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遗传

易胖可能是肝有问题

很多人说:“我就是易胖体质,喝口水都长肉,又节食又锻炼也瘦不下来,真的是太命苦了!”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时,除了遗传、体质等因素外,很有可能是肝出了问题。易胖可能是肝有问题,你知道吗,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录 肥胖为什么会导致肝硬化 易胖可能是肝有问题 脂肪肝并不是胖人的专利 肝不好有哪些表现 肝脏不好吃什么

1肥胖为什么会导致肝硬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然而肥胖相关肝病的发病率却不断攀高,而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在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的肥胖现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并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药物和中毒性肝病的重要帮凶,而科学合理减肥则可减少肝病发生、阻止肝病进展和防止肝病复发。为此,保护肝脏首先应从关注体重和腰围做起。

  肥胖与肝病关系密切

  既往人们仅仅注意到体重不足(消瘦)可导致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然而近年来临床上见得更多的却是肥胖相关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是健康体检儿童和成人肝功能酶学异常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以上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与肥胖有关;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比饮酒与脂肪肝的关系更为密切,当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是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酒精性脂肪肝仅占5%~10%;肥胖者即使没有其它伴发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也很高,大约56%~78%的肥胖者有脂肪肝,21%~39%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10年内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0%,肝病相关死亡率为12%,死因包括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为此,尽管目前肥胖对肝脏危害的严重性尚未显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肥胖相关肝病有望取代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为导致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第一大肝病。

  常言道“胖人体虚,胖肝易损”。肥胖患者比体重正常人群更不耐受酒精、药物、工业毒物以及肝脏手术和缺血相关肝损伤,肥胖为酒精性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并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且,肥胖及其伴随的脂肪肝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并影响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结果使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增高。此外,肥胖可导致肝移植术后脂肪性肝炎复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并降低其术后存活时间。

  因此,对于肥胖者除了想到其容易发生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外,事实上肥胖者肝病相关事件亦很多,日本甚至有研究报道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肝硬化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心脑卒中。

  临床上通常用标准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来判断体重超重和肥胖,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种族中,肥胖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临床研究发现,在肥胖性脂肪肝的形成中,有可能的致病原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重增加而是腰围增粗,内脏性肥胖(苹果型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比皮下脂肪性肥胖(梨型肥胖)更为重要。

  与欧美人种相比,中国人更不耐胖;而与正常人相比,病毒性肝炎患者更不能耐受体重增加。对于原先消瘦者而言,短期内体重增加迅速和腰围增粗对肝脏的不良影响与肥胖相同,这似可解释大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重并不超标。

  肥胖性肝病的预防措施

  众所周知“一胖生百病”,为此要想健康长寿就需控制体重和腰围。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肝病患者,均应尽可能保持理想体重,避免脂肪过度堆积,特别要防止腰围增粗的内脏性肥胖。切记“增重容易而减肥困难”,对于有些消瘦的儿童和年轻人而言不是不会发福而是时候未到。因此,各种保健措施和治疗选择,均不能以热量过剩和肥胖作代价。

  嗜酒可诱发内脏性肥胖(脾酒肚)及其相关肝损,肥胖合并脂肪肝或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必须禁酒,因其可能根本就无安全的饮酒剂量;肥胖患者应慎用肝毒药物并尽可能减少接触肝毒物质的机会;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从严掌握降血脂药物的应用指征,必要时适当减量并加用保肝药物。

  临床上,许多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究其原因并非病毒感染本身而是肥胖相关肝病。为此,无症状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或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应改变过分强调“营养和休息”的错误观点,以免近期内体重增长过快诱发肝炎后脂肪肝。

  肥胖相关肝病的治疗对策

  对于健康查体或无意中发现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增高,如合并超重或肥胖,建议先行减肥治疗,而对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个体则宜遏制体重增长势头。对于超重和肥胖所致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减肥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而对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科学减肥可提高保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肥胖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考虑同时进行减肥治疗,特别是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时。事实上,许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个体可能本来并无肝炎表现,但因近期内体重和腰围增加并发脂肪性肝炎,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增加,此时最好的处理措施是减肥而非抗病毒,因为就肝损原因而言乙型肝炎病毒仅仅是旁观者。肝移植术后出现肥胖相关肝病者,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控制体重,以防脂肪肝和肝损复发。

