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子女能力培养

幼儿宝宝的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婴幼儿期,但是那些婴幼儿期的经历都不曾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专家推荐的七种思维训练能提高宝宝的智力,一定有帮助。

目录 七种思维训练能提高宝宝的智力 婴幼儿思维与成人思维有什么不同 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揭密宝宝的思维进程 如何用孩子的思维与孩子平等对话

1七种思维训练能提高宝宝的智力

  右脑训练--

  1.手指练习法:

  用拇指去挨个碰从食指到小指的指尖。

  2.左书左画:

  左脑主管着书写过程。为了开发右脑,脑科学家们主张多用左手写字。左画,就是用左手作画,不仅具有一般作画时的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等益处,还练习左手的灵活性,同时,激发右脑在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和创造思维方面的潜力。

  3.左侧体操强右脑:

  左侧体操是开发右脑功能的一种好办法。由于右脑负责左侧身体,因此,左侧体操会反过来促进右脑的活动,有利于右脑能力的提高。左侧体操包括一些基本的动作和游戏--

  基本动作:

  Ⅰ。 左上肢侧举运动。

  Ⅱ。 左上左上肢侧举运动。

  Ⅲ。 左手指运动。

  Ⅳ。 左腿侧举运动。

  Ⅴ。 左腿前举运动。

  基本游戏:

  Ⅰ。 用左手进行猜拳游戏。

  Ⅱ。 每天早上学习用左手使用牙刷。

  4.脚部活动法:活动脚趾的右脑刺激法。这是一种宜于洗澡时或洗完澡后进行的。

  具体做法:

  Ⅰ。 不用手,将脚趾全部伸展开,并稍稍保持一段时间。

  Ⅱ。 脚拇指和其余四趾交叉活动。一开始活动不了的时候,可以用手指帮助拉开。

  Ⅲ。 将脚趾绕到第二趾上,再相反进行。

  Ⅳ。 以抓东西的感觉收拢脚趾。

  Ⅴ。 用手一个一个拧转脚趾,并握紧拳头捶击脚心。

  5.潜游:在练习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时间长度不要超过2分钟。

  6.悬挂倒立:这种训练能够治疗前庭疾病,发展平衡感觉,同时还能改善整个头脑的循环功能,使更多的脑细胞得到更充分的氧分供应。

  7.音乐吹开智慧花:

  音乐被称为“智慧的催化剂”。在动听的音乐环境中,大脑细胞能更好地发育成长。音乐是一种形象思维,而右脑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地。从小进行音乐训练,对于右脑功能的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音乐还能促进左右脑的平衡。

  具体做法:让孩子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同时,要求他们为歌曲配动作。家长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多选择节奏鲜明、旋律简单的音乐。

  相似性思维训练--

  相似性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它主要包括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别、发现事物相似的原因、发现事物相似的结果、发现事物相似的规律,等等,所以相似性思维训练也主要是针对这些方面训练来提高思维能力的。

  具体方式:

  1. 寻找事物间的相似,例如:

  无花果叶和仙人掌。

  鲸鱼和鲤鱼。

  人和猴子,人和黑猩猩。

  2. 寻找事物间的差异,例如:

  仔细观察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看看有什么不同。

  仔细看看你和爸爸、妈妈的照片,有什么不同。

  对着镜子,仔细看看你的左眼和右眼,有什么不同。

  3. 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例如:

  彩笔、铅笔、记号笔、抹布、扫帚、本、图画书。

  鲸鱼、鲫鱼、金鱼、海狮、海象、海马、海豹。

  大猩猩、猴子、长臂猿

  4. 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关系,例如

  人和猩猩;猫和老虎;熊和熊猫。

  5. 从事物的相似性推测事物的性质

2婴幼儿思维与成人思维有什么不同

  1.成人与婴幼儿思维有何不同

  据有关专业人士总结,成人的思维和婴幼儿的思维可从发展过程来区分。婴幼儿时期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再慢慢出现具体形象,再发展成抽象思维及后面的逻辑思维。可以说,孩子最初和外界接触时都是直观行动,像孩子吃奶,只是因为孩子饿了的一种本能反应,并没有通过思维来决定他要吃奶的想法。而成人的思维方式早已发育成了逻辑思维方式,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通过思考,而不是条件反射般直接进入问题处理模式。

