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硬化可表现出多种症状

脑血管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是由脑部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从而影响脑供血的一类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脑功能减退,可并发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脑部弥漫性损害。具体请看下面介绍。

目录 脑血管硬化可表现出多种症状 脑血管硬化吃什么好 脑血管硬化的偏方 中老年人频繁早醒提示脑血管硬化 脑血管硬化痴呆易相伴

1脑血管硬化可表现出多种症状

  如果能早些认识脑血管硬化的某些征兆,加强自我防护和监测,就可大大延缓其发展的速度。但脑血管硬化的症状是多样性的,在其初期和晚期症状表现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该如何识别呢?

  1、头痛

  头痛多在前额部和枕部(即后脑勺),性质多为钝痛,在体位变化时最易出现或原有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感觉走路不对称。如基底部的动脉硬化时可有眩晕、眼球震颤、恶心、面部肌肉麻痹感,有的合并有吞咽困难。

  2、神经衰弱

  脑血管硬化早期多呈现一种神经衰弱的症状,医学上称为“动脉病性神经衰弱”,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有耳鸣、嗜睡等症状,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3、判断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不果断,往往要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琐事表现惊慌和忧虑。

  4、记忆力减退

  表现为近事忘得快,往事记得清,但记忆力缺损不明显。这往往是颅内血管硬化的最早表现,提示大脑供血不足,影响了正常的脑力工作。

  5、感情异常

  脑血管硬化早期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容易激动,有时无故悲伤或嬉笑、焦虑、紧张、多疑、恐惧。对工作有时消极怠工,有时欢快积极。

  6、行动异常

  脑血管硬化中后期可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7、脑实质性精神症状和痴呆症候群

  即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突出表现为记忆力缺损,除近事记忆显著障碍外,远事记忆亦受累。患者无法叙述自己的经历,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家人。计算、判断和理解力进行性减退,意识障碍,不可能完成日常工作。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甚至思维不连贯,言语重复或罗嗦,有时出现妄想,以被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罪恶妄想多见。

2脑血管硬化吃什么好

  通过饮食的调理,可以慢慢的改善脑血管硬化的现象,但是,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必须有药物治疗作为前提,作为脑血管病的家人,可以了解一些脑血管硬化吃什么好,刻意的在饮食中注意添加,减少遗传该疾病,发病的几率。

  多吃素菜少饮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钾、镁元素。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可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可诱发中风。

  常用植物油少吃动物脂肪: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清胆固醇降低;而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

  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嗜咸饮食,钠会进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压增高。进食量应适当,不宜过饱,否则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

  蛋白海味不能少: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同样会发生血管硬化。蛋白质含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以供应身体必需氨基酸,饮牛奶以去脂为佳。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大脑营养剂、血液稀释剂,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3脑血管硬化的偏方

  偏方一

  材料:归脾汤加减(党参12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龙眼肉12克、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阿胶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2克、大枣5枚)。

  偏方二

  材料:六味地黄汤及生脉散加减(熟地20克、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阿胶10克、女贞子12克、白菊花12克、炒远志12克)以滋肾养血,交通心肾;若有大便失禁,可加肉桂6克、炒苡仁12克;小便失禁则加覆盆子15克、益智仁12克、升麻8克。

  偏方三

  材料:益气聪明汤(黄芪2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葛根15克、蔓荆子12克、白芍10克、黄柏8克、丹参20克、川芎12克、甘草10克)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总有效率达90%。每日1剂,煎服2次,最多服药30剂。亦可用葛根15克,煮水代茶,经常饮服。

  文章介绍的血管硬化的治疗偏方只是能够帮助患者暂时缓解脑血管硬化的影响而已,并不能彻底的治疗好血管硬化,所以希望患者对于这种疾病,应该不要去节省一些医药费,而是要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免身体出现了一些机能的错乱。

4中老年人频繁早醒提示脑血管硬化

  人到中年者,身负家庭事业重压,需要优质的睡眠帮助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一旦他们的睡眠出现问题,不仅意味着他们精神状态要打折扣,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

  今天,3月21日,是以“关注中老年人睡眠”为主题的世界睡眠日。

  人到中年者,身负家庭事业重压,需要优质的睡眠帮助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一旦他们的睡眠出现问题,不仅意味着他们精神状态要打折扣,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

