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春天气温仍有起伏,昼夜温差也比较大,比较适合细菌的滋生,因此春季也是流感多发期,那么在春节如何预防感冒呢?接下来小烟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春季预防感冒的方法。
目录
1春季预防感冒小常识有哪些
A:保持居室通风,居室应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风和日丽的天气通风时间可长些,且不要在室内抽烟。
B:保持一定的湿度。由于去冬今春黄淮流域没有有效降水,气候严重干旱,从而导致室内的环境十分干燥,学生们容易出现上火、口干、舌燥、咽喉涩等症状。可用加湿器或每天多托几次地板,使室内空气的湿度保持在45%-65%为宜。
C:保持饮食均衡全面。饮食要营养和全面,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也能有效的地域、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每天要喝2000毫升的白开水,尤其是睡前和早晨起床后要喝杯温白开水,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的循环。
感冒虽然对人的危害远不如其他疾病,但是一旦发病却是十分痛苦的,不仅会影响精神,还会影响整个生活,所以,面对生活形形色色的感冒我们应该做好预防措施,多喝水,多锻炼,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必要的时候可以吃一些中草药等保健品,加强身体素质。
2春季防感冒5个妙招
温灸
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的皮肤表面,直接或间接的温灸,以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因此,对于阳虚的老年人,借助艾叶本身的辛温之性,以及艾灸法对阳气的补充和激发作用,即可达到增強人体阳气的目的,从而能够抵抗寒邪侵袭,防治感冒。
所选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头向前低时,颈后所出现的高骨下方)、风门穴(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肺俞穴(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犊鼻下三寸),穴位施行灸法。这些穴位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穴位上,具有振奋阳气、活血通脉、激发人体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二寸处。根据患者的热感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在患者施灸处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时固定施灸,稍有红晕为度。一般可灸10~15分钟。2天1次,晚上9点左右睡前施灸。
中药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季还应服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
《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三五剂”,可健体防病。其配方:桂枝9克,附片15克,川芎9克,麻黄6克,人参6克,白芍12克,杏仁9克,防风9克,黄芩9克,甘草5克,生姜9克。用法:附片先煎,余药后下,水煎,早晚分服。本方扶正以驱风寒之邪,治正虚风寒入侵所致的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诸症。
《寿世秘典》记载:“三月采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方》也指出:“三月之节宜饮松花酒”,又说:“春分后宜服藏海神术散”其方用苍术10克,防风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此方比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等药性缓和,解表散寒,祛除里湿,可治外感寒邪、身痛无汗等症。预防流感还可取板兰根15克,贯众12克,甘草9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1周;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取大青叶10克,蒲公英12克,羌活6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3天。可灭杀各种病菌病毒,对防治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脸,15天后逐渐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脸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随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头和面部至热,每次1~2分钟。用冷水洗脸,即使在平时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身体亦能适应,不易着凉而发生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足浴
有句歌谣:“春天洗脚,升阳固脱”。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人体內阳气也开始生发,新陈代谢增强。这时足浴,正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如果在足浴盆里,加上生姜30克,切碎,入水1500毫升,煮沸5~10分钟,再加入凉水,使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泡脚半小时上下。生姜辛温,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通过生姜水泡脚,可有效的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另外,通过足浴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能及时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香袋
香袋疗法是将气味芳香的药物装入袋中,通过嗅吸气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厚朴、苍术、丁香、乳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等。如取桂枝、苍术、白芷各10克,细辛5克,研为粗末,装入香囊內缝好,佩于胸前,10天换药1次。通过嗅吸药物所散发出芳香气味,而起到辟秽除浊的目的。
3春季感冒的误区
1、使用复方止咳感冒药。“复方”的意思是指一种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但复方止咳感冒药属于我们常说的“指标不治本”的药,不会消除病因,只是缓解由于感冒产生的咳嗽流鼻涕等不适症状的药。不同药厂可能会生产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止咳感冒药,但他们在药店出售时是不同的商品名,很容易重复用药导致过量中毒。
2、一感冒发烧就用“消炎药”。“消炎药”就是抗生素,抗生素实际上不是针对感冒病毒的,而是针对细菌感染,而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通常感冒不要去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抗生素的耐药。
3、宝宝发烧打退烧针。现在有些父母,可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发烧是因为机体的免疫力在起作用,以为高烧是很严重的病,选择速战速决的方式,就是打退烧针。退烧针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发热中枢,实际上是抑制了免疫力,使宝宝的身体不能够对抗这种疾病,病毒就容易在身体内造成感染。
4、宝宝咳嗽过度止咳。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多种呼吸道疾病发生时表现出的一种症状,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通过咳嗽把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果强行给宝宝服用止咳感冒药,会导致痰液滞留体内,反倒容易引起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4春季感冒的症状
1、感冒潜伏期大多为2-3天,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
2、重症体温可达39~40℃,伴有食欲锐减、睡眠不安、发生疱疹和溃疡,称泡疹性咽炎。
有时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
咽痛和全身症状均加征,鼻咽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粘稠如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较严重症状中,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
感冒所致的高热惊厥大多见于婴幼儿,起病后1~2日连续几次。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往往早期出现,大多为暂时性的,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但也可持续存在,有时与阑尾炎的症状相仿,多因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
5春季哪些人更容易感冒
1、婴幼儿或儿童:
幼儿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患感冒,且感冒后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病症。感染的病毒和变态反应还可诱发风湿病、肾炎、心肌炎和肝炎等。
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身体抵抗力也比较弱,集体学习生活中很容易引起感冒或流感的传染与流行。
2、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不仅容易患感冒,而且感冒后病程多较长,易反复发作,可引起肺炎,也易并发支气管炎、中耳炎、肾炎、心肌炎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3、孕妇:
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改变,也易被感染感冒,不仅影响孕妇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4、慢性呼吸道及肺部疾病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气肿等病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差,易受感冒病毒的侵入,使病情加重或并发其它细菌感染。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免疫力低下,很容易遭受感冒或流感病毒的侵袭,造成了血糖升高,病情恶化,继发感染等。
6、心脏病患者:
心脏病患者,由于肺部瘀血,缺氧,血液循环不良,易造成呼吸道感染。感冒又是心脏病人发生心衰或合并感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