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可保护胃黏膜治胃病

胃病大多是由胃粘膜受损造成的;作为胃的唯一保护者,胃粘膜贴附在胃壁上,在胃壁上形成一层1-1.5毫米的保护层,保护我们的胃不受胃酸以及外来入侵者的侵蚀。这也正是像胃酸这种能够融化铁的强酸能够在胃里安然存在的原因。那么,可保护胃黏膜治胃病的方法有哪些呢?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录 常见的胃病有哪些 可保护胃黏膜治胃病 胃病的运动疗法 常见治疗胃病的几种偏方 什么原因会引起胃病呢

1常见的胃病有哪些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的胃病有下面几大类:

  常见的胃病1)炎症类:①急性胃炎: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②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常见的胃病2)溃疡类:,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

  常见的胃病3)肿瘤:以胃癌多见,其它恶性肿瘤有胃平滑肌肉瘤,淋巴瘤。一部分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

  常见的胃病4)其它:食管下段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幽门梗阻,胃内异物,胃术后吻合口炎症,胃神经官能症等。

2可保护胃黏膜治胃病

  黄连自古即为治痢要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功能为清热、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本品有强大的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燥湿作用亦甚强,善泻心火、胃火。

  本品炮制方法较多,酒连善清上焦之火,取“酒制升提”之意。姜制黄连有清胃止呕之功,善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在许多治胃病的处方中均选用黄连,但惟恐黄连过于苦寒,常配生姜或干姜或吴茱萸等温中散寒之品,吴茱萸入肝经,用其制黄连,名“吴萸连”或称“萸连”,有清肝和胃的功能,善治肝胃不和、呕吐吞酸,慢性胃炎常选用。

  黄连主含黄连素(小檗碱),含量高达5%-8%。另含多种类似生物碱,如小檗胺、巴马亭、药根碱等。此外,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阿魏酸、氯原酸等。

  黄连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对HP有抑杀作用的药物不很多,黄连被认为是抑杀HP的良药,这有待进一步研究。黄连有效成分黄连素,于低浓度时呈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则为杀菌,但单用黄连或黄连素,易于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其前途在于复方的应用,如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

  黄连、黄连素均有抗胃溃疡形成效果,其复方作用更强,如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小陷胸汤等。黄连素抗溃疡作用与其抑制胃液分泌、耗竭组胺作用有关。黄连尚有利胆作用。

  有报道称,黄连泻心汤、四黄汤,对急性出血性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效果,对中医辨证为热盛者疗效更好。以往认为黄连素副作用甚小,几无毒性。近年来发现,肠外给药(如黄连注射液或黄连素注射液)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过敏性休克、药疹等。黄连素致死原因,多由于呼吸麻痹,对心脏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剂量),但肠道给药仍属比较安全。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津液亏损患者应慎用。

3胃病的运动疗法

  作为有效的辅助疗法,胃病患者可以参加的运动包括:气功、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

  胃病患者在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时间每次20至30分钟,运动脉搏控制在110次/分钟左右。可以选择在风景优美的环境步行2公里左右,有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全身及胃肠功能,对消除腹胀、嗳气、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作用。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加大运动量,运动时脉搏可以达到130至140次/分钟左右。每天最好坚持运动20至40分钟。

  急性肠胃炎、胃出血、腹部疼痛者不宜参加运动,待病情恢复或好转后再进行适当运功。

  内养功法调和气血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一些心理和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胃部不适。专家建议,内养功锻炼对于慢性胃病以及心理性的胃部不适有一定的疗效。

  内养功通过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发挥其对机体内部的调节作用,加强肠胃消化功能,促使疾病逐步恢复。腹式呼吸是内养功的主要内容,在于使腹部随着一呼一吸的动作,逐渐形成明显的弛缓运动,做到意守丹田。练功中以自然舒适为度,常用坐、卧式,思想集中,意识到丹田,排除杂念。每天练l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经过长期锻炼,则能做到意气相和。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时,都必须气沉丹田,这样才会有明显效果。

  配合自我推拿疗法

  胃病的运动疗法要注意全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如配合一些适当的按摩治疗,调整胃肠神经功能,减轻自觉症状,改善消化功能。

  摩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曲。两手掌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约5分钟,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用力宜先轻后重,然后扩大范围按摩全腹部约2分钟。

  擦腰骶法 患者取坐位,腰部前屈。两手五指并拢,掌面紧贴腰眼,用力擦向骶部,如此连续反复进行约1分钟,使皮肤微热为宜。

  以上两种自我按摩方法每日l至2次,连续治疗24天,然后根据病情可隔日治疗一次,直至症状消失。

  如有胃痛现象,可以进行下面这种按摩:

  揉内关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此法可健胃行气,解痉止痛(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点按足三里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处)。

  唾液也可治疗胃病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身就备有治疗胃病的良药———唾液。唾液里含有消化酶,可治疗各种胃病,但必须坚持经常利用,否则无效。方法:用舌尖顶上牙龈或搅拌口腔,唾液够一口就咽下去,每天咽5至6次、每次咽5至6口唾液。

4常见治疗胃病的几种偏方

  饮食停滞型

  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

  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固见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用养阴益胃的方法,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12克,当归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胃郁热型

  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用疏肝泄热和胃的方法,方用化肝煎加减: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10克,吴茱萸6克,黄连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

  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出现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应用温中健脾的方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5枚,水煎服。

  寒邪客胃型

  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肝气犯胃型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5什么原因会引起胃病呢

  胃病的病因

  具体地说 胃炎(慢性)的病因可以有下述五个方面:

  1 急性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

  2 幽门螺杆菌感染

  3 长期喝烈酒 浓茶 浓咖啡 吃辛辣和粗糙的食物 吸烟等不合理生活习惯

  4 经常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 消炎痛 糖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等

  5 一些慢性疾病 如慢性肾炎 尿毒症 重症糖尿病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可有下述七个方面:

  1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侵蚀能力增强 这在溃疡的发病机理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过去有一种说法 叫做无酸即无溃疡

  2 胃黏膜屏障(即保护层)被破坏 消化道内的胆盐 胰液 亦即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 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 消炎痛 保泰松 氢化可在松等)可造成胃 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的破坏 引发溃疡

  3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幽门螺杆菌(HP)可以引起胃窦部炎症 而胃溃疡又总是在胃炎的基础上发生 所以现在又有一种说法 叫做无HP即无溃疡

  4 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 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 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几代人都患有消化性溃疡病

  5 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嗜烟酒 暴饮暴食以及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都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诱因

  6 精神情绪因素 长时间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忧虑 沮丧等情绪 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 不注意劳逸结合 都会成为本病的诱因或使病情加重

  7 某些疾病 如胃泌素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肝硬变 肺气肿 肾功能不全以及小肠切除过多的病人都有患溃疡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