  多种原因

  引起中年人睡眠障碍

  人每天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恢复精力和体力。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年人都是中坚力量,因此,优质的睡眠对他们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事实上,对于不少中年人来说,想酣畅淋漓地睡个好觉却是一种奢望。“根据我们门诊观察,到了45岁以后,很多人的睡眠都不好,估计能有80%左右。”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孟毅说,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可能性更大,往往表现为睡不踏实、易惊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浅睡眠”状态,或是早醒,而很少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

  孟毅介绍,对于承担着生活重担的中年人来说,家庭纠纷、过度疲劳、工作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造成的抑郁、焦虑情绪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另外,一部分病理原因比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贫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会造成睡眠质量不佳。“失眠是一种症状,很多种原因都会引起这一症状。”

  因此,中年人一旦出现睡眠不好,不能简单地自我认定为“神经衰弱”,更不能自行购买镇定类药物服用,而是借助医学手段找到实实在在的病因,对症调理。

  早醒或是脑血管硬化症信号

  在诸多睡眠问题中,孟毅提出有一点尤其需要中年人引起注意,那就是早醒。

  相信很多中年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睡到凌晨三四点甚至更早就会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或者是入睡很短时间就醒来,之后辗转反侧一两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次入睡,一夜之间反复出现。这种状况属于睡眠障碍中的“早醒”。

  孟毅提醒,年过45岁之后,如果频繁出现早醒症状,而到医院又没有查出其他器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疾病,那就很有可能是疾病预警——你的脑血管硬化了。

  “脑血管硬化之后,供应大脑的血量就会减少造成缺氧。”孟毅说,夜里神经细胞原本该处于休眠状态的,但因为供氧不足而仍然处于活跃状态,因此造成易醒、醒后难入睡。

  脑血管硬化症除了影响睡眠以外,还会让人在白天打盹、打呵欠、流口水甚至健忘。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人们往往会把这些症状看做睡眠不足的正常表现,从而任其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如中风甚至猝死。

  “春节期间,我们科抢救了3个四十七八岁的中年人,都是突然发病,家人还哭着说‘平时身体很好’。”孟毅说,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疾病早已向他们发出了警告。

  改变生活习惯避免进一步发展

  因此孟毅建议,如果年过45岁之后开始频繁出现早醒,或是醒来后入睡困难,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认是否为脑血管硬化症。

  “早醒是脑血管硬化的早期表现。”孟毅说,确认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缓解。首先是戒烟戒酒,饮食方面要做到低脂低糖低盐,不宜吃大辛大热之物;

  其次,注意晚餐不可过饱,否则血液大部分流到胃部参与消化,供应大脑的血量更少;更不要早睡,最好晚上10:30以后再睡觉。

  另外还要适量运动,快走、慢跑、散步都是不错的方法。

5脑血管硬化痴呆易相伴

  三成脑血管病人沦为痴呆俘虏?

  老年性痴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至今病因不明,因为最早为阿尔茨海默氏报道,所以又名“阿尔茨海默病”。另一类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又名“血管性痴呆”。很多人听说过老年性痴呆,但对血管性痴呆了解不多。血管性痴呆的实质其实就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而使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造成的。

  过去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较低,所以平均寿命较短,许多急性脑血管病在急性发作时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血管性痴呆亦就较少见到。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死亡率的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也就相应的高了,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中有30%的人最终将“演变”成老年痴呆。

  中风一次,傻就重一次

  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病人,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这种病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可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更难回忆。病人想不起来上顿饭吃的什么,而对二三十年前的事却能较好地回忆;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或欣喜忘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到后期,则智力全面减退,生活不能自理:或终日僵卧不起,不食不言;或外出乱跑,不识归途。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不一样,它引起的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不良生活习惯招来痴呆

  根据对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调查发现,许多血管性痴病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半数以上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烟龄多超过10年;调查还显示,痴呆与人的精神状况关系密切,抑郁、思虑、易怒、悲伤等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导致痴呆的发生。此外,对痴呆既往病史的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是几乎所有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础疾病;其次是高血压,在血管性痴呆中患病率达54%。此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患血管性痴呆的几率也较高。多数患者往往在轻度痴呆时并未意识到,待发现时已是重度痴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做得好,痴呆难上身

  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的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其关键:

  一是早期预防。脑血管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都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预防脑血管性痴呆,必须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na> 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如要忌烟忌酒,饮食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注意心理健康等。

  二是预防中风复发。血管性痴呆是中风一次,痴呆就严重一步。因此,发生中风后,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再梗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