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鼻塞,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感冒了,很多新手爸妈对宝宝出现的状况总是手忙脚乱,专家提醒家长,小儿鼻塞,不一定是感冒,还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急性鼻炎等原因。如何识别宝宝鼻塞类型,做好居家简单护理?快来学一学。
目录
1宝宝鼻塞不一定是感冒
盘点宝宝鼻塞常见情况
情况1:正常生理现象
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由于鼻道还相对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在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下,如夏季将室内空调开得比外面的气温低很多,秋冬、春夏季节变换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宝宝的鼻黏膜血管容易出现扩张、收缩,流清鼻涕,鼻涕慢慢干了后变成鼻痂而堵塞了鼻道。
应对:可以用湿毛巾热敷一下鼻根部,这可使鼻塞的症状得到缓解。夏季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一般以26℃~28℃为宜。
情况2:感冒引发
宝宝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感冒,再加上鼻黏膜娇嫩,感冒后鼻黏膜容易发生急性水肿而引起鼻塞。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翼两侧微红。
应对:用热毛巾敷鼻根,再清除鼻痂。清洗鼻腔时,动作要轻柔,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蘸白开水后,捻成布捻,轻轻塞入宝宝鼻道,再轻轻地边转动边往外抽出,或者也可以用棉签蘸湿后再轻轻将其擦掉。
情况3:急性鼻炎所致
宝宝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后可累及鼻腔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阻塞鼻腔而引起急性鼻炎。临床上可表现为鼻塞、流脓鼻涕、张口呼吸、头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症状,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为相似。
应对:带宝宝到耳鼻喉科请医生看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反复发生鼻炎。
情况4:异物堵塞所致
异物堵塞时常表现为一侧鼻腔堵塞,通气不顺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堵塞物在鼻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可继发感染,甚至可使鼻黏膜糜烂,流脓鼻涕,并发出臭味。
应对: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侧鼻塞的现象,或有不明原因的流脓鼻涕、伴有臭味时,应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就诊。
情况5: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10岁以后又开始慢慢萎缩。有些小儿会因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腺样体出现病理性的增生,从而堵塞了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引起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情况加重,严重的甚至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
2如何缓解宝宝鼻塞
感冒可是宝宝鼻塞常见的症状呢,由于感冒所引致的鼻塞,宝宝便会更加难受呢,如果是因鼻涕或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可要更加注意,下面就来看下缓解宝宝鼻塞的几种方法吧。
如何缓解宝宝鼻塞
1.如果是鼻涕,可以用吸鼻器;如果是干鼻屎,可以去买专门夹鼻屎的小夹子,塑料的,小圆头,等宝宝睡着的时候夹,动作要快要轻。
2.拿鱼肝油或生理盐水在鼻孔里各滴一滴,这样会软化鼻屎,一会儿孩子打个喷嚏就会把鼻屎给带出来了。
3.晚上在开空调的房间放一个加湿器,可以增加室内湿度,缓解孩子因空气干燥而引起的鼻塞。
4.家长可用温开水加一些盐,给宝宝滴入鼻腔(每侧约2~3滴),或用棉棒沾温盐水润湿鼻腔,约1~2分钟后再将这些润湿后的分泌物吸出或清除;也可用湿毛巾放在鼻部热敷,可使鼻子通畅。而稍大的宝宝可取约5厘米长的一小节葱白,在黄酒内浸泡片刻,取出沥干,轻轻插入宝宝鼻孔2~3次;睡眠时要侧卧,尽可能保障一侧通畅。
一般来说,父母觉得宝宝鼻子比较扁的话都会选择捏宝宝的鼻子方法来缓解,但是由于鼻子鼻腔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因此更需要父母好好地帮其进行保护。否则,宝宝的身体更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最终便导致疾病的发生。
3秋冬宝宝鼻塞为那般
鼻腔是小宝宝呼吸的主要通道,能润湿及过滤吸进的空气,维护身体健康。但宝宝呼吸不畅了,不能总以为他感冒了,这里我们介绍最能引起鼻塞的五种疾病,并给出针对性的防止方法,供父母参考。
宝宝很容易生病,许多父母总抱怨——稍不加注意宝宝的鼻子就塞住了,真叫人防不胜防。宝宝鼻塞后,呼吸不畅,难过得直吵闹,影响到他的吃、玩、睡,真是麻烦啊!
