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宝宝都该查听力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还新增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新生宝宝都该查听力?新生儿听力的特征?一起来看下。

目录 新生儿听力的特征 听力发育指标 新生宝宝都该查听力 听力障碍的表现 听力训练促进听力发育的方法

1新生儿听力的特征

  1、喜欢听妈妈的声音

  宝宝接受声源时通常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喜欢听自己妈妈的声音,因为妈妈在无意中已对他说了10个月的话了,所以当妈妈在宝宝耳边呼叫时,宝宝就会将头转向妈妈这边,并专注地看着妈妈,觉得是那么的熟悉。研究发现,出生不到3天的新生宝宝就会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爱,如果妈妈在照料宝宝的同时经常呼叫宝宝的名字或说说话,5~8天后大多数宝宝就能对妈妈的呼叫声发生反应。

  2、喜欢听高调但不尖锐的声音

  新生宝宝还喜欢听高调声音,因此父母和宝宝谈话时要提高声调,而这种音调似乎是世界性的,没有语种的区别。但宝宝一般不喜欢听过强尖锐的声音,当听到这类噪音时,宝宝的头会向相反方向转去,以示远离声源或以哭吵拒绝干扰。

  3、安静觉醒状态时,听力最敏感

  当然要使宝宝对声音作出反应,还必须注意宝宝当时所处的状态,宝宝对声音的反应会意识状态而改变,深睡时对声音的反应可能不明显或仅有呼吸节律的改变,浅睡时可有惊跳,瞌睡时可突然变得觉醒起来,在安静觉醒状态时,他可机敏地慢慢将头和眼转向声源方向。

2听力发育指标

  1个月:宝宝已有了听觉,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一周后,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噪音敏感。在宝宝身旁说话,宝宝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

  2个月: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锐,不论对熟悉或陌生的声音,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大人可以轻声和宝宝说话,或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宝宝的不同方向发出声音,宝宝会向声源处转动头部。

  3—4个月:能区分大人的讲话声,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很高兴。有感情地讲故事给宝宝听,温柔好听的声音会引起宝宝微笑,晃动手脚等积极反应。4个月时能辨别不同音色,区分男声女声,对语言中表达的感情已很敏感,能出现不同反应。

  5—6个月:对各种新奇的声音都很好奇,会定位声源,听到声音时,能咿咿呀呀地回应,对音量的变化有反应。

  7—8个月:倾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别人发出的声音,能把声音和声音的内容建立联系。8个月时大致能辨别出友好和愤怒的说话声;能通过视觉、听觉来模仿人的活动。

  9个月:能区分音的高低,如在和宝宝玩击木琴时,宝宝有时会专门敲高音,有时又专门敲低音。

  10—12个月:宝宝的声音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有清楚的定位运动,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

  2岁:会转圈跑,荡秋千—会使用你”、我”等代名词,可将2—3个词连成一句话。

  3岁:能进行球类等运动—能使用复数名词,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和答案,能较为流利地背诵儿歌。

  4—5岁:能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会使用定语、形容词、副词等,可给身边的物品下定义,对各类物品(食品、用品等)、动物、植物的名称已具有相当数量的词汇;会唱歌,并能讲简单的童话故事;能说明画中的动作,并可对单词的含义提出疑问。

  6岁:能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基本能够使用较完整的句子和完成5—7句有完整语法的短文,能流利说话。

  6岁以后:进入学龄期,孩子基本可以参加较剧烈的各种体育活动,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言语表达日益丰富多彩。

3新生宝宝都该查听力

  筛查方法快速简便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法(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法(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就可以把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对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要进行两个阶段的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和漏筛的人要在42天进行双耳复筛。如果复筛还没有通过,要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到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对于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出院前要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对于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对于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助听器应该何时配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 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

  所有佩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4听力障碍的表现

  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12—15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

  15—18个月时,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贴心提示:

  1、当小儿2岁时还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很可能存在着听力问题。

  2、有听力障碍的小儿如能被及早确认,便可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并在治疗上也比较简单。可使一些小儿的听力完全恢复,即或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也不至于日后不会说话。

5听力训练促进听力发育的方法

  平时多对宝宝进行听力训练

  1、抱孩子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小儿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2、对于新生儿可以在小床上系上不同音质或音调的发声玩具,刺激听力细胞,促进听力发育。

  3、平时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经典音乐。

  4、在家里的阳台上挂一只风铃,让风吹动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5、给宝宝听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如球、椅子、书本、铅笔、罐头、木盒、纸盒等。

  6、给宝宝听各种玩具发出的声音,如拨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

  7、让宝宝听铃铛、喇叭声,以区分它们的不同。

  8、分辨爸爸、妈妈及家里其他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9、分辨家里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分辨男人和女人的声音。

  10、听某些动物的叫声,让宝宝分辨是什么动物。

  11、让宝宝重复简单的叠句或儿歌。

  12、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轻轻敲击瓶子,让宝宝听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