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胆汁返流性胃炎

胃食管反流患者别吃什么食物

胃食管反流是孩子经常会发生的一种疾病,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抵抗力很弱,如果不小心患上各种疾病的话,那么治疗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而面对疾病做治疗的时候人们都是小心翼翼不让孩子受伤,更多的加重不想要给孩子长期吃药来治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给孩子做食疗是最好的选择,而胃食管反流食疗方法有哪些呢?

目录 胃食管反流患者别吃什么食物 胃食管反流病很严重吗 胃食管反流挂什么科检查 胃食管反流容易被误诊 宝宝溢奶许是胃食管反流

1胃食管反流患者别吃什么食物

  三种不同胃病怎么吃?

  胃炎、胃溃疡:避免刺激性食物

  原因:包括长期压力过大引起自主神经亢进,导致胃酸增加而形成慢性胃病,或摄取刺激性食物伤害胃黏膜造成急性溃疡等。上述疾病症状为上腹部闷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厌食和体重减轻等,急性患者更会明显感到腹部刺痛、灼痛,甚至恶心呕吐,往往需要尽快就医。

  饮食对策:1.平时要避免烟酒、咖啡、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避免芹菜等粗纤维食物,以免下肚后摩擦脆弱胃壁,使伤口更难愈合;3.空腹时也不要喝可乐等碳酸饮料。此外,急性胃炎患者由于反复发病和出血症状,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食物应选择含铁丰富的红肉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橙子、柠檬等,以促进铁质吸收。

  胃食管反流:少吃甜食、糯米

  原因:下食道括约肌不自主地松开或张力下降,使胃和食道间的贲门口无法紧闭,胃里的胃酸和酶便逆流向上,由于食道壁很薄无法抗酸,产生烧心和灼热感。相应症状表现为打嗝、吞咽困难、烧心与灼热感,甚至可能引发食道溃疡或食道癌。

  饮食对策:1.少吃甜食、油炸、高脂饮食;2.空腹时不吃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醋等,以免胃酸大量分泌;3.少吃难消化的糯米、芹菜、竹笋等粗纤维食物以及动物的筋皮,以免逆流症状更严重。

  消化不良、胃胀:避免产气食物

  原因:消化不良是常见胃病,三四成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吃得太快、吃得太多、压力大都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失调,引起消化不良。症状为饭后腹痛、胃胀、恶心、呕吐,经过诊断排除溃疡因素,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饮食对策:1.不吃难消化和过油、辛辣的食物;2.少吃豆类、奶类、十字花科蔬菜等产气食物,以免腹胀难耐;3.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让消化不良症状早日消失。

  除了三种胃病的饮食处方外,许云卿也推荐了五种兼顾美味和养胃的食物。

  圆白菜: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营养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圆白菜当中有维生素K和维生素U,含有抗溃疡因子,可保护胃肠黏膜,经常食用可减少胃部不适,打成菜汁饮用也是好方法。圆白菜容易引起胀气,因此腹胀患者不要吃太多。

  南瓜:含大量果胶,可保护胃壁,减少溃疡。但南瓜皮不好消化,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时最好去皮。

  木瓜:含木瓜蛋白酶,有助于分解并加速蛋白质吸收,可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木瓜也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但木瓜偏寒,不建议空腹食用。

  山药:健脾胃、益肾气,可促进消化吸收,黏稠质地也有保护胃壁的功效,还能促进食欲,胃部长期不适导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

  姜:促进血液循环,可缓解天气寒冷造成的胃痛;生姜在中药中也用以治疗恶心、呕吐,对胃病患者很有帮助。但胃溃疡、胃食管反流患者少用。

2胃食管反流病很严重吗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会出现餐后一小时,习惯性胃酸,胃部灼热难受吞咽困难,还会引发咽喉炎,个别患者会导致肺炎,建议你可以服用一些吗丁啉,但是西药治标不治本,而且有一定副作用,你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关键是要看你日常的调理,平时采用少食多餐,饭不要吃得太饱,多吃一些粗粮有助于恢复肠胃功能,吃完饭以后可以散散步不要一直坐着。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说是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不良影响的一种疾病,就是指为里面的食物容易反流到食管当中进而引发的一些病症。一般来说,患者就会感觉胃部不舒服,详细的说是分成两种,一种是食管以内的,而另一种就是食管外的。食管内的主要症状包括烧心、胃酸、胃痛、反流,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口臭、咽炎等。而食管外的症状包括咳嗽、哮喘等。建议还是去医院治疗为好。

