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他的血糖为什么忽高忽低

糖尿病血糖反复则会使病情加重,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发现明明自己已经严格的控制血糖了,可血糖还是会有波动,那引起血糖波动有哪些因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你会检测血糖吗 他的血糖为什么忽高忽低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 糖友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是为何 血糖仪测血糖为什么会出现误差

1你会检测血糖吗

  作为糖尿病患者,你是否会自我检测血糖呢?如果不会,请详看下文,我们将会教会你如何自我检测

  20世纪70年代,糖尿病治疗领域一项最为重要的进展就是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的出现,国外有学者将SMBG技术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进展。SMBG是使用方便、快速、几乎无痛的技术,由糖尿病患者本人完成。血糖监测帮助血糖更容易、更安全地达到治疗目标,是保证糖尿病治疗达标的最基本的手段。

  快速血糖测定注意事项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优点:

  ①取血量少,大约一滴血;

  ②所需的测定时间短,通常1min内出结果;

  ③价格便宜,每次测定需一条血糖试纸,约人民币5元。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不足:

  采用的是毛细血管血,如指血,也就是全血,由于全血中含有有形的细胞成分,因此,快速血糖测定仪测得的血糖值一般要比血浆糖或血清糖的数值低15%左右。但血糖测定仪监测的是同一患者自身的血糖,这种全血与静脉血之间的系统误差已经得到了避免。诊断糖尿病要依靠静脉血糖,而不是快速血糖仪的测定值,所以,作为监测手段,这一点差别对指导临床用药的实际意义不大。另外,有的血糖仪制造商为了减少对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在血糖仪计算系统中把结果进行了调整,使显示的数值为“血浆血糖值”。还有的血糖仪改进了试纸,增加一层滤膜,使检测数值即为血浆血糖值。所以在使用前应先了解该血糖仪的功能。

  在快速血糖测定仪的可测定范围内(一般是3~20mmol/L),测得的血糖值比较准确可靠。超过这个范围,测定值与实际血糖值的差距很大,测定仪甚至不显示血糖值,而只显示L或H来表示低于或高于可测定值。此时,应该抽血送检以了解确切的血糖值。其他注意事项包括仪器的校正、血糖试纸是否过期和储存是否合适、试纸编号与仪器的密码是否配套、血样采集和滴血是否准确等。

  血糖测定时间

  测定血糖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一天测4次,也可以测7次,甚至8次。4次指的是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或者是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7次指的是三餐前后加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2:00~3:00的血糖。对于未用胰岛素的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空腹和早餐后2h的血糖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天的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主要受外源性胰岛素控制,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很大。空腹血糖不能代表全天血糖水平,因此,要进行多点血糖监测。可先测定凌晨4:00的血糖,在此基础上调整胰岛素用量。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控制均较为满意了,再加测餐后血糖,使全天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如果患者白天血糖控制良好,而清晨有高血糖,则须测定夜间血糖,排除夜间高血糖(“黎明现象”)或夜间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苏木杰反应”),一般建议患者检测凌晨2:00左右的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次数可以相对少一些,因为这些患者体内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这些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在避免发生酮症和稳定血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我检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会的,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好的治疗糖尿病

2他的血糖为什么忽高忽低

  药物剂量不足。部分糖尿病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能及时调整,以致因药物剂量不足,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有时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冒也会使血糖升高。

  气候因素。寒冷刺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不然血液浓缩会使血糖增高。 以上介绍的就是引起血糖波动有哪些因素。糖尿病专家建议各位患者:多注意以上导致血糖反复的原因,平时可以吃些中草药如洗胰清糖素调理,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使血糖平稳,以免早成不必要的危害!

3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关于疾病的疑问在心中吧。接下来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一旦确诊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襄樊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医生李宝华提醒读者:糖尿病患者应正确进行血糖监测,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稳定、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更应及时监测血糖。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一般应选择知名度高、精确度高的血糖仪,最好是定血糖仪,以免影响测量值,导致用药不准确。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掌握测血糖时间 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监测血糖;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患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先洗净双手,并下垂一会儿,使血液流向指尖,便于采血。用消毒棉球消毒被采手指,晾干,指端侧面取血(因其神经分布相对少,可减轻患者疼痛)。采血完毕,干棉球压迫止血。

  当血糖出现异常高或异常低时,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以调整用药

  以上便是我们为你提供的详细内容,相信在对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吧,祝你早日康复。

4糖友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是为何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可是有一些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却发现,运动后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发现有很多病友都对运动后血糖反而升高而感到困惑,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运动时间过长,二是运动量过大,三是运动量不足,糖尿病患者运动是要因人而异的。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年龄、病程、胖瘦、并发症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年龄偏大、病程长以及比较瘦的病友,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运动以20~30分钟为宜;比较胖的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一般人以30~40分钟为宜。

  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活跃,血糖随之上升。当运动时间过长时,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会使血糖反应性升高,这种情况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见。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血糖可能会低,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不是太高(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先低血糖后高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中午是血糖最高的时候。很多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只在早晚注射胰岛素,早晨打的胰岛素作用不到中午。另外,很多病友中午吃得较多,有的病友吃得太快或太烫,如果中午不吃yao或不运动,血糖就容易升高。

  因此,在此特别强调病友餐后不能立即睡午觉,要先运动,再睡午觉,吃药是被动降糖,而运动才是主动降糖,运动既能改善胰岛功能,又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防治其他疾病。

5血糖仪测血糖为什么会出现误差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倾向于在家里进行血糖监测,这种情况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方便了,也大大方便的糖尿病诊断的流程。但是有许多患者在进行诊断的时候发现血糖监测并不准确,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检测不准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误差的原因包括样本差异,操作不当,血糖仪选择等各种原因。其中因血糖仪选择不当而引起误差的情况尤为突出,而这一点上也是患者在了解各种血糖仪工作原理后,结合自身情况而有效避免的。

  患者对血糖仪应该有所了解,选用适合自己的血糖仪。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目前市面上的血糖仪主要分为两种: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仪以及基于葡萄糖脱氢酶原理的血糖仪。不同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也各不相同。患者若能自我了解不同酶的特性,对于血糖监测的准确性提高也极为有益。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会与尿酸,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和体内代谢产物反应,产生假性结果。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4个月内用完。

  以上就是对血糖仪的介绍,可见,血糖仪有不同的类型和种类,糖尿病患者在对血糖仪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规程来,这样才可以使糖尿病诊断变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