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甲型H1N1流感

有助防甲流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典型的东北菜,如今怎么说它有助于预防“甲流感”呢?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测测你的甲流常识 小鸡炖蘑菇有助防甲流 甲流病毒还会变吗 甲流仍存死亡危险 如何区分哮喘与甲流

1测测你的甲流常识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近日推出一套甲型H1N1流感测试题,你所掌握的甲流常识是否正确,通过回答以下8道判断题就能够知晓。

  1.甲流症状不同于季节性流感。

  2.3岁以下儿童发病症状不同于较大儿童或成人。

  3.如果儿童或成人只发烧而没有其他症状,可能不是甲流。

  4.防甲流最好的措施是戴口罩。

  5.呕吐是儿童及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

  6.为了防止甲流,孕妇应该接种甲流疫苗。

  7.肥胖增加甲流并发症危险。

  8.眼球转动时感觉疼痛,是常见的甲流症状。

  【答案及分析】

  1.错误。甲流除了嗓子、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外,很多症状和季节性流感完全一样。

  2.正确。家长及医生要密切关注小孩子出现严重感染的以下迹象:1)呼吸暂停超过5秒;2)呼吸急促;3)思维混乱,说胡话;4)反应不正常;5)情绪烦躁。如果出现1种或多种以上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3.错误。发烧只是儿童发病的最初症状。成人只发烧而没有其他症状,有可能不是甲流,但是成人发烧并伴有全身疼痛,就应提高警惕。

  4.错误。标准的外科口罩也并非绝对安全。病毒很小,因此可以穿透口罩。能够有效防御病毒的,只有专用的N95型口罩。

  5.错误。呕吐并非儿童及成人甲流患者的常见症状。但24小时内呕吐超过3次,说明病情严重,应尽快就诊。

  6.正确。但是孕妇应该明确的是这种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测试尚未完成。孕妇一旦感染流感,更容易发生并发症。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孕妇最好接种甲流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

  7.正确。如果患者体质指数(BMI)超过30,则更容易罹患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哮喘等慢性肺病、糖尿病以及免疫力减退等。

  8.正确。甲流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疼痛。眼部肌肉也会与身体其他部位肌肉一样发生疼痛。成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嗓子疼和咳嗽。其他症状包括:浑身疼痛、乏力、畏光和发冷。

2小鸡炖蘑菇有助防甲流

  鸡汤别称:“液体青霉素”

  2004年,美国科学家发现用慢火煮的鸡汤含有一种能增强鼻咽部血液循环和黏膜分泌作用的物质,能有效抵抗病毒的入侵。因此提出,在流感流行时节,喝鸡汤能收到一定的预防流感的效果。即使患了流感和感冒,喝鸡汤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鼻塞、咳嗽等症状。所以,有专家将鸡汤誉为可吃的“液体青霉素”。

  蘑菇含有干扰素的诱导剂,它能提高人体内干扰素的水平。而干扰素能干扰病毒的蛋白合成,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此外,蘑菇还含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效的活性物质多糖。

  研究表明,鸡肉、蘑菇、大蒜、葱、生姜、洋葱、白萝卜、香菜等食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尤其是小鸡炖蘑菇这道菜,将蘑菇与鸡肉搭配炖汤,同时重用同样有抑制病毒作用的大葱、生姜与香菜,便会使鸡汤和鸡肉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更加显著。

  但鸡汤含嘌呤较多,所以患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者不宜吃。肾功能不全和有高血脂、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的人应慎吃、少吃。鸡皮含脂肪较多,体形肥胖的人吃这道菜时不要吃鸡皮。

  小鸡炖蘑菇这样做

  原料:白条鸡一只(约1000克),鲜蘑菇或用水发泡过的干香菇约800克,香菜100克,葱白50克,生姜50克。

  做法:将鸡洗净,剁成4厘米见方的块。葱白与香菜切段,生姜切片。然后在炒锅内放入约20克植物油,待油热后放入鸡块翻炒,至鸡块变色时,加葱段、姜片与适量的八角、干红辣椒、糖、料酒,炒匀后加水5000毫升。大火烧开,煮3~5分钟,撇去浮沫。将蘑菇放入鸡汤内烧开,再盖上锅盖用慢火炖45分钟。待鸡肉熟透加调料和香菜后出锅。

  吃法:每2~3天吃一小碗。一小碗约盛鸡肉与蘑菇各约50克,鸡汤约200毫升。如果是感染者和接触者,则每天应吃一小碗。早晚不限。

  特别提示

  最好选用秋后孵化尚未长大的小公鸡,但成年公鸡和母鸡也可。烹调前应将鸡尖部位弃掉。

  选用的蘑菇最好是干香菇。干香菇在烹调前要用清水泡发,泡蘑菇的水不必倒掉,去泥沙后可用其炖鸡。

  做菜时不要早放盐,否则容易使鸡肉变硬、汤欠鲜。

  若适量加些具有滋补性的中药材(各投放30克),就能使之适合以下特殊人群:

