效型,但不良反应较少,催眠作用也稍弱。

  3)中效型:半衰期为11~24小时,常用者如阿普唑仑(睡前服0.4~0.8mg)、艾司唑仓(舒乐安定,睡前服1~2mg)、奥沙西泮(睡前服15~30mg)、氟硝西泮(睡前服1—2mg)等。主要适用于中途易醒、早醒、严重失眠者以及失眠伴白天焦虑、紧张者.如数晚连续使用,晨起后可有困倦、头重感、步态不稳等药效残留现象。

  4)长技型:半衰期超过24小时,甚至长选数日。常用者如地西泮(睡前服2.5—7.5mg)、硝西泮(唾前服5~10mg)、氯硝西泮(睡前服1~4mg)、卤沙唑仑(睡前服10~20mg)等。由于半衰期长,不会引起早醒及白天焦虑,突然停药较少引起反跳性失眠,也较少引起药物依赖,但易产生白天困倦及精神运动功能失调。主要用于重性精神障碍伴发的失眠。

  (2)巴比妥类催眠药:常用的有苯巴比妥(睡前服0.03-0.06g)、异戊巴比妥(睡前服0.1~0.2g)、司可巴比妥(睡前服0.1g)等。这类药物可致呼吸中枢抑制,且易产生依赖,故现已少用。

  (3)其他催眠药:水合氯醛催眠效果肯定,剂量为10%水溶液10一15ml睡前服,但长期服用易致成瘾。也有利用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来催眠的,如羟嗪(睡前服25~50mg)、赛庚啶(睡前服2~4mg)等,对于过敏性疾病特别是皮肤瘙痒引起的失眠效果好。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睡前服15~30mg),有较强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睡前服50~150mg),镇静催眠作用良好,且长期服用无依赖性。

  (4)新型催眠药:佐匹克隆(睡前服7.5一15mg)、唑吡坦(睡前服5—10mg)等。此类药物可改善失眠者入睡的知觉和加强深睡眠,无体内积蓄、无明显的药物依赖作用。

  (5)中药:酸枣仁汤加减对原发性失眠和焦虑性失眠有一定疗效。

  2.疗程期限及停药方法

  当失眠改善后,应在何时停用催眠药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一般来说,对躯体疾患引起的失眠,当睡眠充分改善后,停用催眠药。对精神疾患引起的失眠,催眠药有时需与其他精神药物较长期合用。对于原发性失眠及心理生理性失眠,在睡眠获得充分改善后,仍需维持性使用催眠药物至少4周。

  由于催眠药物常需服用较长时期才能使失眠取得较好疗效,因此撤药常会遇到困难。为避免突然停药引起的反跳性失眠及戒断反应,可采用以下方法停药:

  (1)渐减法:对于超短或短效型催眠药,撤药时宜缓慢逐步减量,一般先减少每夜量的1/4,维持此量2~4周,如无失眠反复,可再减至l/2量、1/4量,最后停药。若在减量过程中失眠复现,应恢复到复发前剂量维持1~2周,再酌情减量。若通过各种方法均表明不能完全停药,则应以最低有效剂量长期维持。

  (2)隔日服药法:中及长效型催眠药由于半衰期较长,反跳性失眠及戒断症状多在减量或停药数日之后方出现.且反应较轻。准备终止治疗时,可先隔夜服药1次,逐渐延长至每隔2~3夜服药1次,最后完全停药。对不能完全停药者,也应以最长服药间隔最低量服药维持。

  (3)置换法:也可将短效药先换成长效药,然后再通过渐减法或隔日法停药。由于长效药显效较慢,置换时可出现一过性失眠,但坚持l周,长效药即可收效,要向病人说明这点。

  (四)心理治疗

  以行为治疗较为常用,具体方法包括松弛疗法、自身控制疗法、沉思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松弛疗法的实施方法如下:安静平卧,先调匀呼吸,力求自然地使呼吸变深变慢。同时依次放松全身各部肌肉,脑子里则想象某种轻松宁静的情景,以求身心同步松弛,这样使生理觉醒水平下降,缩短入睡潜伏期,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