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癌症的 高发让老百姓“谈癌色变”,任何有关癌症的研究报道都很吸引眼球。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界的难题,癌症的治疗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即使是如此,癌症的治疗成功率还是很低的,癌症的治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怎么预防?一起看看。

目录 远离癌症能吃啥不能吃啥 肿瘤和癌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致癌物没有那么可怕 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1远离癌症能吃啥不能吃啥

  以西兰花为代表的芸薹属类蔬菜。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兰花名列前茅。美国《营养学》杂志也刊登了西兰花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癌(泌尿外科肿瘤科)的研究成果。西兰花的抗癌作用主要归功于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长期食用可减少乳腺癌(乳腺外科)、直肠癌(肛肠外科肿瘤科)及胃癌(消化内科)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芸薹属类蔬菜还包括:卷心菜、菜花、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蓝、芥菜、大头菜等。西兰花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这种化学物质会被西兰花自身含有的一种酶分解,转化成萝卜硫素,而萝卜硫素具有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在烹饪时,加热过度会对这种酶造成破坏,无法催生萝卜硫素,防癌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以白萝卜为代表的萝卜属类蔬菜。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发现,白萝卜中含有芥子油等成分,能与多种酶作用,形成具有辛辣味的抗癌成分。白萝卜越辣,这种成分越多,防癌作用越强。此外,白萝卜中含有的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预防结肠癌(肛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和直肠癌(肛肠外科肿瘤科)。萝卜属类蔬菜还包括:大青萝卜、红萝卜、水萝卜、心里美等。萝卜无论是生吃还是熟吃都能起到很好的防癌作用。

  以芥末为代表的调味料。芥末是芥菜的种子,据日本食物营养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芥末能抑制引发癌症的物质活动。此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发现,西兰花蘸芥末或辣根吃,能增强其防癌作用。芥末具有比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以放入饺子醋或寿司酱油里食用。

  以香菇为代表的菌类蔬菜。美、日等国科学家发现,香菇中所含的某种酶成分,能提高机体抑制肿瘤的能力。除了香菇,整个蘑菇家族都具有抗癌能力。蘑菇中含有的多糖体是抗癌活性物质,能促进抗体形成,使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菌类蔬菜不主张生吃,建议至少要过水焯一下。干菌类可选择炖煮,以便让有益成分进入汤中。

2肿瘤和癌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肿瘤防治,从认识肿瘤开始,从理清基本概念开始,否则永远拎不清,永远活在糊涂中。

  对于“癌症是什么”这个问题,一般的老百姓似乎都知道那么一丁点,但又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真要认真问起来,压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癌症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不然也不会一谈癌就色变。人们对某样东西产生极度恐惧,要么是对其太了解,知道它的可怕之处,要么是根本不了解它,对其缺乏基本的认识,人们总是敬仰或害怕未知的东西,当然也可能因为缺乏了解,所以反倒不害怕,所谓“无知者无畏”。最终的结果是,本该害怕的东西不害怕,而不该害怕的东西却胡乱害怕,这都是“无知”(缺乏相关的知识)惹的祸!

  “谈癌色变”正是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方面是因为癌症确实有让人害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癌症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可问题是,人们往往只知道癌症的可怕之处,却并不知道癌症其实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可怕。

  那么到底什么是“癌症”呢?癌症,其实是一种民间的通俗说话,它实际上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英文名为cancer(癌症)。cancer这个词汇的本义是“螃蟹”,我们都知道螃蟹的模样:有很多脚爪子,而且向周围横行伸出,活动时看起来横行霸道极具侵犯性的样子,这用来意指“癌症”实在是再恰当再形象不过。