  亚健康人群 加枸杞子、黄精、大枣、百合、莲子、桂圆。

  体质虚弱的老人 加人参、黄芪、枸杞子、菟丝子、板栗。

  更年期女性 加当归、红枣、桂圆、百合、女贞子。

3甲流病毒还会变吗

  自1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变异以来,相关机构及公众立刻予以高度关注。近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甲流的最新变化:

  三个最新变化

  11月28日,中国农业部新闻办发布消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医院从52份发病犬鼻咽拭子样品中,检出两份样品呈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阳性。这是我国首例检测出狗感染甲流病毒。

  11月28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接收的甲流重症患儿中,有9例出现了属于神经系统病变的脑白质病变。其中两名患儿被诊断为脑死亡。

  11月26日,韩国医疗部门通报,韩国首次出现二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为一名两岁女婴。美国媒体25日报道,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儿科医生德布拉·帕森斯是美国首名二次感染甲流病毒的患者。

  动物感染的三个原因

  以上事件都与甲流病毒变异有关吗?甲流病毒变异会更加严重吗?为此,本报驻瑞士记者专访了WHO流行病学权威专家克劳迪亚·莫雷诺博士。

  中国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全球已经有13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在动物体内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莫雷诺博士进一步表示,据WHO接获的通报,今年8月和10月下旬,智利、加拿大、美国就在火鸡和家猫等动物身上检测到甲流病毒,但通过WHO和世界动物组织(WAHO)专家进一步跟踪观察显示,上述几起报告均属独立事件,没有理由为此恐慌。中国卫生部专家日前也解释称,猫、狗都可以被感染甲流病毒,这次在犬中检验出甲流,并非说明病毒变异。

  那么,动物为何会感染甲流病毒呢?莫雷诺博士表示,不排除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甲流病毒发生变异并改变此前的传播方式,从而使动物更易感染这种与人类感染的甲流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几乎同源的新型病毒;第二,甲流患者或与狗只有密切接触时将病毒传染给了狗只;第三,不排除加拿大、智利等地火鸡较大范围感染甲流,是由于在屠宰场或在运输途中感染了病毒。

  感冒了别接触动物

  莫雷诺博士表示,火鸡、家猫、狗等禽犬类感染甲流病毒均属于独立事件,属于个案,与之前从人类患者身上检测出的甲流变异病毒尚不清楚有何联系。也没有证据表明,以上各事件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当记者问到感染甲流的动物是否会将病毒再次传染给人时莫雷诺表示,加拿大、比利时、美国已先后检出人感染甲流病毒后再传染给动物的情况;而动物患病后再将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国际上至今还在研究之中,且尚无明确定论。

  中国出现首例狗感染甲流病毒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卢金星提醒大家,与宠物有密切接触的人,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接种甲流疫苗。人一旦患上甲型流感,尽量不要靠近家中宠物,如果猫狗等动物出现感冒症状时要及时治疗并进行隔离。

4甲流仍存死亡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忠昨天接受中央台记者刘天思独家专访时,分析了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最新情况。杨维忠表示,根据目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及死亡情况判断,随着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增加,不排除会出现重症病例,甚至是死亡病例的可能。 而且,杨维忠还指出,今年我国可能面临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双重流行的危险,建议公众及时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杨维忠说,截至上周末8月7号15点,我国内地26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264例。其中,广东、北京、上海、福建和浙江5省份报告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目前,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没有报告过病例。我国已治愈2122例,没有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道。但随着我国疾病发生的数量的增加,时间的推移,重症病例,甚至是死亡病例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杨维忠认为,目前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趋势尽管略有回落,但仍处在一个波动的相持阶段。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特点,不应该对甲型H1N1流感掉以轻心。杨维忠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季节性流感会导致世界范围内数十万人死亡。而今年我国将面临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双重危险。

  杨维忠提醒,公众在防范上要及时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今年要比以往稍微提前一些时间接种,从过去的10月份开始接种提到9月底前完成,以减少季节性流感个体发病和重症、死亡。在分析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时,杨维忠说:“从全世界目前已有资料的总结,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主要还是有一些基础性疾病、慢性疾病,还包括特殊的生理状态,比如妊娠。季节性流感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老人和2岁以下婴幼儿不同,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还包括一些是既往健康的青壮年。死亡的发生一是取决于病人自身原有的身体特征,包括是否有基础性疾病、妊娠等等。另外跟他是否及时就医和医疗救治的效果、感染的病毒是否有很强的致死力也有关系。目前世界上还未发现病毒的致死力上严重的变异。”

5如何区分哮喘与甲流

  当所有人的目光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甲型H1N1流感的时候,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哮喘日已悄然而至。同样作为呼吸道疾病,在甲流肆虐的当下,

  加强对哮喘的防治,更需要全社会人士的共同关注。为此,搜狐健康联合81过敏网就“甲流与哮喘”的主题特意采访了儿科专家陈育智教授。

  问:过敏性疾病的初期,例如过敏性鼻炎的初期也会和流感如甲流一样,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病人在早期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并及时治疗呢?