  减肥对肝病的防治作用

  鉴于肥胖与肝病关系密切,对于体重超重和肥胖以及近期内体重增长过快的肝病患者,必须考虑进行减肥治疗。事实证明,减肥不但可以防治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心脑血管事件,而且可以有效防治肥胖相关肝病。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在半年内基础体重下降10%后,肝内脂肪沉积可完全消退,伴肿大的肝脏回缩和肝功能恢复正常。对于肥胖相关的转氨酶增高的处理,并不是应用降酶药物而是应有效减重,一般体重每下降1%,血清转氨酶水平可降低8.3%,体重下降10%,增高的转氨酶多能复常,而体重持续增长者其转氨酶往往仍居高不下。

  减肥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亦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肥胖性脂肪肝,减肥可使脂肪肝逆转和转氨酶复常;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肥胖性脂肪肝并存者,减肥和抗病毒治疗应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增加“病毒转阴率”。

  减肥的具体措施

  减肥方法主要有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以及减肥药物、减肥手术和极低热卡饮食,其中前三种方法为基本的治疗措施,需终生坚持,多数病人仅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治疗就可达到减肥和防治肝病的目的。

  减肥药物仅起辅助治疗作用,其对肥胖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尚待考证,目前主要用于中重度肥胖特别是合并血脂、血糖、血压增高者;胃成形减肥手术仅适用于少数重度肥胖症患者;极低热卡饮食(即饥饿疗法)因不良反应大,一般不主张用于肝病患者。

  肥胖症的饮食治疗包括三大方面:首先是控制总的热量摄入即“不能吃饱”,如果肥胖成人将每日热量摄入比维持现有体重所需摄入量减少两至三成(约500~1000Kcal),则每周体重可减轻0.5千克。

  其次为调整饮食结构即“不能吃好”,平时尽可能多吃粗粮蔬菜,少吃动物性食品;多饮茶水,少吃果汁和碳酸饮料,而牛奶和豆浆等只能早餐时饮用;多吃黄瓜、番茄和胡萝卜,少吃水果;最后为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即“不能乱吃”,重点要控制晚餐,减少应酬和夜宵,不吃零食和甜食,做到“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

  对于肥胖者增加运动比节食减肥更为重要,因前者可有效减少腹部内脏脂肪和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建议中青年人每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如此锻炼每天可消耗热量300Kcal,4个月内体重即可下降4.5千克。

  对于都市居民而言,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非交通事故而是以车代步。为此,最佳运动方式为大步快走,每次至少走3公里;最佳运动时间段为下午或晚饭以后;每次运动持续30~45分钟以上,每周坚持3~5次,并与饮食疗法相结合。

  事实上,对于广大白领阶层最为重要的是养成“好动”的习惯,学会为锻炼找借口,力争做到“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快不慢”。

  减肥的注意事项

  对于中重度肥胖者而言,想使体重和腰围完全回复正常往往是不现实的,因此不一定以它作为减重策略的最终目标。对于体重超重和轻度肥胖者,要做的仅仅是调整体重的构成比例(着重减少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含量,增加肌肉的成分)而非减重,对于体重增长迅速的个体则仅需控制体重增长势头即可。

  临床研究表明,中重度肥胖者半年内减去初始体重的10%(每月减重1~2kg),就可对健康带来益处,表现为血压、血脂、血糖、尿酸以及转氨酶不同程度的下降伴肝组织病变学改善。减肥以后应尽可能维持理想体重,以防体重反弹或降低反弹幅度。

  尽管肥胖是脂肪肝肯定的危险因素,减肥对脂肪性肝病和肝功能的改善并非绝对有效。少数病例减肥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加重,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因此,减肥时必需监测体重和肝功能,有发生肝功能衰竭迹象者可能需肝活检协助诊断。

  目前认为,体重下降速度是决定肝组织学改善或恶化的关键因素,每月体重下降超过5千克常可导致肝病恶化。此外,减肥方法对肝脏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服用减肥保健品和减肥中成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

  总之,肥胖相关肝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控制体重和腰围,防治措施贵在改变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节制饮酒”,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减肥和保肝药物。

