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糖元的含量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监测血糖的6个小妙招?控制血糖有哪些方法?一起来看下。
目录
1监测血糖的6个小妙招
1、随时监测,随时记录
由于血糖仪本身的原因,目前部分血糖仪没有记忆功能,不能自动储存血糖值,所以常需要患者自己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以便日后对比分析。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及时记录,时间一长,便常常不能回忆,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当然,这些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解决。比如目前有些血糖仪不仅可以保存所测的数值,还可通过电脑利用特制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曲线图、饼图等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2、规律监测,贵在坚持
许多患者刚买血糖仪的时候,往往还能够坚持监测血糖,但时间长了,或是由于失去了新鲜感,或是由于考虑到试纸价格高,或是由于惧怕疼痛,慢慢就停止了。
监测血糖一方面是为了发现高血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及时发现低血糖。其实,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多数糖尿病患者是老年人,机体反应减退,常发生察觉不到的低血糖,尤其是夜间的低血糖。由于没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不查血糖,就不能及时发现,往往造成严重的伤害。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自身健康,糖尿病患者应该克服困难,坚持监测血糖。
3、及时沟通,不断成长
监测血糖,其实目的有二:一为患者自己提供依据,帮助其了解日常生活中影响血糖变化的因素及其规律;二为医生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患者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毕竟,患者对疾病的理解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这时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好控制病情。这也是自我血糖监测升值空间最大的地方,通过与专业医生或护士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讨论,分析病情,可以减少并发症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4、周全考虑,免除后患
购买一台血糖仪是血糖自我监测的开始,购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性能、价格及试纸的长期供应等。许多患者由于考虑不周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有的患者一味贪图便宜,忽略了血糖仪质量和功能方面的要求,在使用中才发现测量误差过大,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还有的患者买了某种品牌的血糖仪,使用完最初的试纸后才发现,在当地竟然买不到该品牌血糖仪的试纸,不得不更换血糖仪。甚至不少患者的血糖仪是从国外购买的,到了国内却找不到试纸经销店,白白浪费。目前市场上血糖仪多种多样,我们建议尽量选择那些在当地有经销商的知名品牌,保证试纸能够长期供应。当然,最好与专业医生或护士沟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明确目的,指导治疗
糖尿病病情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甚至情绪、合并疾病如胃轻瘫、腹泻、肾病等。具体到每一位患者,情况可能都各不相同,而且每一种因素对血糖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异,甚至在不同的时期内影响血糖的因素及其程度也会不同,所以需要患者通过监测,摸索出自身病情变化的规律。
有的患者能够长期监测血糖,但不知道目的何在。血糖无论高低,一切照旧,不主动查找原因,不调整治疗,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6、科学监测,节约成本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监测比较频繁,包括三餐前后、睡前,甚至凌晨2:0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血糖变化规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非住院期间,血糖监测的方法则往往不需要如此频繁,一则增加患者痛苦,二则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但在不同时期,也存在差异。例如患者刚出院不久,由于环境的变化,饮食、运动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即使治疗方案不变,血糖水平也可能变化。因此,出院初期,建议患者勤测血糖。若是病情趋于稳定,血糖监测的频率则可大大减少。在饮食、运动等因素大致不变的基础上,建议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既能观察病情变化,又能节约试纸。
其一,连续阶梯法。即将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等原本在一天内监测的7点血糖分配到7天里完成,每天只查一点,依次进行。在血糖记录表上,7天的数值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来,每天只查一次,节约了成本,7天连续监测,又能充分反应一天当中不同时点的血糖水平,一举两得。而且,如果病情稳定,间隔时间可以变成1周或1月,将节约成本进行到底。
其二,间隔完整法。即将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等7点血糖每隔几天完整监测一次,而在其他日子则不必监测。同样,如果病情稳定,间隔时间可以变成1周或1月,以节约成本。
2血糖监测时间
空腹血糖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基础功能,也就是在夜间不吃不运动,进行正常睡眠状态下,胰岛功能可将血糖控制在何等水平。是衡量胰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人。
早餐前血糖一般是测早6-7点的血糖,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血糖”已经失去了早餐血糖的意义。检查的目的在于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中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查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
其意义在于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但要注意的是,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其次,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日吃饭、运动、用药等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查夜间血糖
其意义在于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零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随机检查血糖
其意义在于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来捕捉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查血糖,这是因为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等。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半小时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3学会12招控好血糖
第一招:减点肥。有研究显示,超重者若能减掉体重的5%,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能降低70%。对于一名79公斤的男性而言,大约为4公斤。采用热量计算器,了解每日饮食的热量,能明显提升减肥效果。
第二招:吃饭先吃菜。吃饭前先来一道醋汁拌蔬菜。阿里森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这是因为,醋能减缓淀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第三招:每周运动4小时。芬兰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第四招:做个“谷物达人”。小米、燕麦等都是极佳的全谷物食物,但成品全谷物食品你未必都认得出来。购买时应仔细看标签,如果不是标明“全麦、全小麦”等字样,说明含有其他成分。还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隐形糖”,如玉米糖浆、果糖等。
第五招:每天一杯茶。茶、咖啡等饮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陈代谢,还有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帮助细胞吸收糖分。