  答:因为同是呼吸道的疾病,所以都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症状,但是,从细节上,这些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是打喷嚏,感冒打的次数不多,更不会连续打十几个甚至更多,而过敏性鼻炎则会连续打喷嚏,有的人甚至会是30个以上。

  在感冒的初期,会出现流清鼻涕这样的症状,但是量不会很多,而如果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则会在打喷嚏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鼻涕。而且过敏性鼻炎会出现鼻痒,感冒主要的不是鼻痒而是鼻塞。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全身性症状,由于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本身的免疫力下降,因此在感冒的同时,一定还并发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甲流的病人同时会伴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7.5度以上,而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全身症状。

  我们要区分鼻炎、哮喘和流感的病症,不要随便去注射抗生素,随便注射抗生素的后果会导致交叉感染、抗药性的产生以及不必要的输液反应。

  在普通流感的初期,可以用一些小中药,维生素。或者在国外比较流行的“水疗”的方式,就是通过多喝水和喝果汁来自身排毒。季节性的流感多半是会在5到7天好转。

  患了呼吸道疾病不要惊恐,身体健康的成人或者是小孩子有某些呼吸道的感染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有一点发烧,但是并不影响到全身,精神还比较好,也不影响到食欲,这样的情况下不用太慌张。但是如果没有发烧,但是已经有拒食、精神不好等等现象,就要及时就医。

  问:12月11日是世界防哮喘日,请您谈谈哮喘在国内及全球的现状?

  答: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有3亿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患有哮喘,哮喘对政府、卫生保健系统、患者家庭及患者个人造成的负担与日俱增。在过去的20年中,哮喘患病率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有所增加。过敏性哮喘是指以免疫机制为介导的哮喘,全球哮喘患者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有18万余人死于哮喘。

  我们分别在1990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做过0-14岁儿童的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哮喘疾病发病率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在1990年,我们看到儿童的发病率是平均1%不到,但在2000年的时候,很多的城市已经增长了1倍不止,在27个城市前后对比的数字显示,总体平均发病率增长到1.54%,增长率大概是64%左右。

  所以,哮喘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问:哮喘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

  答:哮喘是一个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原因和我们的经济模式,生活的改善都有相关性。发作的因素是和发作的诱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遗传背景,父母有过敏疾病的背景的孩子是比较容易发生哮喘的;

  另一个是环境因素,生活模式和环境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例如哮喘儿童的发病环境诱因也是很大的因素。婴儿出生后头两年的时间内,是在室内的环境渡过的。发达的国家冬天是有暖气,夏天是有空调的,处于一种非常密闭的状态,室内的过敏原有明显的增加。我们世界公认的过敏原有螨,寄生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卧室和封闭的环境里,会造成我们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另外,现在大家也喜欢养宠物,宠物的皮毛和唾液,也是一个比较容易致敏的因素。虽然有人说北方的环境较干燥,但是现在工作生活的环境都在室内,都是高楼,没有很好的通风设备,所以北方的孩子对霉菌的感染也不亚于南方。而春夏秋,都有不同的花粉飘散在空中,也是导致我们过敏的因素之一。

  问:秋冬季节是过敏性哮喘高发期,而时下也面临另一流行病——甲流的肆虐,应如何做好防治措施?

  答:秋冬季节往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呼吸道的病毒会诱发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本身,呼吸道的感染,会破坏气道的粘膜,使气道处于一种高反应的状态,所以在冬季,容易爆发流感,例如现在的甲流发生,同时,也更加容易引发哮喘、鼻炎等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哮喘病人,就更需要注意。所以,在呼吸道病毒方面,我们要尤其注意。

  我们国家在防治甲流的措施是非常的有效的,比如这一次甲流,政府在北京启动了103家医院,病人可以及时的到基层的医院就诊,并且一些二级医院也能很好的就诊,这样,在高爆发期,大的医院不会出现病人过度集中的状况,从而减少在这个渠道被感染的机会。因为在医院扎堆就诊,导致病毒在空气里高密度传播,而接触我们的呼吸道。从而在这个途径上减少了呼吸道疾病的传染。

  专家简介:

  陈育智 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教育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ARIA(变应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组织成员、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免疫学会北京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