  刚才提到“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那“肿瘤”又是指什么呢?医生一般会向你解释说,肿瘤就是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就是新长出来的东西,多表现为包块、肿块),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人体内新长出来的非正常的东西,就像是在不良环境下长出来的异类分子。人们往往把身上长了包块肿块说成是长了肿瘤,多数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肿瘤多数表现为包块的形式,但又不完全对,因为肿瘤有时并不一定就形成可见的包块,比如白血病(也俗称血癌),而且包块也可能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比如某些炎症也可能形成炎性包块,外伤也可能形成血肿或水肿包块,这些当然不能算作是肿瘤。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名词就是所谓“占位性病变”,一般在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报告中会看到“XX占位性病变”字样。“占位性病变”是一个比“肿瘤”涵盖内容更广的概念,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额外多出来的一个东西,占据了身体原本某个部位,也就是它占了别人的位置,它本不该存在,这个东西可以是肿瘤(良性肿瘤或是恶性肿瘤都有可能),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最后经诊断证实确实是肿瘤,但也可能并不是肿瘤,比如炎症导致的炎性包块、脓肿,出血后形成的血肿,它们都可以算是“占位性病变”,但不能算作肿瘤。可见,“占位性病变”只是一个描述的词汇,最终到底是什么东西,必须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本质上它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你不能说某个人得了“占位病”。

  “肿瘤”,按照它的性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当然还有一种界于两者之间的所谓“交界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

3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绝大多数我们熟悉的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等等都是老年病!小孩能得白血病,但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小孩得肺癌,肝癌的?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为啥苍蝇很少得癌症?因为他们寿命很短,还没得癌症就挂了。我们的宠物狗和猫都会得癌症,原因是他们的寿命可以到10多年,相当于人的70~100岁,因此得癌症概率不低。

  那么其它因素有关系么?肯定有。

  癌症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我们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的大概一百多个,这些癌症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1)。那基因为啥会突变,啥时候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的时候都会产生突变,但是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因此癌症发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细胞啥时候分裂?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


4致癌物没有那么可怕

  首先,我们应该对“致癌性”有充分的认识。致癌物分级的依据并不是根据致癌能力的强弱,而是科学证据的确凿程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剂量 反应 关系、动物实验等。证据越明确,级别越高。目前WHO已进行致癌研究的化学物分为四级,分别为1级:对人类确定致癌;2A级: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对动物确 定致癌;2B:对人类可能致癌,对动物也可能致癌;3级:目前尚无足够证据确定是否致癌;4级:非致癌。有些致癌因素如手机致癌并没有太明确的证据,只被 认定为2B级,至于微波炉致癌,则更没有科学依据。致癌物分类仅仅代表其与癌症的关联性,比如美国癌症研究所认为:每天吃50克左右培根,会增加大约 21%的大肠癌风险,是“风险”增加21%,而不是有21%的风险得大肠癌。同一级别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加工肉和烟酒均为一级致癌物, 但全球每年吸烟相关癌症死亡人数为100万,饮酒相关癌症死亡为60万,而加工肉相关的癌症死亡仅为3.4万。

  其次,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决定毒性,而剂量又包括暴露量和暴露时间。即使是一级致癌物如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类,也不是吃 一次 就致癌,但如果天天大量吃,时间长了,患肠癌的风险就增加了。类似的一级致癌物如酒精,长期酗酒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但少量饮酒,特别是葡萄酒,对健康反 而是有利的。因此,离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人体有解毒功能,即使食入少量致癌物质,通过肝脏的解毒功能也能将致癌物质代谢掉,未必会导致癌症发生。

  最后,我们更要认识到,癌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是遗传基因、心理、职业、环境、饮食等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没有某个单独因素必然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面对众多“致癌物”的报道和传闻,应该理性对待,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偏听偏信。

  科学防癌需要做到“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出的四大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而不是因噎废食,期待通过食用某种抗癌食品或不吃某种“致癌”食品就能起效。这样会把生活过得太累,更不利于健康。

5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般而言,癌症在临床上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手术将癌症病灶切除的方式,其次是通过放疗和化疗的方式,现在的癌症治疗,也有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那就是现代精确放疗方式,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癌症的方式,同时,这种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更高,能够到达治愈癌症的目的。

  很多人对于癌症这种疾病都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公众的观念中,认为癌症是一种不治之症,其实事实并是不这样,如果癌症病人能够早早的被发现,治愈的成功几率还是很高的,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看,癌症的治疗其实并没有你所想的那样困难。

  夏廷毅教授表示,癌症的治疗之所以会如此难,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很多的癌症病人是在晚期被发现的,很多癌症在前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所以才会不容易被发现,而癌症病人在接受了治疗以后需要注意的是配合的问题,病人如果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工作,也能够提高癌症的治愈几率,作为一个病人,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同样重要,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