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呼吸内科 >感冒

病毒性感冒别忘用中医疗法

秋冬季节正是感冒频发的时候,预防和治疗感冒,成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的重要任务。专家提醒大家:病毒性感冒的治疗,除了常见的服用药物之外,还可以采取中医疗法。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引起病毒性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病毒性感冒别忘用中医疗法 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方法 鉴别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病毒性感冒

1引起病毒性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 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2、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

2病毒性感冒别忘用中医疗法

  病毒性感冒感冒,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

  基本治疗

  祛风解表。

  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拔火罐法

  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耳针法

  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3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冒如果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大约7~10天。多喝水,多休息,不治疗也可以自愈。服用抗感冒药和对症用药可以缩短病程,减轻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①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②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③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④敷贴疗法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⑤外治法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⑥饮食疗法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鉴别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

  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多见。医学研究证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有各种病毒和细菌,尤以病毒为多,占90%以上。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常见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一般来讲,如果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天~7天。

  1、舌头颜色是深粉红色、白细胞下降的话多是病毒性感冒。

  2、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特点,短期内有多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

  3、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

  4、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

  5、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等)治疗,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也有所改善。

  细菌性感冒:

  细菌性感冒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发烧,尤其是持续高烧不退,流脓鼻涕,咽喉痛,精神萎靡,食欲不好,部分病儿会发生高热惊厥。儿科专家指出,简便快速的外周血像检测(俗称验血)对鉴别病毒性上感和细菌性上感有相当价值,尤能对细菌血症提供及早的诊断指标。

  1、舌头颜色是淡粉红色、白细胞上升的话多是细菌性感冒。

  2、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

  3、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可能是病毒感染。

  4、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

  5、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

5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病毒性感冒

  1、勤洗手

  这是预防感冒的最好方法。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电话、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这些都可能暗藏流感病毒。建议在饭前便后、揉眼睛、擦嘴之前都要洗手。

  2、做少量运动

  研究发现,少量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把一些严重感冒的人分成两组,第一组进行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运动,比如慢走,另一组只是休息。运动的人到下午和晚上时症状会好一些。

  3、喝点鸡汤

  研究人员发现,与大量蔬菜一起烹饪的鸡汤可以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如流鼻涕和鼻塞。但为了消除其他感冒症状,还要对抗炎症,必要时还得吃药。

  4、感冒要多吃,发烧要饿着

  发烧就是体温上升,通常与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有关。它能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和细菌。发烧时,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较大的生理压力下。这时如果吃东西,很可能将食物中吸收的物质误认为“过敏原”,从而引发痉挛。相反,感冒就得多吃一点。当然,这也得因人而异,但不管什么症状,喝足水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