  对于目前高发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而言,尽管我们无法通过抗病毒药物使其“转阴”,但是我们却可通过控制体重和慎重用药,有效减轻肝脏负担,从而阻止肝病进展和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当前只有全民参与,有效控制肥胖在儿童和成人中的流行,才能真正减轻肥胖相关肝病对人类的危害。

  小知识

  何为体重超重和肥胖呢?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成人肥胖标准,体重指数(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23-25之间为超重,大于25为肥胖,大于30为重度肥胖;腰围,男性大于2尺7寸(90厘米),女性大于2尺4寸(80厘米)为内脏性肥胖。

2易胖可能是肝有问题

  脂肪在人体内的来龙去脉---肝脏是代谢中心

  肝是人体脂肪代谢的场所,食物中的脂肪会在小肠内分解,以甘油和脂肪酸的形式吸收,进入人体后,要在肝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即脂肪,然后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脏,运送到皮下贮存。当身体产生的脂肪在合理的范围时,脂肪会被运输到合理的地方,如乳腺、臀部、大腿内侧等,但是脂肪太多了,就只能随便乱放,腹部皮下的空间最为广阔,当然是脂肪堆积的理想场所。其实,脂肪使体内的能量的贮存形式,当人体需要脂肪供应能量时,皮下的脂肪就会被调动,它从皮下通过脂蛋白,再运输到肝脏,然后在肝内燃烧供能。

  肝脏的脂类代谢异常才是肥胖的罪魁祸首

  毫无疑问,“吃得多动得少”容易导致肥胖,但是有很多吃得也不多,动的也不少的人为什么也胖呢?极有可能就是肝出了问题。当肝脏受损,如饮酒、吸烟、熬夜等生活方式及某些营养素缺乏时,脂肪代谢就会紊乱,大量的脂肪会积聚在体内,同时人体对脂肪的利用也产生障碍,肥胖和高血脂就产生了。而且,脂类代谢异常时,也常常伴随着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因为这两者都溶于水,只是不像脂肪肝那么容易被B超检查出来。

  肥胖的人其实最缺营养---肝脏的合成障碍

  这一点看上去很冤,很多肥胖的人每天大鱼大肉吃很多,怎么还会是体内低蛋白或蛋白质合成不足呢?当肝脏受损时,干代谢障碍时,从食物中吸收人体内的氨基酸合成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的反应就会减慢,甚至停顿。这会导致氨基酸在体内堆积,而身体是不允许它们发生堆积的,会把这些堆积的氨基酸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而吸收进来的甘油和脂肪酸又在肝内重新合成脂肪,吸收进来的糖也可转变为脂肪,所以肝脏代谢不好时,吃什么都会变成脂肪,人就容易发胖。“喝口凉水都长肉”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节食减肥难以成功,是因为肝脏受到慢性损伤

  节食势必导致蛋白质和其它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它们很多都是脂肪燃烧的酶,这种缺乏不但有碍脂肪的代谢,还会造成肝脏的慢性损伤,节食6个月,人体的基础代谢会下降40%,想要真正减肥根本不可能,反弹是迟早的事,而且这样折腾几次之后,肝脏的损伤加倍,以后修复起来更加困难,一辈子也难以摆脱“易胖难瘦”的体质。所以,停止节食,吃营养均衡的膳食才是减肥的真正开始。

  长期空腹、超负荷地运动减肥,肝脏雪上加霜

  我们身体的器官分为生命器官和非生命器官,人体有五大生命器官,即大脑、心、肺、肝、肾,剩下的都是非生命器官,四肢就是最大的非生命器官。在营养素本就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身体会调用非生命器官的营养素给生命器官使用,因为保命要紧。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大量运动,无疑是在和生命器官争夺营养素,血液会由中央流向四肢。这种情况下不但会造成生命器官如肝脏的慢性或急性损伤,还容易加速四肢的老化和受伤。很多足球运动员都是在下半场受伤,因为营养更不上了,技术动作也会变形,更容易受伤。

  保护肝脏,你需要做这些事情

  1、充足均衡的营养素,尤其注重优质蛋白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

  2、少吃垃圾食品、深加工、油炸食品,多吃天然的、完整的食物。

  3、戒烟酒,少熬夜,晚上11点之前躺下。

  4、修身养性,遇事不急不躁,看淡得失,心胸开阔。

  5、适当锻炼,不可过度。

3脂肪肝并不是胖人的专利

  脂肪肝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蔓延,脂肪肝(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现代疾病排名中“数一数二”的常见肝病。在上海一般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大约达到30%左右,白领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已高达50%。

