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皮肤病也开始蓄势待发了,尤其是脚癣。你是否已经感觉脚越来越痒了,甚至还瘙痒难忍,这怎么办呢。脚癣是夏天常见皮肤病,其治疗比较麻烦,天气一热就容易复发。脚癣是一种接触传染病,常因共用面盆、脚盆、脚巾、手巾、拖鞋及澡盆而迅速传播。治疗可以用足净膏等。 不要搔抓刺激,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可以先做真菌镜检来确诊,注意保持局部的干燥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足癣的治疗偏方。
目录
1引发足癣疾病的病因常见有哪些
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近几年来,白念珠菌及其它酵母样菌感染也屡见不鲜。
足癣传染广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常在皮屑内形成关节孢子,它能抵抗较恶劣的环境而长期生存,并具有传染他人的能力。另外,红色毛癣菌容易引起角层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愈,且易复发。再者,由于足癣损害严重性不强,足癣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不予重视,而未及时就医,因此足癣病变常迁延不愈。
足癣发病也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如我们曾在某地运动员中进行调查,发现足癣传播主要是由于洗澡堂中的木盆、拖鞋上有大量丝状真菌寄生而引起。因此,共用木盆、拖鞋等实为足癣的重要传染途径,而足癣又是手癣的重要传染源。
足癣的病理变化为急性期表皮有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细胞浸润,水疱位于表皮角层之下,可有角化不全。足癣慢性期有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及慢性炎性浸润。用PAS染色偶可在角质层内找到真菌菌丝。
中医认为,足癣的形成多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而成。或久居湿地,水中工作,水浆浸渍,感染湿毒所致。足癣病久湿热化燥,伤血则肌肤失养致皮肤粗糙、干裂。足癣易经久不愈。
2足癣的治疗偏方
偏方一:
配方:乌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
制作方法:先煎乌头、白芨、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候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一日2次。
疗效:用药1剂,有效率达94。5%。
偏方二:
配方:鲜鸡蛋一个,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制作方法:掏米水洗换脚10分钟,将蛋壳内薄膜取下,贴敷患处。
疗效:保留1---2小时。一日一次。
3足癣常见症状
1、角化 患部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以致明显增厚,冬季易较裂。
2、水疱 患部出现群集可散 得深在水疱,不易穿破,痒感明显,水疱出现数日后自然吸收,表面脱屑。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3、丘疹 常见于足跟边缘及足(右加庶)弓部,呈环形或弧形状小片丘疹群,骚痒明显,有鳞状脱屑。手掌心和指向也可发生。夏重冬轻。
4、湿烂 主要见于足趾间,表皮潮湿浸软色白,表皮剥脱后可见基底鲜红而糜烂,骚痒较重。可继发细菌感染而有恶臭。
4如何治疗癣和足癣
中医相关病症参见麻木。
自诊要点1. 患部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以致明显增厚,冬季易皲裂。
2. 患部出现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水疤,不易穿破,痒感明显。水疤出现数日后自然吸收,表面脱屑。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3. 足跟边缘常见呈环形或弧形状小片丘疹群。瘙痒明显,有鳞状脱屑。手掌心和指间也可发生,夏重冬轻。
4. 足趾间常见有湿烂,表皮潮湿、浸软、色白,剥脱后可见基底鲜红而糜烂,瘙痒较重。可继发细菌感染而有恶臭。
足 癣
治疗建议可自购以下药物治疗:
(1)可购买特比萘芬、咪康唑或酮康唑霜剂涂于患处,每天2-3次。
(2)皮损糜烂者,可用2%龙胆紫液外涂。
但由于真菌感染在皮肤深部,外用药物难以根治。要彻底治愈手足癣还应到医院皮肤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类药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伤害,故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剂量和疗程,并定期检查肝功能。
注意事项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穿他人的鞋袜,不用他人的毛巾、浴巾、不与他人共用面盆、脚盆。经常清洗手脚,保持手足清洁和合适的湿度。避免用手搔抓患部。
2.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5足癣患者的饮食有哪些
一、足癣患者的宜用
1.足癣患者应摄取大量的生鲜蔬果、鱼及鸡肉(不含皮)。
2.足癣患者多吃含有维生素A食物。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主要有动物的肝脏、鱼类、海产品、奶油和鸡蛋等动物性食品。此外咸带鱼、鲫鱼、白鲢、鳝鱼、鱿鱼、蛤蜊、奶油、人奶、牛奶等也含有140~846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每100克)。
3.足癣患者多吃含维生素E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西红柿等。
二、足癣患者的忌用
1.足癣患者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2.足癣患者避免可乐饮料、谷类、加工食品、糖等食物。
3.足癣患者忌食油炸、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