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一次吃多少才是最合适的呢?感冒药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是否一定要吃完,要看医生开给您的感冒药的内容,如果是一些退烧、止痛、改善鼻塞、止咳化痰的药物,都属改善症状,非治本药物,只要症状消失,即可停药。这类药吃多了,只会增加肝肾负担而已。
目录
1感冒药如何选择
至于如何选择感冒药,得根据症状来:
鼻塞、流涕、打喷嚏:推荐含氯苯那敏和伪麻黄碱的药物;
咳嗽:可选择含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药物;
发热:若体温 ≥ 38.5 ℃,伴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可选择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对于无发热患者,不建议服用解热镇痛药;若体温 < 38.5 ℃,如不伴其他症状,物理降温即可;
如果以上症状都有,推荐含解热镇痛 + 缓解鼻塞 + 止咳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注意,不要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
虽然市面上感冒药的种类繁多,但成分大致相近,如果同时吃好几种,就可能因药物剂量的叠加而导致药物过量,造成肝功能损害。
2感冒药应该吃多久
看病情。
感冒的症状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冬天,很多人刚感冒时会低烧怕冷、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不出汗,中医认为这属于“风寒感冒”,可选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等具有疏风散寒解表作用的中成药。有些人吃药后2—3天,感冒症状会减轻,再过几天就好了;但还有些人的感冒症状会有变化,怕冷症状消失但仍然发烧,鼻涕变成黄色,出现咽喉痛、口干、咳嗽痰黄等症状,此时“风寒感冒”已经变成“风热感冒”,需要换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板蓝根颗粒等具有疏风清热作用的中成药。
看疗程。
得了普通感冒,通常在5—10天内就可以恢复,如果感冒症状持续10天以上,最好停服感冒药去医院就诊。这是因为,流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肾炎等很多疾病的初始症状和感冒类似。另外,如果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后2—3天,患者开始高热,很可能得了流行性感冒,也应该去医院就诊。
看症状。
西药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如果服药期间出现皮疹、红肿、持续头痛,或者明显困倦等情况,最好停药,去请教一下医生或药师,看看是否需要更换或停用感冒药。另外,很多慢性病患者感冒后可能诱发原有疾病,比如,冠心病患者出现心慌、气喘等,此时也要停用感冒药,尽快去医院。
3感冒药的副作用
肾炎对于人们的危害很大,对于人们来说不是一件普通的疾病,然而也就是因为这种疾病对于人们的危害很大,所以说我们要在生活中多了解肾炎引发的原因,当今社会经常会有流感发生,如果人们感冒了,一定要去看过医生在吃药,千万不能乱吃药,否则的话就会引发肾炎。
现在社会人们患感冒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感冒患者在服用感冒药前,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或者是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是在说明书如果发现有“肾功能不良者慎用”的提示,肾病患者就一定要谨慎服用;还有就是有药物过敏史及肾病史者,所以说一定就医时要向医生说明。患者在服用抗感冒药时,还应该要注意只选择一种抗感冒药,这样的话才以免剂量过大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很多时候如果患上了流感不看说明书,或者没有医生指导的话,一定要注意别乱吃药,另外,比如说肠溶片、缓释药、以及还有胶囊、糖衣片等药物除说明书许可外,从而注意一般不能弄碎服用,如果说压碎和咀嚼会破坏这些药物的结构,这样不仅会降低药效,从而还会刺激口腔和胃黏膜,比如说有的还有毒副作用。
4感冒药有哪些
感冒药要分的话有中成药、西药两大类。
在中医理论里,感冒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害感冒、时行感冒、暑湿型感冒、寒火感冒等。其中我们生活中多数都是风寒感冒或者是风热感冒。当然,用药也会根据感冒类型而有所变化。下面先看看不同感冒的用药情况:
风寒感冒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风风热感冒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肠胃感冒病人选药方面除了应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还应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解表的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等。
小儿感冒选用专为小儿研发的感冒药。
例如:夏桑菊颗粒,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同仁堂小儿感冒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当然,治疗感冒也会有西药。当已是严重感冒,如全身症状明显,伴有严重的咽痛,头痛,低热等,或是由于症状明显,导致无法进行日常工作生活时,需要到医院检查下,区分细菌或是病毒的感染。
抗病毒治疗:可服用土霉素、麦迪霉素或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例如:氨咖黄敏胶囊,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头痛、咽喉痛、发热等。
复方氨酚烷胺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5感冒药的误区
误解一 感冒药吃多会上瘾
限购令一出,很多人开始担心:服用感冒药是否也会中毒或上瘾呢?
专家指出,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咳平喘、扩张气管和缓和鼻黏膜充血等作用。虽然麻黄是合成冰毒最主要的原料,但从麻黄碱到冰毒,还需要一系列化学反应才能形成,因此大可不必担心会中毒或成瘾。
此外,麻黄碱在单剂药物中的含量非常少,成人每次口服量一般仅为15-30毫克,每日总剂量最高为150毫克,离中毒的危险剂量还差很远,不会产生成瘾等副作用。
不过,专家也提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需慎用麻黄碱类药物。
误解二 吃感冒药易犯困
不少人觉得,每次吃了感冒药都会想睡觉,以致很多开车的人感冒了也不敢吃药。事实上,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只是某些成分。
专家指出,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正是用于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抗组胺。因此,开车的人在选择感冒药时,要特别留意其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误解三 复方药效果更好
在选择感冒药时,很多人认为针对多种症状的复方感冒药效果更佳。专家指出,吃复方感冒药有时反而会起坏作用。虽然复方制剂的功能具有多面性,但也并非没有侧重,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在成分配兑比例上也有所区别,因此患者在购买感冒药时,一定要选择对症的。
误解四 感冒只选中药
很多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因此感冒了一直坚持服用中药。专家表示,从药理的作用来看,在感冒的早期使用中药可能对感冒病毒的控制作用较好,但在感冒症状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中药则“为时已晚”,因为中药起效时间长,此时选择对症的西药更好一些。
误解五 “多药齐下”见效更快
有些人为了感冒好得快,干脆几种感冒药一起吃,似乎是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专家指出,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药可能里面会含有相同的成分,如果盲目同时服用,很可能会造成剂量的增加,反而对健康不利。
另外,有的人虽然只吃一种感冒药,但擅自增加剂量。专家指出,服用感冒药应该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年老体弱者最好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慢慢增加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误解六 感冒就要先消炎
很多病人认为感冒了就是身体有了炎症,必须服用抗生素。事实上,感冒后一般先会干咳1-2天,此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增加,形成多而稀的痰液。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痰液则变得黏稠,呼吸道内形成积痰,干咳之后会逐渐咳浓痰。当咳嗽中带有黄浓痰时,患者可能已经感染了细菌。这个时候才是使用抗生素的正确时机。
误解七 早吃好得快
有不少的人以为早一点吃药感冒就会早一点好,专家指出,这是错误的观念。
感冒通常开始时症状轻微,两三天后最为严重,然后渐渐恢复。很多时候感冒往往是可以自愈的。专家建议,感冒初期,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完全可以先吃一些轻的预防方面的感冒药。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