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不管是保健品还是治病的药,服药是老年人养生过程中很常见的一项活动,那么老年人吃药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呢?
目录
1老年人吃药的禁忌和注意
1、吃阿司匹林不能喝酒、果汁。因为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2、忌滥用泻药。老年人常易患便秘,如为此而常服泻药,可使脂溶性维生素溶于其中而排出,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老人便秘,最好调节生活饮食节奏,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3、忌长期用一种药。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4、吃黄连素不要喝茶,因为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能饮茶。
5、吃布洛芬不要喝咖啡、可乐。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6、忌乱用秘方、偏方、验方。老年病多长期、慢性,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中毒,添病加害。
7、忌朝秦暮楚。有的老年人治病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说这好,便用这药。明天见夸那,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出毒副反应。
8、忌依赖安眠药。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发生头昏、头胀、步态不稳和跌跃,久用也可成瘾和损害肝肾功能。治疗失眠最好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安眠药为辅。安眠药只宜帮助病人度过最困难的时刻,治疗时应交替轮换用毒性较低的药物。
9、服用抗生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10、服钙片不要吃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11、忌滥用补药。体弱老年人可适当辨证地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可变利为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
12、忌时间过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故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及时停药或减量,尤其是对于毒性大的药物,更应按“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掌握好用药时间。
2老年人健康之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副作用多的药不可用
有些药的说明书中,除了详细写上各种适应症外,还详细地标明该药的各种副作用,哪怕是百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也写出来。实际上这样的药品如果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准确使用,往往是真正的治病好药,且安全系数更高。
因为这样的药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观察,且又不回避才写在说明书上的。这样的药经医生指导,是可以避免或很少发生毒副作用的。
误区二:吃药跟着广告走
“药到病除”“特效药灵灵灵”……老年人十分容易被此类广告语忽悠。其实老年人的身体往往各方面机能都在减退,所以,对于一些多发疾病,如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可以达到缓解、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愈。
那些过度宣传某药用几盒、用几个月就可以“去根”的说法是根本不可信的。
误区三:药只治疗不致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很多老年人只注意用药去治疗疾病,而忽略了或压根不知道某些药物大量、长期使用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会造成新的疾病。
比如以老年人胃粘膜病变为例:有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风湿关节药、补钙药等,而这些药大多对胃有刺激,结果导致胃炎、溃疡病等急、慢性粘膜等疾病的发生。
误区四:就医前停止用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去看医生或去体检前,如果不停药会使检查结果不准确,其实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是终生用药的,必须每天用一定的药量来控制,如果突然停用会导致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误区五:保健品也能治疗
现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名目甚多,有的确实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保健品滥竽充数,甚至声称能治疗疾病,根本不可信。
好的真正的保健品也只能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能当药用,如果一味地抱着保健品当药吃,往往会耽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
误区六:同一时期多种药一起吃
老年患者往往是同时身患多种疾病,每种病有不同的药治,那么针对每一种病都必须吃药。于是,不少老年人凭着经验,分门别类买各种对症的药来吃,这就形成在同一时期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现象。
这样服药的方式实质上忽视了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各种药物之间有的是相互增加疗效,有的是会相互降低疗效,有的是相互增加毒副反应或是降低毒副反应。因此,盲目吃药是不对的,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3老人忘记服药补上有讲究
老人忘记吃药怎么办,可以补上吗?
1、请及时正确补服。
漏服药后及时正确补服,能最大程度降低对治疗的影响。
老人忘记吃药,如果时间很短,可以马上补上,下顿的药仍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顿的药,过三四个小时后发现忘吃。一天两顿的药,错过吃药时间一两个小时发现。一天三顿的药,过一个小时发现,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时间很长,已接近下一顿服药时间,就不要补了,下顿药一定要按时服用。
最精确的时间点是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
一般而言,如果发现漏服的时间是在两次用药间隔1/2以内,应按原剂量即刻补服,下次服药仍按原时间进行。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已超过用药间隔的1/2,则不必补服,按原设定时间服药。
2、不要下次加量服。
有的老人忘记吃药后会采取下顿服两倍剂量的方法来弥补,但是医生证明,这是不行的。
①多数药在漏服后,不能在下次加量补服,特别是那些安全范围小、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氨茶碱等。
②很多药加倍服用会引发严重后果,如降压药和降糖药,补服不当可导致低血压或低血糖,诱发脑梗塞等。
③如果自己擅自增加用药量,会使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不良反应。
④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
⑤任何吃进去的药物都要通过肝、肾来代谢,擅自加量会影响肝肾功能。
3、特殊药补服原则。
①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一般每天需服用1次,在服药后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当日发现漏服可立即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
②降糖药的补服方法与种类有关。单独用盐酸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漏服者可当日补服。
③格列喹酮通常要求在餐前30分钟服用,若吃饭前想起,可服药后将进餐时间推后30分钟。
④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等通常要求每天早餐时服用1次,若漏服后在午餐前想起,可根据血糖情况,按原剂量补服。若到午餐后才想起,可视情况减量补服。
⑤激素类药物的补服方法需要根据治疗方案调整。如果按隔日1次的方案,在服药当日或次日发现漏服应即刻补服,并及时调整方案,服药时间顺延。如果按每日1次的用药方案,在发现漏服后应即刻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不可加倍服药。
如何预防老人忘吃药?
