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丙肝和乙肝差不多,其实不然。丙肝起病隐匿,通常只是让人疲劳乏力,容易被忽视,但疾病却在不知不觉中持续进展。多数慢性丙肝患者在患病的10年甚至20年中,无任何自觉症状,或偶有不明显的消化道不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体检或求治其他疾病时被意外发现的。丙肝更易转成慢性肝炎?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1丙肝的临床症状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2丙肝更易转成慢性肝炎
丙肝发病很隐匿
很多人以为丙肝和乙肝差不多,其实不然。丙肝起病隐匿,通常只是让人疲劳乏力,容易被忽视,但疾病却在不知不觉中持续进展。多数慢性丙肝患者在患病的10年甚至20年中,无任何自觉症状,或偶有不明显的消化道不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体检或求治其他疾病时被意外发现的。自己是何时、又是如何感染上丙肝病毒的,患者往往一概不知。而另外一些患者常在疾病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一旦感染丙肝,仅20%的感染者能自发清除病毒,80%的感染者可转为慢性肝炎。丙肝比乙肝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隐匿的丙肝患者还会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2007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即使在美国,慢性丙肝的诊断率也只有20%,而这些患者大多是在感染丙肝病毒后十余年才被发现的。有些丙肝患者已经出现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但仍无明显不适。
哪些人要警惕染上丙肝
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血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另外还有部分传播途径不明。而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
丙肝有以下十大高危人群。有偿献血者,尤其是有献血浆史者;1993年前接受输血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共用注射器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针刺、刀伤或黏膜暴露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与丙肝感染者有性行为者;曾接受介入性诊疗(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的患者;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的人;维持血液透析者。
以上十大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丙肝的筛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阻断丙型肝炎的发展。对丙肝的筛查可以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如果丙肝抗体阳性,可进一步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目前献血的检测中均有丙肝抗体,但是一般的健康体检可能不会检测丙肝抗体,因此高危人群应自己主动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
丙肝早治可治愈
丙肝防治,“三早”是关键,即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丙型肝炎的治疗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如果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有望治愈的,这一点相当重要。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七成左右的患者可以有效清除病毒。研究数据显示,经上述方法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丙肝患者,停药后平均随访至4.1年,99%的患者病毒RNA仍持续阴性,疾病得到控制。丙肝无疫苗可预防,但早期治疗完全可治愈。
丙肝病毒RNA阳性,但转氨酶水平并没有升高,患者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呢?在第三届巴黎国际肝病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根据国际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即使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仍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庄辉院士提醒说,只要是查出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者,都应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丙肝病毒可以被彻底清除,丙肝可以治愈。然而,在临床中,却有20%的病人会发展成难治性的丙肝,这除了与病人本身的病毒基因型、病毒量有关外,不规范治疗也是关键因素。我院专门为丙肝患者建立了资料库,特别是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库,有专人对丙肝患者实行全程规范管理,这样就可提高丙肝患者的治愈率。
3中医治疗丙肝的效果好不好
我们都清楚肝病的严重性,丙肝也是较为常见的肝病,由于丙肝疾病在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所以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及时的接受正规的治疗是关键的,常见的方法就是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丙肝可以调理患者的身体,并且安全没有副作用,中医治疗丙肝的方法也是很多的,包括中成药治疗、汤药治疗以及辨证治疗,这几种治疗方法的效果都很不错,具体的介绍如下。
中成药治疗丙肝:
藿香正气丸(或水)或沉香化滞丸口服,适用于暑湿重的丙肝患者。安宫牛黄丸或安脑丸口服,适用于高热的丙肝患者。生脉饮口服液口服,适用于气虚的丙肝患者;丙肝重者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阳虚重的丙肝患者选用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
汤药治疗丙肝:
毒蕴胃肠,犯及血脉型丙肝用大黄甘草汤加减。大黄,甘草,白芍,银花,丹皮,连翘。毒侵气血,脏腑受损型丙肝用清营汤合生脉散。水牛角,生地,麦冬,玄参,银花,连翘,丹参,竹叶,五味子。毒损气血,脏腑虚衰型丙肝用生脉散合四逆汤。制附子,干姜,人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水煎服。
辨证治疗丙肝:
热重于湿型丙肝,症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法为清热利湿。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克,桅子12克,大黄9克(后下),醋淬鳖甲9克,生石膏50克。湿重于热型丙肝,症见为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治法为利湿清热,健脾和中。方药为茵陈五苓散。茵陈3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猪苓20克,泽泻15克,桂枝6克,醋淬鳖甲9克。
4丙肝吃什么好
1-3岁的婴幼儿基本没有忌口的食物,当这阶段的小儿患丙肝时,家长可以让其多吃一些食物,对于治疗丙肝有很大帮助。多给患丙肝的小儿吃这些食物:
1、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可以帮助药物入肝脏,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且酸性食物可增加食欲,让小儿从食物中摄取更多的营养。
2、甜食:甜食能给小儿补充热量,小儿也喜欢吃。家长最好选择一些易吸收的甜食给小儿进食,对缓解丙肝症状有帮助。
3、苦性食物:苦性食物可清热解毒,肝胆湿热型肝病患儿进食苦性食物很有益处。
上述食物均对治疗小儿丙肝有帮助。具体的食物有如芹菜、青菜、苋菜、豆腐、葱、蒜、红枣、赤小豆、鲤鱼、鲫鱼、醋、花生衣、藕、香菇、胡萝卜、刀豆、李子、肝、瘦肉、猪心、猪腰等。
需要注意的是,丙肝患儿在饮食上有需要忌口的食物: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3、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儿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常见的需要丙肝患儿忌口的食物有酒、辣椒、花椒、胡椒、猪油、肥肉、油炸食物、虾、蟹、公鸡、海鱼、菠菜、甲鱼等。家长需要注意不要让丙肝患儿进食这些食物。
5丙肝的原因
丙肝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造成的。但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丙肝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HCV进入体内之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浆中HCV浓度约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间断地出现于整个病程。在第一周即可从血液或肝组织中用PCR法检出HCV RNA。第2周开始,可检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个月后才检测到抗HCV。由于缺乏适当的细胞培养体系,HCV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研究认为HCV致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其中免疫应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HCV直接杀伤作用: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干扰细胞内大分子的合成,增加溶酶体膜的通透性而引起细胞病变;另外,HCV表达产物(蛋白)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在体外表达HCV某些蛋白(如包膜蛋白)时,发现它们对宿主菌或细胞有毒性作用。
2、宿主免疫因素已证实肝组织内存在HCV特异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T细胞),可攻击HCV感染的肝细胞。另外,CD4+Th细胞被致敏后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协助清除HCV的同时,也导致了免疫损伤。
3、自身免疫,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变,如胆管病理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均提示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
4、细胞凋亡:正常人肝组织内无Fas分子的表达HCV感染肝细胞内有较大量的Fas表达,同时,HCV可激活CTLFasL五,Fas和FasL是诱导细胞凋灭亡的膜蛋白分子,二者结合导致细胞凋亡。
虽然丙肝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丙肝属于传染性强的疾病,家长需要对丙型肝炎病毒有所了解并作出防范。
温馨提示:
肝炎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