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宝宝总是喜欢不自觉的流口水,新生儿时期,宝宝的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因此宝宝嘴里没有多余唾液流出。因此常常会有宝宝流口水的现象发生,怎么对待呢?一起看看相关的知识吧。
目录
1如何辨别宝宝三个月流口水正常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由于唾液经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肤,也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
2宝宝总爱流口水,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4-6个月:口水开始增多
辅食添加开始啦!宝宝饮食中逐渐开始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
这个时候的宝宝,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
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吮吸指头、橡皮奶嘴等,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7月以后:口水比较旺盛
宝宝通常会在7个月左右时开始长第1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有经验的长辈看到小宝宝流口水了,不仅不皱眉还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宝宝要长牙可是件高兴的事情呀!
研究表明,6个月到1岁,是宝宝锻炼咀嚼的黄金时期。咀嚼功能发育正常的孩子,吞咽能力强,不易流口水。如果超过1岁还总流口水,说明咀嚼功能发育没跟上。
3宝宝口水变多,这正常吗
宝宝为什么会流口水?
一旦进入4~6个月的出牙期,宝宝口水分泌的阀门就会打开。据育儿界的权威西尔斯医生所述,绝大多数的原因都是由于宝宝开始长出了小乳牙,可事实上,口腔内的任何刺激,都会造成宝宝的口水飞流不止。
一般来说,1~2岁左右宝宝流口水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中原因大致有这么四种:
1.吃了含淀粉的辅食
发育较快的宝宝,在4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开始吃含淀粉的辅食,辅食中的淀粉可以刺激口水中淀粉酶的分泌,从而引起口水增多。
2.吸吮手指
宝宝吸吮手指,口腔受到刺激后可以增加口水的分泌。
3.长牙
长牙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引起口水增多。
4.吞咽功能不完善
宝宝的口腔浅且小,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难以把多分泌出来的口水给吞咽下去,口水就会「水漫金山」。
哪些情况要重视?
由于出牙的原因,宝宝在7~18个月左右,会呈现「口水旺盛期」。随着吞咽功能的发育及乳牙的出全,流口水的现象一般在2~3岁就会停止,由于发育的状况存在差异,个别宝宝流口水的现象可能稍有延迟,家长要注意观察。
4宝宝口水多,七个妙招帮你搞定
第一招: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第二招:给宝宝用围嘴。围嘴是宝宝的一种特别服饰,更是妈妈的育儿好助手,它不仅可以保护外衣不被弄脏,还是一种装饰品,洁白的围嘴还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围嘴应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宝宝才会感到舒服,乐于使用。
第三招: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红丘疹,这时需涂上一些婴儿护肤膏。
第四招: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容易损伤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让其周围保持干燥。
第五招:为防止唾液把颈前、胸上部衣服弄湿,可以给宝宝挂个全棉的小围嘴,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是围嘴的首选。
第六招:宝宝在乳牙萌出期齿龈发痒、胀痛,口水增多,可给宝宝使用软硬适度的口咬胶,6个月以上的宝宝啃点磨牙饼干,都能减少出牙时牙龈的不适,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
第七招:如果皮肤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去医院诊治。在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皮肤的整洁、清爽,并依症状治疗。如果局部需要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宝宝睡前或趁宝宝睡觉时,以免宝宝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5宝宝流口水,4种情况预示生病了
1、伴有口角长水泡
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由于唾液经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肤,也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如果流口水的时侯伴随口角长水泡,宝宝可能得的疾病是口腔溃疡或者口腔炎。因为口腔溃疡比较疼,因此宝宝可能会拒绝吃饭或者出现吞咽困难,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比较软烂的流食食用。
Tips:宝宝一旦有口水流出,应马上用小毛巾给擦拭掉。由于宝宝的皮肤比较嫩,擦的时候要小心,最好是"沾"。选择的小毛巾也应是质地柔软、吸水强的棉布手帕。提醒家长的是,用过的小毛巾要经常洗烫,并放在阳光下晾晒以杀菌。
2、伴有发烧、流鼻涕
如果一边流口水一边伴有发烧、流鼻涕,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往往会伴随着咽喉部的红肿不适,从而导致宝宝吞咽困难。
Tips:如果是上述情况,建议父母让宝宝多喝水,必要时上医院检查。
3、伴有口角溃疡
如果流口水伴有口角溃疡,那宝宝患上的可能是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宝宝在感染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后,可能在口腔或者舌头上出现溃疡,因为溃疡会很疼,所以宝宝就会表现出吞咽困难,如果宝宝拒绝进食,可以多让宝宝喝些牛奶和米糊,补充营养。
Tips:口水含酵素,如果长期留在皮肤上,将可能形成湿疹或者加重口腔溃疡病情。家长要随时保持口腔周围的乾爽清洁很重要,尤其用餐过后更应如此。然而,由于婴儿皮肤娇嫩,所以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湿纸巾、或可用柔软又吸水的纱布巾擦拭,减少酵素和酒精对嘴唇和下巴的刺激。
4、伴有行为异常
当宝宝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行为异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宝宝有可能是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经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
Tips:如果家长发现有上述情况,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最后,跟宝宝嬉戏玩耍时不要总是捏宝宝两边胖乎乎的脸颊,那样会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加重宝宝流口水情况。锻炼宝宝吞咽能力添加辅食时,妈妈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其吮吸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宝宝长牙以后,要想法设法提高宝宝的咀嚼能力。比如给宝宝吃磨牙棒、鸡蛋饼等固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