  2.学龄前幼儿的思维特征

  就思维的发展阶段来看,学龄前的孩子还处在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事情和问题他们还不具备具体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他们只能简单地判断和描绘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他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因此,这个时间段的孩子一般都不会说谎,也不能区别谎言,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逻辑分析事情的原因和谎言的真实性。

  3.亲子游戏有助于思维空间发展

  有些家长发现,同是在幼儿园学习的孩子中,有些孩子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孩子的思维空间其实可以通过亲子之间的小游戏来提升,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亲子游戏有助于孩子的大脑智力发育。在游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有助于孩子去思考,在不断的思考和练习之中,孩子就会从直观思维方式慢慢过度到抽象思维,对事情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之后,孩子就会慢慢开始逻辑地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开始向逻辑思维发展

  4.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思维

  孩子就是孩子,成人就是成人。因此,父母和家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思维方式,有时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而在孩子的眼中却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遇到这样子的情况,父母要表示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打断孩子的思维并指责孩子。这样会阻碍孩子的思维发展。

3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1.应尽量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使其能充分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不断丰富孩子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对待年龄越小的孩子,最好采用一些直观法,如参观、游览,直接接触各种实物,以促进孩子尽可能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去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孩子积累的感性知识越多、越正确,就越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发展思维能力。

  2.要启发孩子进行积极思维,善于给孩子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孩子自己想得到的,做得到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人的脑子越用越聪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要使孩子更加聪明,会动脑筋,会适应新情况,会解决新问题。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善于启发孩子积极思维,可以给孩子提出任务,并精心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要依赖成人,而是靠自己动脑筋思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运用已有的感性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为了使孩子思考问题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即使孩子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家长也不要急于直接给予解答,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只有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老师或家长提出的任务时,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机会。要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孩子天性活泼好动, 爱摹仿,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到新奇的东西,就要去动一动、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儿童喜欢探求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家长切不可禁止他们或随便责备他们,以免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主动去培养他们爱学习、爱科学和养成乐于动脑筋、想办法、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4. 要重视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要放过在游戏、参观、散步等日常生活中跟孩子对话的机会,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相应的词汇,教他们学说话,以培养他们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认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具体情景中解放出来,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4揭密宝宝的思维进程

  吃奶的婴儿:已经有思维了

  虽说婴幼儿有了语言才能对我们说话,但是某些试验表明,2个月的婴儿就能思维,就有自己的看法了。

  把8~10周的婴儿放在电视屏幕前面,直播他们妈妈的面孔。屏幕里的妈妈可以直接看到婴儿的脸,并根据婴儿表达的感情,同他说话,对他微笑,安慰他。这时婴儿也会微笑,表现得很平静。

  这时如果突然中断妈妈同婴儿的直接交流,改为播放刚才妈妈的录像片段。婴儿很快会用打嗝、哭闹、转移目光等方式来表示不满。虽然还是妈妈向他们传递信号和温柔的话语,但这些小人儿已经察觉到他们的要求和妈妈的回应脱节,而且知道这是不合常理的!

  那么,再回到直接交流会是什么情形呢?有的婴儿对刚才受到“戏弄”的镜头表现出不满,把头高高地仰起来,拒绝再看屏幕。他们居然会让你知道这种做法他们不能忍受!

  8~15个月的婴儿

  和你思维相通这个年龄段的婴儿跨越了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他对人对物都感兴趣,并希望让我们分享他的发现。他经常会指着一片树叶、一只鸟或是一片云彩,不管他指什么,我们都会兴奋地回应他:“是啊,多美呀!”这时他就会很满足,因为他已经和你建立起了思维的相通。

  婴儿出生后,妈妈们几乎是下意识地模仿他,他在躺椅上伸懒腰,我们会伸开胳膊并说:“嗯,宝贝,睡了一个好觉,伸伸懒腰多舒服呀!”婴儿看你这样做,也会开始模仿你。以至于一段时间过后,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在模仿谁了。

