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霉菌性阴道炎,45%的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那么,如何预防霉菌性阴道炎?
目录
1霉菌性阴道炎治疗
药物治疗:洗净外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局部涂2%龙胆紫液。近年应用制霉菌素(nystatin)效果显著。
用法:10万U阴道栓剂,早、晚各1次,塞入阴道深处,共5日。洗净外阴,局部涂搽制霉菌素软膏(10万U/g)2~3次/d。治疗后为了促进阴道上皮再生,可应用少量雌激素(已烯雌酸0.25~0.5mg/日,3~5天)。复发病例应考虑消化道带菌,可同时加服制霉菌素50万U/次,1日4次。
目前尚未发现对制霉菌素抗药的白色念珠菌。复发者多为用药剂量不够,治疗不彻底,或治疗期间未严格执行禁欲;或男性未予治疗。此外,近年应用杀霉菌剂如酮康唑、曲古霉素、克霉唑均有效,详霉菌性阴道炎。
治疗措施:
一、改变阴道的酸碱度
如用碱性药物冲洗阴道,可用2~4%苏打液冲洗阴道,以改变霉菌的生活环境。
二、投与杀菌剂:
1、制霉菌素(nestatin)阴道栓(含制霉菌素25万U),塞入阴道深部,早、晚各1次或每晚1次,共2周。
2、口服制霉菌素50万U,每日4次。
3、复方制霉菌素冷霜局部涂擦,每日2次。
4、口服酮康唑(ketoconazole)400mg,每日2次,共5天。
5、曲古霉素(trichomycin),详见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另外,口服克霉唑(clotrimazole)或氯苯咪唑0.5~1g,每日3次,或局部用1~5%软膏霜剂或搽剂,每日3~4次,疗效亦佳。
6、1~2%龙胆紫溶液局部涂抹,是由来已久的疗法,亦极有效,应用极广,但有污染内裤之弊。
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产后虽有自愈可能,但新生儿有被感染的危险,故仍需及时治疗,以局部用药为宜,方法同上。
三、对于男性带菌者也必须进行常规治疗,这是杜绝女性患者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霉菌性阴道炎怎样合理用药?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霉菌中的白色含念珠菌感染所致阴道炎。轻度感染可无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外阴搔痒,白带增多。典型者为白色豆腐渣样白带,并可形成一层白膜附着于小阴唇内外及阴道粘膜。外阴搔痒常由小阴唇内侧逐渐蔓延至外阴部,有奇痒,患者常难以忍受。并常伴有外阴烧灼感、疼痛、性交痛等。继发化脓菌感染可有脓性白带。阴道粘膜炎性感染可有血性白带及粘膜浅表溃疡。继发泌尿系感染时则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具有上述临床症状并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白色含珠菌菌丝和芽胞,即可确诊。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经确诊,就应积极治疗,力求彻底根治,否则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诸多烦恼。
2、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毛巾等应用开水烫洗,并在阳光下晒干。
3、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有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4、霉菌的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因霉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长,故可用碱性溶液加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外阴及阴道,然后用制霉菌素片剂或栓剂10万~20万单位塞入阴道内,每晚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亦可用曲古霉素片剂或栓剂10万单位,塞入阴道内,每晚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达克宁栓(硝酸咪康唑栓)对霉菌性阴道炎亦有较好的疗效。米可定泡腾阴道片(主要含制霉菌素),因其特殊的剂型,放入阴道内能迅速崩解,使制霉菌素能均匀分布于阴道内,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5、反复霉菌感染者或久治不愈者,应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以排除糖尿病及其他脏器感染。同时注意有无不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制霉菌素、酮康唑等药物。
6、患霉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应认真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以免新生儿感染。
2如何预防霉菌性阴道炎
1、消除发病诱因。如积极治疗糖尿病,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或雌激素。
2、讲究卫生,勤换内衣尤其是裤头。换下的衣物一定要用内衣裤除菌液消毒处理,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感染。
3、阴道霉菌常与其他部位霉菌感染、并存或交互感染,如口腔及肠道的霉菌等。必要时要在这些部位取材作霉菌镜检或培养。对有典型临床表现或霉菌阳性者,应及时治疗。
4、对于顽固性或经常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性传递也是导致复发的原因之一。女方有症状者至少有10%的男方患有霉菌性尿道炎,应同时给于合理治疗以防交互感染。
5、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
6、注意经期卫生,正确使用消毒后的卫生纸、卫生巾,勤洗、勤换内裤,内裤洗后要放在日光下晒;睡前用ph4的弱酸性女性护理液洗外阴。
7、防止时装性阴道炎。备受青睐的各种体形裤因裤裆瘦短,透气性差易使细菌繁殖。
8、防止性病性阴道炎的间接感染。游泳、桑拿、洗浴时要特别注意。
3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
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尿痛特点是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导致疼痛。分泌物由脱落上皮细胞和菌丝体、酵母菌和假菌丝组成,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主情况,假丝酵母菌病可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表现可按评分标准划分,评分≥7分为重度,<7分为轻、中度。大约10%-20%的女性表现为复杂性。
4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
对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女性,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可用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或10%氢氧化钾溶液湿片法或革兰染色检查分泌物中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由于10%氢氧化钾溶液可溶解其他细胞成分,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0.9氯化钠溶液。
若有症状而多次湿片法检查为阴性;或为顽固病例,为确诊是否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用培养法。pH测定具有重要兼备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
5霉菌性阴道炎的易感人群
(1)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通常妇女阴道中寄生着许多细菌,这些不同的菌群间相互制约,形成共生状态,是不致病的。广谱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使阴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相互间的抑制作用被改变,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广泛,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
(2)妊娠:妊娠期体内性激素水平较平时明显升高,这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增加阴道酸度,形成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的环境;同时,妊娠可使细胞的免疫力下降,这就使念珠菌容易致病。据统计,1/3的孕妇阴道中有念珠菌存在,发病率约在15%左右。
(3)糖尿病:患糖尿病后,体内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同样使阴道内酸度增加,念珠菌宜于生长繁殖。
(4)应用皮质类固醇: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会使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减低机体免疫力;同时皮质类固醇还能使机体血糖水平升高,使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5)应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霉菌性阴道炎。
(6)应用雌激素:雌激素有使糖原在阴道上皮细胞内沉积的作用。这些糖原在阴道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使阴道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
(7)免疫力下降:患严重疾病使抵抗力下降,或复合维生素b缺乏时,也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