3胃食管反流挂什么科检查

  胃食管反流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建议医院消化科就诊的,诊断检查胃食道反流的方法主要4有四种:

  1、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作鉴别。内镜见到反流性食管炎可以确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但无反流性食管炎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下所见食管粘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在生理状况下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过度W酸反流的客观证据,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在患者症状不典型、无反流性食管炎及虽症状典型但治疗无效时更具重要诊断价值。

  一般认为正常食管内pH为5.5-7.0,当pH《4时被认为是酸反流指标,24小时食 管内pH监测的各项参数均以此作基础。常用以下6个参数作用判断指标:①24小时内pH《4的总百分时间;②直立位pH《4的百分时间;③仰卧位pH《4 的百分时间;④反流次数;⑤长于5分钟的反流次数;⑥持续最长的反流时间。6个诊断病理反流参数中,以pH《4的总百分时间阳性 率最高,亦可综合各参数按Demister评分法酸出总评分。将上述参数与正常值比较,可评价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

  3、食管吞钡X线检查

  该检查对诊断反流性直观炎敏感性不高,对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进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热客观发现阳性X线征。

  食管滴酸试验

  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后疼痛或烧心的患者为阳性,且多于滴酸的最初15分钟内出现,表明有活动性食管炎存在。

  4、食管测压

  可测定LES的长度和部位、LES压、LES松弛压、食管体部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LES静息压为10-30mmHg,如LES压《6mmHg易导致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胃食管反流挂什么科检查,这也是在有情况后,进行诊断最重要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是特别关键的,另外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活当中的调理,特别是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有规律。

4胃食管反流容易被误诊

  胃部疾病的的症状大都很相似,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比例不小,近年来发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症状日益增多,因此,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那胃食管反流病容易误诊为哪些疾病呢?

  有学者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三类,即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与消化道外症状。典型症状是烧心、反酸、反食;非典型症状为胸痛、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消化道外症状包括口腔、咽喉部、肺及其他部位(如脑、心)的症状,表现为慢性咽炎、声音嘶哑、气管炎、哮喘等,也有以突发性耳聋为表现的个例。

  有关专家对误诊病例报道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很多胃食管反流病病人表现为鼻或鼻窦炎、慢性中耳炎、咽炎及喉炎、声带炎及声带肉芽肿、难治性呃逆等。而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近年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在误诊疾病中发现误诊最多的为呼吸道疾病,依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误诊疾病中需要关注的还有冠心病心绞痛,一些大宗病例观察显示,中老年的胸痛约20%为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由此提示,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出现难以治愈的胸痛及其呼吸道、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应该警惕病根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那么,胃食管反流该怎么治疗呢?

  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抬高床头15~20厘米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样可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加强酸清除能力,减少夜间反流。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会降低LES压力,宜适当限制。胃食管反流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睡前3小时饱食,同样可以减少夜间反流。25%的患者经改变上述生活习惯后症状可获改善。

  胃食管反流常见的并发症有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缩短及Barrett's食管等。对于轻微的食管狭窄,可以通过饮食限制及药物(PPI)治疗改善。短期单纯性狭窄可以用Teflon扩张器治疗(如Hurst—malonney),必要时可行支架置入治疗。部分患者亦可行外科抗反流手术。

5宝宝溢奶许是胃食管反流

  很多宝宝在喝奶后都会出现溢奶的现象,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宝宝正常是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专家介绍说宝宝溢奶许是胃食管反流。

  医生说,宝宝溢奶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的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功能不全,无法有效 地阻挡胃内容物的反流,尤其是在喂奶后,胃内容量增多,压力增大,则更容易反流。因而,新生儿食后出现的溢奶,应该首先考虑是胃食管反流,也可进行胃食管的反流监测,以便确定食管反流的程度。

  宝宝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偏高,国内报道新生儿检出率高达60%以上,其中有20%会出现溢奶、吐奶或呕吐等症状。

  虽然胃食管反流在婴幼儿期常被认为是生理性的,大部分患儿的症状可在12~18个月内消失,但如没有得到治疗,就可能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窒息以及营养不良、体重不增加和贫血等)。所以,对于小儿胃食管反流,还是应该早期认识并加以治疗。

  对于溢奶频繁或伴有吐奶的婴幼儿,都应该选择体位、饮食和药物疗法:

  “体位治疗”是指当患儿睡眠时,适当抬高其头部,并使头部保持侧位.

  “饮食治疗”的要点是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数,但每次不可喂得过饱(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

  “药物治疗”则以胃动力药物为主,需要在儿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