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论是对成人还是婴儿来说都很重要。在婴儿一周岁前,是正确的睡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那婴儿要睡多久?什么时候睡?哪种睡姿最适合?婴儿睡眠质量不好是因为什么?家长又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婴儿睡眠的特点
根据新生儿睡眠深浅程度,可以将婴儿睡眠分为六类:两种睡眠情况(深睡和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活动、哭泣),还有一种瞌睡状态。
1.安静睡眠(深睡)
宝宝眼睛闭着,面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均匀,除了偶尔出现惊跳等小动作外,一直处于休息状态。
2.活动睡眠(浅睡)
一般说来,深睡和浅睡的时间差不多,在觉醒前会处于浅睡状态。眼睛会短暂睁开一下,眼睑颤动,能观察到眼球在快速运动。呼吸不规则,频率比深睡状态要快。肢体会偶尔活动,面部表情也丰富,有时会做咀嚼、吸吮状。
3.瞌睡
此状态通常发生在快入睡时或刚醒时。眼睛不全闭,眼睑闪动,目光微滞,反映迟缓。可能会有皱眉、撅嘴的表情,睡眠不安稳,容易被惊吓。此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因为一些小幅度动作就觉得宝宝醒了,然后去打扰宝宝睡觉。
2宝宝睡不安稳是什么原因
正常的幼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
有些幼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可以说大多数幼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它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幼儿入睡后大汗淋漓,睡眠不安,再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这便是患了佝偻病。
若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幼儿正常脉搏是110次/分),便预示即将发热。
若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热,这时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
若睡觉时四肢抖动,则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过,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则是正常反应;相反,要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若在熟睡时,尤其是仰卧睡时,鼾声较大、张嘴呼吸,而且出现面容呆笨,鼻梁宽平,则可能是因为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引起的。
要是睡觉后不断地咀嚼、磨牙的话,则可能是蛔虫,或白天吃得太多,或消化不良。
若睡觉后用手搔屁股,且肛门周围有白线头样的小虫在爬动,则是蛲虫病。
若幼儿睡着后手指或脚趾抽动且肿胀,要仔细检查一下,看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
总之,妈妈应当在幼儿睡觉时多观察小儿是否有异常变化,防止延误病情。
3宝宝睡觉不安稳怎么办
宝宝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宝宝睡觉不安稳怎么办?针对宝宝睡觉不安稳,妈妈在宝宝睡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宝宝晚饭不要过饱,喝一次奶有利于更好安睡;
2、适当的减少对身体的各种刺激,睡前洗个热水澡然后做做按摩有利于身体放松;
3、睡觉时不要给宝宝穿太多,寝具的温度要适宜;
4、妈妈应该尽量给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时最好关灯,保持舒适安静睡眠环境。
4宝宝睡觉不安稳的护理技巧
夜间宝宝入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宝宝睡前玩个不停,想睡时,一躺到妈妈怀里就睡着了。有的宝宝按规定的时间睡进被窝,往往一倒就睡着了。而有的孩子进被窝后,折腾好久才会入睡。有的婴儿睡前要吃奶,临睡时还要吮着空奶瓶或用小手抚摸妈妈的头发。那么,如何让宝宝早些入睡呢?
不容易入睡的小儿,一般精神充足。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玩得十分疲劳,在入睡前不要过分兴奋。对半夜醒来的宝宝,如果吃母奶能睡着,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宝宝能一面吸着奶,一面睡着。如果养成坏习惯怎么办?请不必担心,只要不养成半夜起来玩耍的习惯,宝宝稍长大一些,就不会半夜起床了。
如果睡前宝宝希望同妈妈躺在一个被窝里,妈妈应该高兴,这样可使宝宝心里更踏实,安安稳稳地睡去。如果洗澡能使宝宝很快入睡,应该在睡觉前给他洗澡。
5哪种睡姿最舒适
1.侧卧睡姿
优点:刚吃完奶的宝宝应该采取右侧卧,不仅不会压迫心脏,还有利于食物进入肠道,防止吐奶现象的发生。
缺点:侧睡时过久可能导致招风耳、歪扁头,家长应注意经常帮助宝宝调整左右方向,可以避免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
2.俯卧睡姿
优点:类似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能给胎儿安全感;对宝宝胸、肺部以及呼吸系统的发育都很有帮助;脸朝下,后脑勺不会因为受到压迫而变扁。
缺点:胸腹部由于贴在床上,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因湿热产生湿疹,宝宝甚至可能因为呼吸不畅而出现窒息。
3.仰卧睡姿
优点:孩子在仰卧状态时能够放松肌肉,在三种姿势里,仰卧对内脏器官的压迫最小。
缺点:容易出现漾奶现象,吐出来的奶容易被吸入气管;仰卧使后脑勺受到压迫,总是仰卧容易形成扁头。
温馨提醒:三种睡姿轮流睡是最好的。注意采取俯卧睡姿时旁边一定要有人照看。在宝宝生病时,宝宝体力较少、肌肉较为柔弱,可以选择仰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