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保健养生 >健康饮食

吃鱼警惕四大禁忌

什么人不适合吃鱼?鱼肉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非常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鱼,夏季是去海边,吃海鲜的好时节。鱼产品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美食之一,鱼不仅美味,还具有很丰富的营养。但是如此有营养的食材就适合每个人食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吃鱼的法则和禁忌:

目录 什么人不适合吃鱼 吃鱼警惕四大禁忌 哺乳期能吃鱼吗 鱼的营养 吃鱼最实用的9个技巧

1什么人不适合吃鱼

  1、痛风患者,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3、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4、结核病人,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2吃鱼警惕四大禁忌

  1、空腹吃鱼——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3、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4、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3哺乳期能吃鱼吗

  哺乳期能吃鱼。鱼营养丰富,哺乳期妈妈也是可以吃的,而且吃鱼还有通乳的作用,能促进乳汁分泌,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能量。

  1、鱼肉容易消化吸收

  鱼肉很容易被体内消化和吸收,鱼肉中蛋白质的结构松软、肌肉纤维结构比较短、水分含量较高、结缔组织也较少,利用率高达96%。而且常吃鱼肉还不容易引起体内脂肪的堆积,那些怕胖的哺乳期妈妈们可以放心的食用哦。

  2、吃鱼对妈妈和宝宝眼睛很有益处

  油脂较多的鱼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维持眼睛表面结膜与角膜的健康;若人体缺乏维生素A,则会引起干眼症、夜盲症等。哺乳期妈妈食用对自身和宝宝眼睛很有益处。

  3、常吃鱼有助宝宝大脑发育

  鱼类所含的DHA,是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一种物质。DHA可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婴儿尤其需要此种养分,促进视力健全发展。因此在宝宝还不会吃鱼的情况下,妈妈们可以多吃一些,对宝宝是很有好处的。DHA也对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也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4、吃鱼有助宝宝生长发育

  鱼肉富含蛋白质,每500克鱼中所含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600克鸡蛋或850克猪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是人生命的载体,具有均衡营养、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为细胞输送氧和必需的营养素等功效,可以帮助幼儿、儿童生长发育,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复原及愈合。

  5、鱼肉营养丰富且全面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其中尤以含碘和磷居多。同时它还可以提供相当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等,对身体都十分有益。尤其是维生素D对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钙的代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鱼肉中富含的维生素B族能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维生素B5能对抗压力;维生素B6能保持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

4鱼的营养

  鱼的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等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此外,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鱼类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鱼类还含有矿物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鱼或沙丁鱼等,若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它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DHA是促进脑力的关键元素。

5吃鱼最实用的9个技巧

  1、鱼肉过红过白不吃

  鱼因品种不同,本身就存在金枪鱼这样的红肉鱼和带鱼这样的白肉鱼之分,但如果鱼的颜色过于鲜红或呈亮白色,很有可能是染色剂的“功劳”。

  2、个头挑“八分大”的

  鱼的个头决定其口感和安全性。太小,鱼还没有长大成熟,肉质不够鲜嫩,鱼刺也会显得格外多。太大,意味着鱼的年龄老,肉质粗糙,体内可能积聚了不少有害物质。

  因此,买鱼选个头“八分大”左右的比较合适,例如,鲤鱼和武昌鱼以1斤半、鲫鱼0.5斤~1斤、草鱼4~5斤的为宜。

  3、鱼眼浑浊塌陷、鱼鳃发灰的不买

  选购“冰鲜鱼”,应该先观察其眼睛和鳃。新鲜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丝清晰呈鲜红色。

  其次,鲜鱼眼球不饱满,眼角膜起皱,稍变浑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

  腐败鱼眼球塌陷或干瘪,角膜皱缩或有破裂,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

  4、现杀活鱼放放再吃

  刚宰杀后的鱼肉品质并不是最好的,因为鱼肉会有一个“排酸”过程,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更加鲜美。

  像草鱼、鲢鱼这样的小型鱼,应该立刻冷藏,2小时后再烹调;而大型鱼需要冷藏超过2小时。

  5、水箱内水的颜色不对不选

  在超市购买活鱼时,要看看“水色”。因为它是水质好坏的体现,如果呈现深绿色或是蓝色,可能是藻类过多,说明很久没有换过水和清洗水箱了,可能会影响鱼的健康。水色清且流动更换的水箱中的鱼,一般会更鲜活。

  6、价格太低的不买

  价格低得离谱,就要考虑鱼的来源、品质和安全性问题,变质鱼吃下会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

  7、生鱼片冷冻后再吃

  生鱼片中可能会存在寄生虫,寄生虫对热和低温抵抗力很差,在零下20℃的条件下冷冻24小时后可被杀灭,而一般生鱼片餐盘下的冰块完全起不到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所以,只有对原料的来源足够放心,鱼才能生着吃。

  8、尽量蒸着吃

  在所有的烹调方法中,蒸最为健康,烹调温度较低且用油少,能很好地保护鱼肉中绝大部分营养不被破坏。

  煮或炖,鱼中的有一部分营养可能会流失于汤水中。

  烧烤的温度较高,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并且烤鱼的用油量也不少,破坏了鱼低脂的健康特色。

  油炸含油量更高,对鱼营养破坏更大,也不建议选用。

  9、腌制过的不吃

  水产品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在干制或腌制过程中,其中的部分蛋白质发生分解,产生胺类,和亚硝酸盐结合成为亚硝胺,有一定的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