第六招:少吃快餐。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15年间,访问了3000名18—30岁的人,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第七招:少吃红肉。英国伯明翰女性医院对3.7万名女性调查显示,相比每周吃红肉少于1次的人,每周至少吃5次红肉,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29%。研究人员指出,这都是胆固醇超标惹的祸。要避免这一危害,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第八招:加点香料。德国研究人员给65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餐饭加1克肉桂粉,持续4个月。最后发现,他们的血糖下降了10%。这可能是因为肉桂中的某些成分能刺激胰岛素受体,增强其功能。同时,这些成分还可以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第九招:减轻压力。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开,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冥想,散会儿步,能为这一天营造好心情。接电话、开车、照顾孩子前,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第十招:睡够觉。耶鲁大学访问了1709名男性,发现每晚睡不够6小时的人,血糖控制得最差。睡够8小时,则风险减半。
第十一招:甩掉孤独。《糖尿病护理》杂志刊文指出,单身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已婚、有孩子者的2.5倍。
第十二招:定期体检。糖尿病前期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但血糖略有升高。定期体检能帮忙尽早发现异常,积极应对。45岁以下,有超重、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的人,要尽早检查。
4吃粗粮能降血糖吗
粗粮不能降血糖
粗粮和细粮含有几乎等量的热量和糖分,吃到体内后,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对血糖都有升高的作用,只是粗粮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结构特性使得糖的释放没有细粮那么快速和猛烈。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粗粮能够延缓血糖的升高,而非强调粗粮可以降低血糖。
粗粮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比较慢,这就会造成一种轻度的饱胀感,使得人们得以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控制一天摄入食物的总量。因此,减肥的人、血糖和血脂偏高的人适合每天都吃些粗粮。
吃粗粮的好处
增加营养供应
粗粮里面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远高于精白米和精白面。在各种主食中,精白大米的维生素含量最低,精白面次之。因为谷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集中在外层的“粗糙”部分当中,而中间的细白部分含量很低。糙米经过精磨加工之后变成大米,其口感软了,外观白了,但是B族维生素的含量仅剩下原来的1/4。粗粮之所以“粗”,就是因为它没有经过精制加工,因此天然的营养成分损失极少。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很快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营养供应比成年人更为敏感。充足的B族维生素对于智能和体能都是极为重要的。
预防便秘
粗粮里面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帮助肠道蠕动,排除毒素,预防便秘。每个人都知道纤维的重要,懂得多吃水果、蔬菜固然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却经常会忘记粗粮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实际上,粗粮当中的不溶性纤维对于促进肠道蠕动最有帮助,而且可以与食物中的多种污染物质相结合,将它们带出体外,并把肠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些洁白、柔软或松脆的普通食品,均是精白米和精白面制成,其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微乎其微。
粗粮需要更好地咀嚼,有利于保护牙齿
牙科专家们认为,牙齿也会“用进废退”。经常咀嚼,可以促进牙齿的坚固,如果总是吃太软太精的食物,从来不需用力咀嚼,则恒牙质量受到影响。多吃粗而不硬的全谷类和豆类,正是让我们牙齿得到锻炼的大好机会。
粗杂粮有助于控制血糖
用粗杂粮代替部分细粮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是这些食物维持餐后血糖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燕麦、荞麦、大麦、红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病人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常吃粗杂粮能够预防中风
美国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粗粮),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与每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麦面包或等量全麦食品的妇女相比,食用粗粮多者(相当于每天吃2~3片全麦面包),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低30%~40%。
粗杂粮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如黄豆。实验证明,黄豆及其制品对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经常食用黄豆食品,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并帮助解除动脉血管壁已遭受的损害。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用醋泡过的黄豆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肥胖症。因为黄豆里的皂素能排除贴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减少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另外,甘薯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维护动脉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降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粗粮还有减肥之功效
就如玉米,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我们可以把玉米煮汤当茶饮,也可把玉米制作成玉米糕、玉米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非常低,是减肥的绿色食品。
5血糖高吃什么水果好
1.荔枝
荔枝是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每到荔枝成熟的季节很多人都会迫不及待的享用。但大家都知道荔枝中还含有大量的果糖,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高患者总是百般忌惮这种水果,然而专家指出血糖高的患者可以适当的食用荔枝。这是一种亚热带的常见水果,不仅营养非常丰富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作用,常见的有降血糖、益智、健脾、美容等等。
但是荔枝中毕竟有大量的果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的时候应该注意适量,一天食用不能超过3个。就算是平常人也不能过量食用,否则的话很容易导致上火。
2.香蕉
香糯幼滑的香蕉也是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所喜欢的水果之一,但很多人对香蕉的功效了解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香蕉具有润肠通便以及安稳神经的作用,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平时生活中适当的食用香蕉不仅能够解决便秘痛苦,同时还具有降血糖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香蕉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非常的丰富,其中以蛋白质、脂肪、磷、钾等营养物质最为丰富。
香蕉中的钾对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及改进肌功能非常的重要,如果人体中长时间缺钾的话会使人感到无力。除此之外香蕉中的钾还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因此有高血糖的患者可以适当多吃。
3.山楂
山楂不仅是我国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同时更是我国传统保健药膳中的中药,而且在山楂中还含有打两份的营养物质。其中最为丰富的是维生素C、b和胡萝卜素等,这些营养物质对养生保健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我国中医认为,山楂性味酸、微甘,平,适当的食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食欲不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起到降血糖作用。
当然山楂等功效还不仅如此,我国中医指出山楂具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的作用,尤其是对各种糖尿病的并发症更具有治疗作用。对于血糖高吃什么水果好的问题,患者可以放心多吃些山楂。
4.苹果
苹果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水果,但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苹果是唯一一种可以不用限制的水果。这是由于在苹果中含有大量特有的果胶,这种果胶具有稳定血压、血糖的作用。再加上苹果中糖分以及热量非常的低,因此血糖高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些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