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达97%的成年人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困扰——97%的成人患有牙结石、88%有龋齿,85%有牙龈问题,再加上牙齿敏感、口气、牙渍、牙菌斑等,构成了中国人最常见的7大口腔问题。口腔健康标准?口腔疾病会影响全身健康吗?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口腔健康标准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并制订出口腔健康标准。
该标准是: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
*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要保护牙齿,必须从预防牙病开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并治疗牙齿疾病,及时镶复缺失牙齿,定期洁牙,以便保持牙齿健全的功能。
2七大问题困扰口腔
问题NO.1:牙结石
其实,牙石俗称“牙锈”,是钙化了的牙菌斑以及口腔细胞碎片。牙石常在牙龈下等处产生,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且牙石形成后,易被烟、茶等染色,非常影响口腔美观。
牙结石的沉积是由少到多,逐渐形成的。经常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牙结石及时刷掉。另外,由于精细食物粘性重糖分高,更易沉积于牙面,因此,应少吃精细食品,或吃后必须刷牙、漱口。特别是睡前吃诸如饼干、蛋糕等精致面点更容易形成牙结石。
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做一次彻底的牙齿检查。另外,平时多吃芹菜、苹果、全麦面包等粗纤维食物,也有助于减少牙石的产生。
问题NO.2:牙龈问题
实际上,以牙龈出血为代表的牙龈问题非常普遍。由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使食物残渣、牙垢、牙石经常堆积在牙体周围,各种细菌在此大量繁殖,导致牙龈炎而发生的牙龈出血,这样的人同时也更容易出现口臭。另外比较普遍的牙龈问题就是牙龈肿痛,引起肿痛的原因有很多,牙龈炎症、胃火过盛、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等都会使牙龈肿痛,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判断和治疗。
问题NO.3:龋齿
龋齿是口腔常见多发病之一。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而常常被忽略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特别是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以至严重影响全身健康。导致龋齿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齿环境等等。
如何预防发生龋齿?
1. 定期做口腔检查,每半年一次,做到龋齿早发现,早治疗。
2. 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
3. 医学研究发现氟元素能够增加牙齿硬度,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并能抑制口腔里糖分的酵解,减少产酸酶的活动,建议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
4.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或者尽量用吸管,以减少饮料与牙齿的过多接触。
问题NO.4:牙齿敏感
牙齿敏感症是指牙齿在遇到正常健康牙本不会引起反应的冷、热、甜、酸或机械( 摩擦、咬硬物) 刺激后出现的一种酸软、疼痛的感觉。 造成牙齿过敏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
1. 刷牙不正确,经常用过硬的牙刷横刷牙齿使牙颈部成楔形缺损;
2. 咀嚼硬食或夜间频繁磨牙可致牙表面过多磨损;
3. 牙龈萎缩使牙颈部牙骨质外露;
4. 牙齿隐裂导致牙本质外露等。建议平时刷牙一定要用软硬适度的牙刷和脱敏牙膏。饮食及漱口水的温度要合适,切忌短时间内冷、热温差太大。
问题NO.5:口气
口气主要源于口腔细菌,细菌将食物氨基酸分解,产生挥发性的含硫气体。由于口腔是呼吸、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因此引起口腔异味的原因非常多,口腔局部和全身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口气如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根尖炎、口腔癌、慢性鼻炎、肺部感染、消化不良、胃炎、便秘、糖尿病、肝、肾疾病、甚至肿瘤等。要消除口臭,必须首先搞清楚口臭的原因,去除病因。定期上医院检查口腔并利用超声波洁牙机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牙结石,保持健康的牙周组织。另外,应积极戒烟、少喝酒。有口腔疾病的要尽快治疗。
问题NO.6:牙菌斑
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等方法去除。牙菌斑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导致蛀牙和许多牙龈疾病的罪魁祸首。对付牙菌斑的方法就是: 定期做口腔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清除。
问题NO.7:牙渍
我们的口腔环境通常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菌,这些细菌容易在牙齿表面、舌面等积聚,它们以食物中的糖分为食,代谢出产生侵蚀牙齿的酸,所以口腔环境是酸性。这些酸长期与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发生化学反应,在牙表面上附着一些非完全反应衍生物,尤其是有烟、茶、咖啡嗜好的人,更容易在酸性的口腔环境中形成牙渍。要杜绝牙渍的产生,应少喝咖啡、不吸烟。每天早晚认真刷牙、定期洗牙,少吃糖分高的食物以及精致面点。
3口腔疾病会影响全身健康吗
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于是在吃上面开始讲究起来,面对食品污染,很多人甚至选择自己种植有机蔬菜,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放心,才能更健康。这个举动也无可厚非,毕竟人还是希望多一些健康的,但是,可能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缓解,那就是口腔的健康,口腔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吃的再好,吃的再环保,如果患有口腔疾病,也会累积全身。
有人研究发现,口腔疾病会影响全身的健康。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开展了一项针对两万人的调查,结果发现超过50%的受访者牙齿出现问题才就医,将近三成人从来不看牙医,这是个很可怕的现象,特别是对于老年人。
