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妇科

中药里的抗菌明星

生活中,细菌感染时常发生,会引起咽痛、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许多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服用抗菌西药。其实,中药里有一些抗菌明星,对治疗上述疾病有很大帮助。那么中药里面的抗细菌明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好中药是这样煎出来的 中药里的抗菌明星 可解酒的中药 哪些中药不能一起吃呢 中药药渣我们要不要喝呢

1好中药是这样煎出来的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煎药给药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如溶解、扩散、渗透和脱吸附等),转入到汤液里去。一包包中药,不能简单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还需要注意一些原则、方法和条件。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用具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沙锅为好,因为沙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药时可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溶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水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

  温度温度是煎药时使中草药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药时一般以小火(文火)为宜。因为一开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药所含蛋白质很快凝固而影响有效成分析出。故最好是在煎药前,先用冷水将中草药浸泡15分钟,这样做可使植物性中药的细胞经过浸泡而胀大,再用小火煎药,可使蛋白质慢慢析出,这样药性可不被破坏,水分也不会很快被煎干。

  时间因药性不同而长短不一,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但发汗药、挥发性药只要20分钟(大约在水沸后再煮5分钟左右)就够了;对强壮补益药则煎的时间要长一些。

  很多人习惯以颜色的深浅来决定煎药时间的长短,认为把汤液的颜色煎到最深才算煎好,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有些中草药的颜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实际上药的有效成分却早已煎出来了。有的药煎的时间太长,会造成某些挥发性物质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次数中草药汤剂,每剂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药液叫“头汁”,第二次的叫“二汁”)。头汁的加水量以盖过药面为宜,大约为药料体积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适当减少一些。对一些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料如矿物药、贝类药等,则需煎3次。

  另外,有些药物如矿物类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一段时间再加其他药同煎,有的还须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药,如发汗药(薄荷、荆芥等)或芳香健胃药(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须待其他药物先煎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叫“后下”)同煎。有些贵重药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须磨碎冲服,三七、白药等药粉也需冲服。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平时在看病拿药之后还应询问医生,自己的药有没有煎药上的特别要求,别因为煎药不慎而影响疗效。

2中药里的抗菌明星

  呼吸道感染: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肺炎链球菌、肺炎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等常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甚至肺炎。金银花能宣散风热,连翘能散结、消肿,鱼腥草可清热解毒。但要注意的是,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等症状时不宜用。

  肠道感染: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常见引起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包括痢疾志贺菌、弯曲菌等,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应在明确是上述细菌引起的腹泻时才可使用。

  尿路感染:用海金沙、车前子等。尿路感染在细菌感染中较常见。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海金沙、车前子等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毒,对肠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孕妇不宜服用。

  皮肤感染:用马齿苋、蒲公英等。马齿苋、蒲公英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复方马齿苋洗方由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白矾等组成。但脾胃虚弱、大便泄泻者及孕妇不宜用。

  提醒广大患者,中药不可能完全替代抗菌药物,若医生认为应当使用抗菌药物时不应拒绝。

3可解酒的中药

  酗酒、醉酒引起身体不适,中医古来称“酒毒”。为了对付酒毒,缓解饮酒过度出现的症状,历代医家通过摸索,发现某些中药有效,但其机理尚待研究。兹录述于此,供参考。虽然,用中药解酒或许会“第二天舒服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好“酒从口入”关。

  1、枳木具子

  性味甘酸平,能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

  《滇南本草》明确提出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世医得效方》拟枳子丸治“饮酒多发积”。此外,枳叶也能解酒。

  2、葛根花

  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脾胃论》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为患。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3、草果

  辛温,入脾胃经,具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还有辟浊之性。《本草纲目》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4、高良姜

  辛热,入脾胃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5、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辛甘苦、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汤。”

  6、竹茹

  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得配本草》云其“得鸡子,治饮酒头痛。”《药品化义》亦载其治“酒伤呕吐”。

  7、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暑。《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8、苦参

  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张山雷释其理云:“……止渴醒酒,皆清热之效。”《本草经疏》亦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

  9、肉豆蔻

  辛温,属温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此外,《古今医统大全》用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以解酒;《本草纲目》载鸡内金“消酒积”;《得配本草》载“酒,畏枳、葛花、赤豆花、绿豆粉,忌诸甜物,及乳同食。”《随息居饮食谱》云:“解烧酒毒,莱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子煎浓汤灌。”这些说明解酒之药食不止上述几种。

4哪些中药不能一起吃呢

  1.配伍禁忌: 前面“配伍”一节中曾原则地提到,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哪些中药不能一起吃呢?要控制好不能在一起吃的中药,就可注意药的禁忌,遵循文章讲解的这个原则,就能避免诸多药物的相克,相克时会出现多种问题,正确的药配合是良药,如药效搭配错误则是毒药,医生抓药也要有自己的准则,是不能随便乱来的,不然发生了药效事故是非常严重的,对患者的损害则会扩大。

5中药药渣我们要不要喝呢

  我们都喝过中药,但是中药的药渣要不要喝呢。下面给你介绍一下。其实这要看是什么药,有的可以喝,有的就不行。

  煎好的中药汤底常有泥糊状的沉淀物,有的人觉得难吃,习惯将它剩下,而有些人觉得那是药的精髓,不管药有多苦,每次都喝得干干净净的。中药沉淀物,喝还是不喝?

  中药沉淀物有的是药物间相互化学反应的结晶,有的是药材上的浮灰。中药并不是药渣越浓药效就越好,有些药熬出来的汤汁本来就浓,而有些药熬出来就自然淡。

  市中医院副院长王亦专介绍,这些沉淀物较难消化,吃了会加重肠胃负担,肠胃不好的人最好别吃。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是喝还是弃,可以根据汤剂中的药物而定。例如当黄连与甘草共煎时,其成分黄连素和甘草酸各自进入水中,会结合成为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复合物,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中药煎液中,使煎液变得混浊。如果将该中药煎液放置,就会在碗底形成沉淀,这些沉淀物就应喝。还有一些名贵的中药渣也可以吃,如人参、鹿茸、藏红花、西洋参、三七等等。有时红枣、山楂也入药,也可以吃。

  一些养花经验丰富的市民还建议将中药煎熬后的剩渣当花肥。因为中药大多是植物的根、茎、叶、花、实、皮,以及动物的肢体、脏器、外壳等,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类肥料的需求,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用中药渣做花肥,先将中药渣装入容器内,拌土掺水,存放一段时间,待药渣腐烂,变成腐殖质后方可使用。一般把药渣当作底肥放入盆内,掺入不要超过花土的十分之一,多了反而影响花木生长。

  如果你还存在疑惑,就好好看看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