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不同,人们口腔健康问题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对于很多女性,口腔健康的变化大多数是由荷尔蒙分泌改变而引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1关注宝宝口腔健康
婴幼儿有哪些常见口腔疾病?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好宝宝的口腔健康呢?有哪些需要引起重视?看看下面专家的说法吧。
●宝宝口腔健康
专家指出,从孩子出生到3岁阶段被称为婴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孩子乳牙继续钙化、陆续萌出、形成乳牙的阶段,也是孩子恒牙牙胚陆续形成和恒牙处于钙化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身体至关重要的时期,此时孩子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将逐渐消失,后天需要形成的免疫尚未完全建立,因而孩子容易罹患疾病,影响到孩子乳牙的正常萌出,使正处在钙化期的恒牙也受到影响,从而会可能导致孩子乳牙萌出迟缓、恒牙的釉质发育不全。对孩子今后的口腔健康以及牙齿美观带来不利影响。
●不得不重视的口腔疾病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多种口腔疾病,家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鹅口疮
又名雪口。它是婴儿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容易发生在颊、舌、软腭及唇黏膜上。
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此病如不采取治疗措施会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并且可以扩大蔓延至牙床、咽部等处。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暴露出红色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症状较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拒奶、哭闹不安、低热、呼吸困难等。
创伤性口炎
多由于外伤、擦伤等使相应的口腔黏膜损伤。此病与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关。常见的有两种:即婴儿舌系带溃疡和贝氏口疮。舌系带溃疡是由于孩子新萌出的乳牙摩擦过短舌系带造成的溃疡,久之此病会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贝氏口疮是指由于婴儿反复吮吸拇指、异物等在黏膜较薄的上颌翼钩处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
口角炎
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由于反复用舌舔唇和口角而引起,不仅婴儿,其他年龄段的人也经常可见。如果孩子经常嗜咬手指、铅笔等,孩子的唾液分泌就会过多,容易使其口角部位潮湿引起口角炎;儿童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B2或患有缺铁性贫血,也会引起口角炎。
疱疹性口炎
这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孩子在6个月到2岁时最易患此病。起病时孩子会出现38℃~40℃的发热,一两天后,口腔黏膜上会出现小水疱,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的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患儿常会有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
●如何保护孩子口腔
培养良好的习惯母亲在哺乳孩子时要注意姿势,应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避免婴儿睡着了后还使奶嘴含在婴儿口内,因这样容易引起孩子乳切牙和第一乳牙患龋。专家提醒,还应尽早地让幼儿练习咀嚼,这样可对婴幼儿的颌骨产生生理性刺激,从而促进其口腔相关骨骼的生长。另外,儿童应从3岁起就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家长应给予指导和监督。
治疗龋齿当用心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在儿童中发病率极高。龋齿部位下面是正在成长的恒齿,由于受到侵蚀,往往也易于龋变而早期脱落。孩子发生龋齿后,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治疗。
加强营养婴幼儿时期需要供给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这对预防孩子口腔疾病大有裨益。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最好每隔半年给孩子进行一次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总之,从小保护好宝宝的口腔健康,让宝宝有个口漂亮的牙齿,为以后的健康打下好基础。
2保持口腔健康需注意什么
青春期,月经期间,怀孕期间,哺乳期,或者更年期都可能会出现这种口腔健康变化。女性比较容易患上饮食紊乱,口干等口腔问题。
女性保持口腔健康每天至少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如果可能,每次吃完饭都要刷牙。为了避免口腔问题的发生,在体内荷尔蒙浓度可能会发生突变的时候,最好去看看医生。