为什么说对老年人会有更加严重的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牙齿更容易出现问题:牙齿脱落、慢性口腔疼痛、或假牙不合适、不能很好行使功能等,出现这些问题都可能限制我们对食物的摄取,最终导致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对于老年人,口腔问题带来的后果远不止这些,不少研究显示,口腔疾病可能引起全身的并发症,甚至还可能导致死亡。
举个例子,比如慢性的牙周感染,它可能会使血液中里炎性因子增加,从而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耐受能力降低,耐受性更加拮抗。从长远来说,这就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一些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比如说中风、心梗,或者肾功能衰竭等。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可能间接地增加死亡风险。
4预防口腔疾病的小常识
1、儿童蛀牙可能是来自于母亲
据研究显示,儿童出现蛀牙并不一定只是因为摄入过多的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口内有蛀牙而传染给孩子引起的。很多母亲喜欢自己先尝试一口温度再给孩子,还有些人会把食物嚼碎后给孩子吃,这样会将口腔内的蛀牙病菌传染给还自己,造成蛀牙。因此,要戒除掉这种不合理的喂饭的方式。
2、引用过滤水容易患上蛀牙
生活中引用过滤水和瓶装水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有新西兰学着研究显示,过滤水中只含有0.1%的氟化物,远低于自来水中的含量,这样缺少氟化物不能给牙齿提供足够的保护,容易出现蛀牙的情况。
3、儿童被动吸烟也会患上蛀牙
英国儿童牙科专家研究发现,儿童的父母如果不吸烟患上蛀牙的概率仅为10%,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吸烟,那蛀牙发生率就会蹿升到50%左右,如果双方都吸烟可高达60%,因此,要让儿童远离吸烟者,以免因为被动吸烟造成儿童蛀牙。
4、饭后不要立即刷牙
在牙冠的表面上是存在一层珐琅质,在进食后珐琅质会变得松软,特别是食用过酸性食物,这时候如果立即刷牙会使得珐琅质出现流失,这样就造成牙本质的过敏症状,容易出现牙齿酸痛的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饭后先漱口,等一小时后再刷牙。
5、木糖醇口香糖可以减少儿蛀牙对儿童的传染
芬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如果母亲每天咀嚼木糖醇口香糖,能明显减少把蛀牙细菌传染给新生婴儿的风险。这是因为婴儿在长乳牙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感染变异形链球菌的情况,因此,母亲可以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年内经常咀嚼木糖醇口香糖。
6、四环素牙是可以治疗的
四环素牙是因为牙齿在发育钙化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引起,这样使得牙齿变得相当不美观,很多人因为四环素牙导致天生内向自卑。很多人以为四环素牙是没办法有效治疗。近年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四环素牙漂白脱色剂,它可以恢复牙齿的本色,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而且不会有任何副作用,颜色相当逼真美观。
7、吃水果也可能预防蛀牙
一直以来,大家对蛀牙的原因引起强烈的好奇心,医学家研究表明变种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他们发现,一种特殊的缩氨酸可疑有效防止变种链球菌附着在牙齿表面,目前,科学家已经将它植入到
8、儿童不能长期吃大量鱼松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鱼松进补,但是,鱼松中的氟化物的含量非常高,而且很容易被牙齿吸收,如果长时间食用会使得大量氟化物不断积蓄,有些可能会出现氟斑牙的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因此,家长朋友应该注意适量食用。
5看口腔疾病前做好四个准备
1.做好精神和体力准备
在看病之前,除了特殊化验需要空腹抽血外,一般都应该吃好早饭前往。做好精神和体力准备,不论牙痛如何严重,看口腔病前都应该适当饮食,因为牙痛一夜常常影响休息,加上精神紧张,可能在治疗中或打麻药、拔牙时紧张、饥饿而晕过去,增加痛苦,影响诊疗,并给口腔医生带来麻烦,必要时,可在看口腔病前一天晚上口服适量镇静剂,以便减少紧张情绪。
2.要清洁牙齿
看牙病前先自己刷刷牙,不要在吃完饭后带着满口的食物残渣就去看牙病。否则,当牙医检查牙齿时,需要先花费时间去除堆积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才能看清牙齿的情况。一般说来,口腔比较清洁的人,也方便做好一些检查和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先刷牙漱口,对口腔医生检查有利,治疗效果也好。穿着整洁大方。虽然在治疗时,会围上胸巾,但在漱口、冲洗、吐口水时,万一不小心弄脏了名贵服装,心里总是不愉快的。
3.准备好病史
看病时,口腔医师要询问病史和病情,结合各种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讲明病史,首先把自己最明显、最主要、最痛苦的主观感觉及看口腔病的主要原因和患病时间告诉口腔医生。以牙痛为例,一般应该说清这样几个问题: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是自发性痛还是刺激性痛?是持续性痛还是阵发性痛?是轻微的隐痛还是剧烈的疼痛?在叙述病史时要求按照口腔医师的提问,不夸大,不缩小,简明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可向口腔医生介绍这次疾病从发病到就诊时全部过程,包括发病时间、诱因、主要症状的部位,初发或复发,逐渐加重或逐渐减轻,曾经过哪些治疗和检查。检查结果及疗效如何,是否伴有发热、发冷等症状。如果对某种药物或麻醉剂过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肝炎等疾病,皆应主动向口腔医生说明,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是第二次看口腔病,请带上病历和X光片,化验单等,这些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4.遵守医院秩序
由于口腔治疗操作技术复杂,口腔医生诊治一名口腔患者,大约平均需要20—30分钟,复杂的情况甚至需要1—2小时,因此患者应耐心等待排队,如有急事可主动向口腔医生和排在前面的患者说明,争取同情,提前看病。另外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按口腔医生医嘱,按时复诊,不要认为症状减轻了,牙齿不痛了,就是治好了,实际上延误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