  10~12个月的婴儿很爱模仿我们,他这时很喜欢玩电话和玩具餐具。因此,有人认为,在模仿我们的行为时,婴儿更好地拥有了所谓的“心理理论”中的预测能力。

  2岁之前:认为别人都和他一样

  在婴儿8~9个月的时候,妈妈用手绢遮住脸,问:“妈妈在哪儿?”然后很快拿掉手绢,说:“妈妈在这呢!”这时婴儿会咯咯大笑。过1~2个月后,我们会看到婴儿也会把一样东西放在头上,然后大笑——他在玩“我在这呢”的游戏!

  18个月的婴儿,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就觉得别人也看不见他了,或者自己藏在透明的窗帘后面,认为你找不到他。你经常会看到这样有趣的场面:宝宝把头埋在沙发靠垫底下,让你找他,完全不顾他的小屁股还在你眼皮底下高高地撅着呢!

  到了2岁,他会更加灵活,能找到真正的藏身之地,但他还不会注意某些细节:他不知道自己的脚从厚厚的窗帘下露出来了,也不知道藏在书桌后面时别人还能看到他的头发。

  一直到3岁,他还会拿着不让他拿的东西,把手放在身后藏起来,根本想不到身后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会看得一清二楚,他认为只要他看不见,“赃物”就消失了。

  2岁:还不会为别人着想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苹果而喜欢吃香蕉,这时,即使你告诉他爸爸喜欢吃苹果,然后把苹果给爸爸并问他:“爸爸高兴吗?”他还是会回答:“爸爸不高兴!”因为他把自己的感觉加在了爸爸的身上。只有到了3岁,孩子才能懂得,爸爸喜欢吃苹果,而他喜欢吃香蕉!

  会说才会想

  “婴儿只有掌握了语言才能思维”。对于这个观点,研究人员有不同看法。纳黛勒是反对这一观点的人.她坚信婴儿的“反应”能力是天生的,她的观点是:婴儿的大脑可能是“预先连线”的,一出生后,就能察觉人类的行为,并开始推理。纳黛勒认为,语言肯定能加速交流的发展,但是,语言不是情感的条件,因为,婴儿对妈妈和自己的态度的反应相脱节表现出不适。语言也不是思维的条件,因为猴子虽然不说话.但是能够思维。

  2~3岁之间:想的和做的联系不起来

  这个年龄的孩子,虽然能记住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事,但是还不能够把这些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从外面玩回来,你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他,你把他的娃娃(或小卡车)放在小桶里了。回到家后,问他娃娃(或小卡车)放在什么地方了,他会到小桶里去找。但是,如果再追问一句:“你怎么知道娃娃在小桶里?”他就会回答道:“我不知道。”

5如何用孩子的思维与孩子平等对话

  如果你现在回想小时候,那么你一定能把记忆中的那个场景清晰地显现出来——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仰起头看着身旁的大人,他们发号施令一般地对你说着话。

  “把我的眼镜拿来!”

  “不要动那本书!”

  “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

  “就是不许这么做!”

  而你感到十分不耐烦。

  是的,你的孩子也在经历着这一切,小小的他们,总是仰起头来看着你,听着你严厉的教训。当然,他们的心中也如同你小时候一样,充满了不耐烦。

  当时你倒是够威风、够痛快的,可是你逐渐地会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不吃这一套了,而是常将你的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当耳旁风。

  当孩子们有了一个小秘密的时候,当孩子们有了一些小麻烦的时候,他首先去找的,并不是最为亲近的妈妈,而是自己的小伙伴。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妈妈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妈妈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粗暴命令的方式,易于形成妈妈与孩子间的对立。命令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请你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说话!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同事林博士的儿子今年9岁了,正在读小学,长得虎头虎脑的,非常的调皮。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最近变得越来越贪玩,连写作业都开始马马虎虎,只要能完成任务,他就不顾作业质量。后来孩子竟然开始偷着少交作业,被林博士发现之后,林博士非常气愤,火立即就上来了,就狠狠地说了孩子一顿,命令他以后在完成作业之前不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