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卫生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称,今年手足口病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要求各地落实各项重点防控措施。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手足口病监测情况显示,今年1-3月长沙市尚无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但发病数较去年同期增加明显,且据往年监测显示,每年4-8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预计自4月份起手足口病将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据分析,今年以来(2012年1月1日—3月29日),全市报告病例仍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目录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治愈率高 手足口病死亡率高吗

1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要早期识别EV71感染重症病例需关注以下指标: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五)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有条件的医院要尽早检查EV71病毒抗体,在EV71病毒感染早期,抗体即可出现阳性。对于抗体阳性的患儿要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这是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点。

2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即将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要切实加强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各项工作。

  一、对抗手足口病,父母应该掌握的四个基本点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

  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一次。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2、密切观察孩子,警惕重症病例

  对于发热的患儿,家长要及时送各大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求诊。对于发热伴皮疹的孩子,更要警惕手足口病。另,既往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仍有可能再次被传染,父母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3、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内,应进行隔离。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接触患儿及其物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患儿吃剩的食物,切不可再食用。

  患儿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污染的玩具、桌椅、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消毒。

  二、防控手足口病,托幼机构不可忽视的四个重点

  1、落实晨检

  每日进行晨检,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或居家观察等措施。对缺勤的孩子,托幼机构应电话问询家长,查明缺勤原因并进行登记报告。

  2、掌握正确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3、明确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即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把握好停课原则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3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

  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4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治愈率高

  手足口病是因为感受时邪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手足、口内及臀部等处出现黄白色疱疹,或伴有发热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是由于柯萨奇病毒A组、B组及新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所以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就为抗病毒疗法及对症处置。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颇多,方式方法各异。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观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认识到的问题,论述如下。

  1 早期鉴别,早期诊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出现,尤以夏秋季节多发。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偶可见于成年人,但其中以4岁以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一般情况下发病时可有发热,口腔、手足及臀等部位出现疱疹,而严重者疱疹还可在口周与腕、肘、踝、膝关节甚至颈背部存在。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还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需要及早进行诊断与对症处置。尤其是在临床中需要和疱疹性咽峡炎明确区分。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年龄在5岁以内儿童为主,同样以夏秋两季发病。多出现高热、口腔粘膜出现灰白色疱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等症状,季节性发病率极高,与本病的最大鉴别就是其疱疹不会累及到手足臀部,故临床中不难区分。但事实上很多手足口病初期仅在口内出现疱疹,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极为相似,最容易混淆。故在诊断时一定要在病历中交待清楚,注意手足口病的早期情况,以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更不要耽误其治疗。

  2 分清疾病的不同证型,对症下药。

  这是任何一种疾病运用中医治疗所必须分清的一项内容。手足口病常证一般可以分为邪犯肺脾、心脾积热、湿热熏蒸及气阴两伤等不同证型[1]。临床中病初感受时邪疫毒首先犯肺,内伤于脾可用疏风散邪之法,多选用荆芥、紫荆皮、板蓝根、连翘、射干、羌活等药物;素食辛辣,内蕴湿热,上蒸口舌可用清心泻脾之法,常用黄芩、黄连、栀子、淡竹叶、灯芯草、金莲花等;时邪较重,热毒炽盛,运用清热解毒祛湿之法,重用石膏、丹皮、重楼、贯众、滑石、甘草、紫草之类;疾病后期,热盛耗伤气阴,选用益气养阴之方,可使用沙参、麦冬、玄参、玉竹、生地、党参之品。无论哪一证型,辩证清楚,相信均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3 辨别轻重缓急,避免出现急危重症的漏诊。

  手足口病起病急,容易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而且还可能由于病毒的嗜神经性等原因造成脑炎、神经源性的脑水肿及多器官的损伤如心肌炎、肺炎[2]等。这些症状一旦发生,临床进展极为迅速,病情凶险,甚至还会引起死亡。所以在确诊本病之后,除了及时给予正确处置,还应该进行的就是初步观察其是否有出现危重情况的可能性。笔者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一旦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极度烦躁或精神萎靡不振、持续的高热不退、频繁的呕吐及肢体抖动等症状时,一定要注意其发生临床变证的趋势。基于此种情况,可以立即采用对症治疗甚至免疫调节控制,防止病情恶化。

  4 着重以治疗湿热为主。

  虽说本病有着不同的临床分型,但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病位在肺脾二脏。邪犯肺脾,外透于肌肤,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故发为本病。所以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就为清热解毒利湿。而对于重证病例以及外邪入营动血者还要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变。

  5 仔细向家长交待本病的注意事项,防止病情反复迁延。

  这一点也是治疗本病是否彻底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虽然手足口病近年来的曝光率比较高,很多家长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比较感性的认识上,还缺乏对于本病更加深刻的了解。仔细向其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防止疾病病情反复,也是治疗的重点内容。比如到了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告诫其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长时间的活动,防止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做好饮食与起居的卫生与消毒工作;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多的体能与精力的消耗,免疫力的降低而诱发本病;已确诊病例开导家长不必要过度紧张,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很快均能痊愈,但也要帮助家长了解本病危重症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处置,防止疾病不断发展恶化。

  6 不同时期,灵活选择用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用药经验,尤其是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运用一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会取得良好的疗效。病初多由外感时邪所致,解表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问题,可使用荆芥、金银花、薄荷、柴胡、葛根等,防止病邪入里;疾病进一步传变,邪热炽盛,此时可用石膏、黄芩、栀子、淡竹叶等药物,但要注意用量,须防止腹泻;疾病后期耗伤气阴除加强使用麦冬、玉竹、沙参等养阴之品外,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拒食,可重用白及、五倍子收敛生肌,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最后利湿要始终贯穿着整个治疗过程,炒薏苡仁、六一散、灯芯草、车前草等是选择治疗的主要药物。

  综上所述,这就是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所总结出的一些治疗手足口病心得与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与沟通。总之,祖国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确具有非同凡响的临床疗效。只要细心掌握及早的鉴别、不漏掉并发症而出现危重情况,选择相应的治法方药,均会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治愈率很高。

5手足口病死亡率高吗

  北京市发病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截至12月4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患者近3万例,其中重症264例,死亡4例,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的4.4万余例下降了34%。其中,发病最多的是0—5岁儿童,占发病数的92.4%,多发生在儿童和婴幼儿聚集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场所。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高发期在每年的4月—7月。手足口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胃肠道传播,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比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还可因接触传播,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都可以造成传播。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为3-5天。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疹子,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预防手足口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各级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检查,督促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午检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在辖区内积极倡导开展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各级疾控机构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提高主动就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