青春期:青春期的女孩子特别在月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牙根肿胀。口腔溃疡也会跟着出现。女孩子的牙齿也会对各种刺激特别的敏感。
口服避孕品:口服避孕药内含有黄酮体和雌性激素,能够起到避孕的效果。因此,长期使用该药品,可能会导致齿龈炎的出现。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上干槽症的比率会高一倍,而为了预防有其他更严重的牙齿问题出现,应该经常看医生。
怀孕期间:怀孕期间雌性激素和黄酮体会剧增,因而孕妇很容易会患上牙龈发炎。如果噬菌区存在的话,就会导致齿龈炎,牙龈肿胀,牙齿出血。此外,牙龈肿胀可能也会导致牙齿出现一些“瘤”,这些瘤是牙齿感染而引起的。在孕期结束之后,这些瘤就会慢慢缩小。有晨吐现象的孕妇,要清理干净呕吐物,因为呕吐里面含有酸,可能会导致牙齿被侵蚀。孕妇可以用苏打水或者清水来刷牙齿。
更年期:更年期期间,有些女性会感到口干舌燥,口腔有灼热感,味蕾有所改变,牙龈疼痛,并且变得更加敏感。荷尔蒙替代疗法可能会导致牙龈出血,肿大,发红。
其他因素:一些药品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进而导致牙龈问题的发生。吸烟会导致齿根膜炎发作的几率上升。
3口腔生理健康
口腔生理健康。口腔是消化道以及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俗称为嘴,参与消化过程,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具有感觉功能,并能辅助呼吸,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官。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吃饭都离不开嘴。
主要功能有:
咀嚼、吸吮、吞咽、言语、感觉、表情、摄取食物、参与呼吸等。口腔功能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依靠牙齿、唇、颊、舌、腭等器官,通过有关肌肉的收缩和下颌运动完成的,是咀嚼系统组织器官分工合作的结果。
口腔的组成:
口腔的组织结构与说话、吃饭有密切关系。
口腔的结构包括:上嘴唇、下嘴唇、门牙、尖齿、切牙、侧牙上颌牙、下颌牙、磨牙、前磨牙、上腭、悬雍垂、咽腔、舌等组成。
口腔所包含的组织器官有:唇、牙齿、面颊、腭、牙龈、齿槽骨、上颌骨、下颌骨、舌骨、颧骨、颞颌关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这些器官上的肌肉、神经、血管等。
口腔以唇、颊、腭、口底为界,后上方向鼻咽部延续,后下方与口咽相通。除牙齿外,口腔有粘膜覆被,其上皮结构类似皮肤,但在湿润性、角化程度及附件构成上与皮肤不同。
牙齿:牙齿由28~32颗恒牙组成。在这些牙齿中,其种类不同,功能也各不相同,牙齿一般由门牙、侧牙、尖牙(俗称犬牙或虎牙)、磨牙、前磨牙。门牙和侧牙具有切割食物的功能,并能协助发音;尖牙具有撕碎事物的功能;前牙和磨牙具磨碎事物的功能。
上腭:上腭包括硬腭和软腭两部分。硬腭由腭骨和腭粘膜组成。它位于口腔和鼻腔之间,将口腔和鼻腔分隔开。硬腭上有腭皱和切牙乳头、腭大孔。软腭为软组织,是硬腭的连续部分,其后缘正中有悬雍垂,其两侧向下形成舌腭弓和咽腭弓。软腭呈半垂直状态悬于口、咽腔之间,吞咽时软腭在口腔与鼻腔的后部形成水平屏障,防止事物进入后鼻孔和鼻腔。如果硬软腭发生兵变,口腔与鼻腔相通,饮食食物时就会进入鼻腔,引起呛食。如果硬软腭发生兵变,将影响正常发音。
舌:俗称舌头,医学上将舌头分为舌尖、舌缘、舌腹和舌根。舌是味觉的主要器官,舌可感绝酸、甜、咸、苦、辣等味道。舌在发音、咀嚼、吞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舌背粘膜有很多突起的乳头,可分为:1、丝状乳头,为小刺状突起,一般长2-3毫米,分布于整个舌背,舌前、舌中较少,舌根部较多。2、菌状乳头:为蕈状,分部于乳头之间,数量比丝状乳头少,以舌尖部多。这种乳头皮较薄,血管丰富,呈鲜红色,具有味觉功能的作用。3、轮廓乳头:位于舍背后端,共8-12个,呈“人”字形。乳头周围有环沟,环沟内有很多味蕾,专司味觉。4、叶状乳头:位于舌根两侧缘,含有味蕾。
唇:分为上、下唇。上下唇两侧的连合处为口角,唇的外侧粘膜呈红色称为唇红,上唇中央为人中。
口腔有三对唾液腺开口于口腔粘膜表面,分泌唾液。
4口腔健康小知识
牙齿保健的误区
1、只漱口不刷牙 其实漱口代替不了刷牙,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内科崔秀英
2、牙齿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老年人的牙齿应该特别避免磨损。不要啃硬物。更不能用牙齿去开瓶盖、拔针和钉子等。
3、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光了换全口假牙省事 缺了牙不想镶假牙,首先会使面部塌陷,显出“老态”,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还会加快临牙松动、倾斜,对颌牙伸长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引起耳旁的颞下颌关节的不适和疼痛。
多久洗一次牙合适?
洗牙的过程通常会有点酸痛,如果发炎情形严重或牙结石很多、很久未洗的人更可能因黏膜碰破而出血,这都属正常现象,洗牙后流血情形一般会在一两天后慢慢消失。
牙周健康的人群半年至一年洗一次最好,洗牙次数不宜过频,如果牙周有病,甚至比较严重的患者2~3个月洗一次也不为多。
此外,洗牙后若忽略清洁,牙结石会很快再次形成。所以,刷牙时一定要注意早晚刷牙,每次至少刷3分钟,刷牙时要刷到3个面。这样刷牙才最有效。
多久进行口腔检查?
专业牙医建议:大人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儿童最好是半年一次检查。
每次刷牙,我应该用多少牙膏呢?
