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老年人日常应该如何控糖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因此控制血糖是老年人预防糖尿病的一大方法,即使没有患上糖尿病,老年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中控糖的问题,那么老年人日常如何控糖呢?下面为您介绍老年人日常如何控糖,看看吧。

目录 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物须知 老年人日常应该如何控糖 适合老年人的降糖小偏方一则 哪些中药能降糖 不宜用口服降糖药情况

1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物须知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其中老年人患者不在少数。那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给大家介绍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物须知,供大家参考。

  留心服药时间

  降糖药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故其服用时间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由于磺脲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宜在餐前半小时左右;α一糖苷酶抑制剂用法是嚼碎后与第一口饭同服,若在餐前或餐后服用则疗效会大打折扣。

  尽量避免低血糖

  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药物时易发生晚间低血糖。因此,老年人应用磺脲类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尽量选用中短效药物。一般不可同时联合使用两个磺脲类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血糖,5~7天调整一次剂量,在高血糖纠正后,应调整剂量,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小心“未察觉的低血糖”

  老年人因为神经反应比较迟缓,更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当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有交感神经反应,如心悸、冷汗、头晕等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仍无感觉,一直到血糖降到出现大脑皮层反应时,老年患者才直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昏迷等。这种情况就很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因此,这些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和曾发生过“未察觉的低血糖症状”的老人)血糖控制不宜过严,一般空腹血糖在7.0mmoI/L,餐后血糖在10.0mmoI/L左右即可。

  注意药物的配伍

  老年人往往易同时患多种疾病,因而需服用很多药物,此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别嘌呤醇、环磷酰胺、水杨酸等具有增强降血糖作用的某种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当具有减弱降血糖作用的皮质类固醇、高血糖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甲状腺素、利福平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注意药物对肝肾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在肝功能异常时,不宜用某些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有可能产生肝功能衰竭。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如果肾功能不良,会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因此肾功能不良时,许多从肾排出的磺脲类降糖药及双胍类不能用。

  要掌握口服降糖药的适应证

  一般口服降糖药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有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及全胰腺切除引起继发性糖尿病的患者。

2老年人日常应该如何控糖

  1、科学合理的饮食,保持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要均衡。同时要避免甜食、少盐、高纤维等。

  2、运动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可降低血糖。但是运动要选择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体育锻炼时,应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下强度的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适合这类患者从事的运动项目有疾行、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自行车、游泳、跳舞、爬楼梯等。其中疾行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健身效果明显,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

  3、茶叶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喝淡茶,最好喝绿茶。

  4、一些中药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看中医。或者是一些药膳效果也很不错。

  5、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但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药物,注意使用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低血糖。

  6、老人家因为胃不太好,可以把蔬菜切碎、煮烂、水果切成小块。吃饭要定时定量,每天多食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除菠菜外),对糖尿病和痛风都有好处,还可以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

  7、水果要吃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梨、苹果、柑橘、柚子、樱桃等。

  8、每天适量食用奶和奶制品,增强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奶类和奶制品的血糖生成指数都很低,都可以饮用。

  9、主食要粗细搭配,精米和精面都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吃的时候可以掺一半的粗粮,麦片、燕麦、小米、荞麦、或者适量的豆类。容易饿可以在饮食里添加适量红薯,血糖生成指数为中等,可以增加饱腹感,不过要限量。

  10、适量食用淡水鱼,对糖尿病和增强抵抗力有好处。淡水鱼嘌呤不高。

  11、饮食注意清淡少盐。不吃油炸食品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动物内脏)。

  12、每天坚持监测血糖,找主治医生,选择一款对胃刺激小的控糖药物。

3适合老年人的降糖小偏方一则

  治疗老年糖尿病偏方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而老年糖尿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下面为大家介绍一款有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小偏方。

  原料:新鲜萝卜约25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新鲜萝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或用鲜萝卜捣汁和米同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化痰止咳,消食利膈,止消渴。适用于老年性糖尿病以及老年慢性气管炎。

  禁忌:服用本品时,忌用首乌、地黄等中药;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老年人服用本方的时候要注意不和其他一些中药同服,脾胃虚寒的患者也不宜服用。

4哪些中药能降糖

  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单味降糖中药

  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

  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黄精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地黄(包括生地、熟地)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人参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还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人参每日用量为3~9克。

  山药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

  麦冬可降低血糖,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原增加。

  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增殖,胰β细胞增生。

  单药有降糖作用的还有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复方降糖方剂

  中国历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子很多,现选录一部分,供患者参考。以下方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轻型患者,病情严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1)合沉汤(见《石室秘录》,此为现代剂量)熟地90克,山萸肉、麦冬各60克,玄参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代茶频饮。适用于肾阴亏虚型糖尿病。

  (2)神仙减水法方(见《奇效良方》,此为现代剂量)人参、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白扁豆、黄芪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为主的糖尿病。

  (3)引龙汤(见《辨证录》,此为现代剂量)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麦冬30克,北五味3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4)二冬汤(见《医学心悟》,此为现代剂量)天冬、麦冬各6克,花粉、黄芩、知母、荷叶各3克,人参、甘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5)白龙散(见《中藏经》,此为现代剂量)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用麦冬煎浓汤送下,每日1剂。适用于阳明热甚的糖尿病。

  (6)麦门冬汤(见《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此为现代剂量)麦冬、黄连、干冬瓜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

  (7)枸杞汤(见《千金方》,此为现代剂量)枸杞30克,瓜蒌根、石膏(先煎)、黄连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

  (8)消中渴不止方(见《圣惠方》,此为现代剂量)浮萍草(干)90克,土瓜根45克,制成散剂,每剂6克,牛奶调服。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多饮者。

  (9)降糖对药(见《施今墨》)黄芪、山药、苍术、玄参。

5不宜用口服降糖药情况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这些情况包括:

  (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5)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凡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6)其它急症:如肌梗塞、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也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