  脂肪肝本身并不传染,且发展缓慢,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但被称为“无声杀手”的脂肪肝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如果不早期干预,脂肪肝可能变成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25%的患者经过20到40年还会发展成肝硬化,少数患者甚至发展至肝癌、肝衰竭而危及生命。其中因为过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大约占到脂肪肝的6%至7%。70%至95%的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且发展至肝硬化的比例大大上升。

  “没什么大不了”严重影响健康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仍将脂肪肝视为“亚健康”状态,抱着“没什么大不了”态度,甚至置之不理。但事实是脂肪肝是代谢综合症中一个分支,除了脂肪代谢紊乱,还可影响糖代谢、嘌呤代谢的紊乱,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脂肪肝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危害除直接对肝脏的损害;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等。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日常的头晕、气短、精力不支、体力下降、乏力、性功能减低、胸闷、肝区痛、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常发无明火等症状,影响家庭生活及幸福指数。许多患者大腹便便也有损整体形象。

  添加剂也会导致脂肪肝发生

  现在已知脂肪肝的诱发因素主要有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血脂增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70%至95%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肥胖,缺乏运动,使肝内脂肪输入过多。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本身的损害,脂肪肝也较正常人群比例更高,丙型病毒性肝炎本身可以合并脂肪变性,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脂肪肝大于50%。

  此外,某些药物和食物添加剂、防腐剂都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一些果冻、方便面、香肠和罐头食品中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其中含有大量的苯甲酸、苯甲酸钠,经常食用会增加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负担,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瘦人也会患上脂肪肝

  许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会患上脂肪肝。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尽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瘦人同样也可以患上脂肪肝。有些瘦人由于长期饥饿、节食或肠道病便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蛋白质供应低下,或者吸收不良都能引起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和动用,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最终导致肝内脂肪积蓄,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临床证实,许多瘦人的脂肪代谢都不正常。

  全素、少油并不能不患脂肪肝

  很多人认为全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其实是非常不合理。其一,会因摄入蛋白质不足而影响身体健康;其二、脂肪代谢过程必须有胆固醇的参与,完全吃素不利于脂肪代谢。认为只要少食油腻就不会患脂肪肝同样是误区。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脂类的合成、运转、利用。不仅动脂肪和植物油能转化为三酰甘油,而且蛋白质和淀粉在肝脏内通过生化反应,同样也可以转化为脂肪,尤其是这些营养物质过剩,超过代谢需要,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形成脂肪肝。同时喝酒也是引发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长期饮酒者即使只吃素食也很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

  健康饮食不主张全素。结构合理最重要。常见的单纯性脂肪肝常常以肥胖为根基,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是病之本,缺乏运动则是由头。

  脂肪肝病人的饮食要偏清淡,但不是要吃全素,必须适量吃一些荤菜,可以选择低脂低油的,最重要的是饮食结构一定要合理。酒精性脂肪肝则与酗酒相关致使肝失疏泄,戒酒则是主要的。

4肝不好有哪些表现

  1、身体乏力,犯困,易疲劳,有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是慢性肝炎或肝病的一种慢性表现。

  2、呕吐,食欲差,恶心,腹胀等一般被忽视的症状。

  3、肝区不适或疼痛为肝病的典型症状。

  4、早上刷牙,牙龈出血;鼻出血,一般是因为凝血因子合成异常导致。

  5、性身体表现为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闭经等。

  6、肤粗糙,脸色暗黄。

5肝脏不好吃什么

  肝脏不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饮食有关。如过度饮酒,吃油腻,辛辣食品等。肝脏不好,我们需要控制我们的饮食。

  1、每天能量控制在2000-2500千卡,增加体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2、白质要提供充足,一般高于健康人,如:奶、蛋、瘦肉、水产品、豆腐等。

  3、脂肪的提供与健康人相当,最好用植物油。

  4、化合物的提供要适当提高,以利于肝糖元的储备。如:白糖、葡萄糖、糖果等。

  5、补充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的供给。选用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此外,也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不宜过激,也不要低沉抑郁,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