成人使用含氟牙膏,用量约在1/2牙刷头的位置就足够了,而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用量不应超过S豆粒大小,以免牙膏过多造成吞咽,对身体不利。
正确的刷牙方法:
每天早晚刷牙,刷牙采用竖转动法刷牙,上牙从上往下转动刷,下牙从下往上转动刷,牙齿的内外两侧及咬合面都要仔细刷到位,每次刷牙3-5分钟。
正确选择和使用牙刷
刷毛柔软,经过磨毛处理;刷头大小适中,能刷到每一颗牙的每一个面;用后洗净,刷头朝上,置干燥通风处。勿与别人共用牙刷,勿用牙刷做其他用途;刷毛外翻或得过传染病后要更换牙刷;3-4个月换一把牙刷。
5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
这篇文章是健康时报根据我的一次科普讲座写成的,分享给朋友们。
编者按:9月15日,我院与《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人人健康学校邀请了口腔科副主任黄晓峰副主任医师讲解《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应市民朋友的要求,我们将讲课内容进行了整理,方便您学习和参考。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黄晓峰
黄医师的讲解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口腔五大疾病、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和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共四个部分。
在生物界,口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失去牙齿就等于失去了生命。而对于我们来说,口腔疾病使很多人深感失去牙齿而无法咀嚼的痛苦。长期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但事实上,牙疼不但是一种病,而且还会和全身疾病发生关系。
口腔主要的疾病有五种,包括龋病、牙周病、牙颌面畸形、颌面肿瘤和颌面创伤。黄医师重点介绍了前三种。
龋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口腔疾病。在我国,5岁儿童的龋病发病率达到66%,12岁儿童发病率降为28.9%,35―44岁的成年人发病率上升至88.1%,而65-74岁老人的发病率则高达98.4%。
牙周病的发病率也高达80-97%。我国成年人中有近一半的人患有牙周炎,35-44岁牙龈出血率也达到了77.3%。
牙颌面畸形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达到70%,骨骼畸形和唇腭裂的发病率分别为5%和1.8%。
黄医师介绍说,口腔疾病对全身疾病有着重要影响。发病率较高的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异常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也正在逐渐与口腔健康联系在一起。黄医师讲到,引起牙周炎的细菌能通过血液感染心血管组织。如今更有实验室研究发现,口腔细菌一旦进入血液,便会依附在心脏瓣膜上导致疾病。而且牙周病产生的相应的细胞因子会导致血管壁增厚,造成冠状动脉(心脏血管)狭窄,影响心脏健康。
牙周病可引起细菌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激活免疫反应。在免疫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往往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力。在胰腺里,过多的细胞因子就可能对负责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造成破坏,而该类细胞的减少容易引起糖尿病。黄医师介绍,牙周病与糖尿病是互为因果的,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9倍,控制好的患者1.56倍;伴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要比非牙周病患者高4倍,并发症高3倍。
牙周疾病还会引发妊娠异常,将导致流产。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妇生产早产儿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28倍;生产低体重儿的几率为5.28倍。孕妇患有牙周疾病还可能影响婴儿心脏和大脑发育。因此,黄医师建议准备怀孕的女士应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并且在怀孕期间应该更加注意口腔健康。
口腔疾病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黄医师指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80%都与口腔细菌有关。
口腔疾病与神经内科疾病也有很大关系。据统计,少于25颗牙的患者脑中风的发病几率将比正常人增加50%。缺失牙将导致记忆力下降,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增高。
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也可能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影响,如溃疡性疾病和幽门螺旋杆菌。而且由于缺失牙而造成食物粗糙,还可能引起食道癌发病率的增高。
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里,缺失牙引起的咀嚼困难,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导致身体瘦弱。然而事实却正好与此相反。黄医师解释说,缺失牙使得人们的饱感减弱,不利于进食量的控制,反而会引起肥胖。
黄医师总结说,口腔疾病不仅使很多人深感失去牙齿而无法咀嚼的痛苦,其致病菌还可以引起或加重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关节病及并发症,严重危害全身健康。同时,它还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黄医师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就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因此,我们更加需要维护口腔健康,以提高生命质量。
黄医师说,如果出现了下列情况,就应当引起注意:患某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或者家族有某种慢性疾病遗传史,最近工作很繁忙、全身抵抗力下降;已经出现龋洞、牙石,经常有口臭;经常牙龈出血或红肿,牙龈和牙齿之间有囊袋物;牙齿容易松动或常感到咬合无力;遇到口腔溃疡两周以上不能愈合的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是,说明牙齿健康不容乐观,需要回顾一下自己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每天刷牙次数少于两次、睡觉前不刷牙、经常抽烟或是喜欢吃含糖食物或脂肪含量偏高的食物。只有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有可能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对于日常口腔卫生的维护,最重要的是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和使用牙线。黄医师说,一定要使用含氟牙膏,特别是儿童,含氟牙膏对于防治儿童龋齿有重要作用。维护口腔卫生的目标是“8020”,即80岁的老人应该至少拥有20颗健康的牙齿。同时,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应该在此方面提供更多的投入。
讲座的最后,黄医师祝大家拥有健康口腔,享受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