老年人普遍记忆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记忆力下降,所以老忘记吃药,需要家人不断提醒才行。与其等到漏服药后再补救,养生之道网建议大家做好预防。
1、选长效药。
老人记忆力减退,用药种类不止一种,想按时服药并不容易。此时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长效药。
2、设定闹钟。
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提醒用药。例如,糖尿病患者可在手机上设定胰岛素注射时间,并把注意事项写在备忘录中,这样,闹钟一响,不仅能提醒患者注射胰岛素。
3、用小药盒。
可以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月用量两种,即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家人可以协助老人将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还可以画个表格,用颜色鲜艳的笔注明日期和药名,以及服药的时间,每吃一次药,老人都在相应的位置打上勾。这样,吃没吃药、吃过几次就一目了然了,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服药较多者可用不同颜色的药盒将药物分类,将需要一起服的药装在同一颜色的药盒中。长期服药者可在药盒外贴上写有药名的标签,避免漏服。维生素、硝酸甘油等容易被氧化的药物,宜用原包装妥善保存,不宜提前拆开装入药盒内,否则容易变质。
4老年人如何避免忘记吃药
“人老了,不终用了”这是老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馋。人到垂暮之年,生理机能下降,耳朵不好使、记忆力衰退这是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出现的情况。上一刻钟做过的事情,可能下一刻钟就忘记了。
老人体弱多病,有些老人常年与药打交道,要是老年人忘记了吃药该怎么办?下面晒一下网友避免忘记吃药的“备忘录”。
把药放在显眼位置
我自己就有这种情况,为了不忘记服药,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常把药放在显眼的位置,如电视机旁、餐桌上、茶几上、碗筷旁、漱口杯旁等,或者我会贴一些彩色的纸条在显眼的位置,如卧室床头、电话旁或者房门上。
建用药“备忘档案”
为了避免重复服药或者漏服,我还画了表格,写上日期和药名,以及服药的时间,每吃一次药,我都会在相应的位置打上勾。这样,吃没吃药、吃过几次就一目了然了。
制作自己的小药盒
另外,可以自制一种药盒,把需要服用的药物集中在一起,既方便找药,也可以杜绝漏服的情况发生。但一定注意不要同时服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吃药要按时 爱上小闹钟
还有的时候,我会使用闹钟这个小用具。每当吃完一次药,我会给闹钟上上发条,提醒下一次吃药。这样不仅不会忘记,还可以准时地服药。
对于记性不太好又是独居的老人,我认为还可以让家人来帮忙,即每到服药时间让家人电话提醒。
5老人吃药切忌一把吞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统计发现,美国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吃药“一把吞”的现象,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据《大公报》近日报道,美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服用5种或更多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被送进急诊室的超过了17.5万人。对此,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老年人混合用药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把吞”的确会带来很多隐患。
中国住院老人中同时有3至4种并发疾病者占50%以上。张亚同药师说:“由于多种慢性病缠身,老人们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地发生。”尤其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不要与治疗心脑血管的银杏叶制剂和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一起服用,否则会增加出血危险。阿司匹林与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也不能一起吃,因为会有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张亚同还提醒,大部分中药和西药也要分开吃,服用时间最好错开半小时以上。另外,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山楂丸、保和丸不能与胃舒平同时吃,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胃溃疡病人感冒了,也不能将阿司匹林和干草、鹿茸、人参同时服用,否则会使胃液分泌减少,加剧病情。
抗酸药物通常是为了中和多余的胃酸,但抗酸药和酸性药一起吃,会产生中和反应,降低两种药物的疗效。如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要和维生素C一起吃,隔2小时以上最好。
乳酸菌片类的活性菌制剂,要避免和抗菌药一起吃。如双岐杆菌药物与抗菌药物红霉素、青霉素等,要间隔1至2个小时才能服用。
张亚同药师强调,每位老人要根据具体疾病情况,详细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遵医嘱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