感冒鼻塞
表现:
鼻塞流涕,鼻翼两侧微红,有的伴有发热。
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十分完善,鼻黏膜嫩弱,呼吸道抵御能力差,容易感冒。随后鼻黏膜发生急性水肿,引起鼻塞。
防治对策:
1.宝宝出生后半月左右,开始适量补充鱼肝油;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A,可喂些肝泥、胡萝卜泥、菜泥,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2.使用空调时,室内与室外温度不可反差太大,宝宝房间以28~30摄氏度左右为宜。
3.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进行热敷(不能太烫),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急性鼻窦炎鼻塞
表现:
除了有鼻塞、流脓鼻涕、张口呼吸等鼻部症状外,较重的还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宝宝反复上感可累及鼻窦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阻塞窦口引起急性鼻窦炎。
防治对策:
1.若宝宝患了上感,应积极进行治疗。
2.一旦得了急性鼻窦炎,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素,以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3.宝宝鼻塞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0.5%麻黄素呋喃西林滴剂,在吃奶前10~15分钟每侧鼻孔滴一滴,一般几分钟就能够起作用。但麻黄素对小宝宝有副作用,不适宜过多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萎缩性鼻炎,影响鼻的嗅觉灵敏度。
4.宝宝脓鼻涕多时,可请医生做置换疗法,将鼻窦中的脓性分泌物清除出来。
鼻痂阻塞
表现:
鼻痂粘附于鼻腔外口或深处,阻塞狭窄的鼻道。
鼻黏膜每天都会有正常量的分泌物,由于宝宝不会擤鼻涕,妈妈没不及时给宝宝清除鼻腔里边的分泌物,会使分泌物积存在鼻道,时间久了,积聚的分泌物会干燥变硬而形成鼻痂。
防治对策:
1.及时为宝宝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
2.清除鼻痂时忌用手抠宝宝的鼻子,以免损伤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
正确方法:如果鼻痂堵在鼻孔口,可用消毒小棉签轻轻将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较深处,可先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母乳往鼻孔内滴1~2滴,让鼻痂慢慢湿润软化,然后轻轻挤压鼻翼,促使鼻痂逐渐松脱,再用消毒小棉签将鼻痂卷除。
异物堵塞
表现:
绝大多数为一侧鼻腔堵塞,通气不畅;若继发感染,黏液逐渐变为脓性;如果异物停留过久,可使鼻黏膜糜烂,长出肉芽,流出血性鼻涕,发出臭味。
两三岁的宝宝好奇心强,有时玩一些小石头、小积木块、小哨子、扣子、小橡皮头、瓶盖、纸团,爱把这些小东西往鼻子里边塞;有时会边吃葵花籽、花生米、炒豆、果仁边把这些东西塞入鼻腔。因宝宝的鼻腔小,这些东西塞进去,自己就取不出来,也不敢对爸妈说,过后又忘记了,异物便留在鼻腔内。有的宝宝患有鼻前庭湿疹,因刺痒,就用塞东西摩擦来缓解瘙痒。
防治对策:
1.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往鼻子里乱塞东西,一旦塞了要及时告诉爸妈,及早取出异物。
2.爸妈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宝宝有一侧发生鼻堵现象,或不明原因的流脓鼻涕、有臭味时,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过敏性鼻炎鼻塞
表现:
鼻塞明显,喷嚏多,常流涕。
过敏性鼻炎分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一年到头都可发病,多由真菌、尘螨、昆虫的分泌物、动物皮毛等引起。
防治对策:
1.避免宝宝接触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羽毛等过敏原。如不用羽绒枕头、羽绒被和席梦思床垫;不要让宝宝亲近猫、狗、鸟等宠物。在花粉播散的季节,不带宝宝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能随便采摘和闻花草。
2.居室里经常带湿除尘,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不给宝宝吃辛辣食物、烹炸食品及海鲜,不滥喝饮料;多吃新鲜蔬果,多喝白开水。
4.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养成用冷水洗脸洗手的好习惯,提高身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有利于防病。
5.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全身和局部抗过敏药物治疗。
4宝宝鼻塞的护理措施
宝宝的疾病的预防也是都很重视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都很关注的,有的宝宝也是会出现鼻塞的情况的,那么宝宝鼻塞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非疾病性鼻塞
晚上和吃奶时,宝宝由于鼻塞而烦躁不安,甚至哭闹。妈妈首先会想到宝宝感冒了,着凉了,先帮助清理一下鼻道吧,困难得很,稚嫩的小鼻子实在不敢动。 无奈抱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诊断感冒了,先吃药。不好再到耳鼻喉科看医生,开了滴鼻药,仍无效。第二次看医生,吃药不好就打针吧,打针再不好就输液了。药也 吃了,针也打了,液也输了,该走的“过场”都走完了,宝宝的鼻子仍然塞着。这是为什么呢7这就是非疾病性鼻塞。
关门关窗不明智
宝宝鼻塞了,如果妈妈认为是因着凉所致,关门关窗,多给宝宝穿衣盖被,提高室内温度,甚至给宝宝用热水袋等,其结果是宝宝鼻塞现象越来越重。因为,宝宝不能捂,越热病症越重:室内不通风,宝宝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更加重鼻塞。鼻塞不一定是感冒,因为小宝宝感冒一般不表现为鼻塞,而是精神差,吃奶量减少,睡眠增多或减少,哭闹不安等非特异性症状。
宝宝打喷嚏,也不一定是感冒。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对环境还不是很适应,外界刺激会使鼻黏膜发痒,引发喷嚏。当宝宝鼻塞、打喷嚏时,请不要贸然服用感冒药。乱服药,会造成鼻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对外界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进一步下降,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5新生宝宝的鼻塞并非都是无害
治疗
新鲜湿润的空气,能有效防止鼻子黏膜过于干燥,并软化鼻内分泌物,使其较易通过打喷嚏及吞咽的动作,从狭窄的鼻腔中排出。若家中使用中央空调或地板式暖气系统,最好在房间内挂上经常保湿的毛巾,或使用加湿器。我们建议使用那种最简单的、只有两片加热铁片而没有马达或风扇噪音的加湿器。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通,会让堵塞的鼻子感觉非常舒服。天气较冷时,请做好婴儿的保暖工作,如添加羊毛衣物或盖被子保暖等等。
婴儿第一次感冒后,鼻塞声及打鼾的症状有时候持续数月之久,但迟早会慢慢消失。只要婴儿能自由呼吸,就不需要治疗。您可以帮孩子戴上盖过头及耳朵的帽子,以避免重复性的感冒。
打喷嚏可以排出鼻道的一些碎屑。一般而言,婴儿打喷嚏并不表示感冒的开始。婴儿鼻中干燥的碎屑很少导因于黏膜发炎,而是干燥的暖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