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冠心病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在患上此病后,许多患者对于该病的成因却毫不知情,事实上,像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症的存在,都是可以诱发该病的,那么,那么,冠心病患者正确运动方法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冠心病患者正确运动方法
1.运动目的
改善心肌供血与供氧;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冠心病的复发;消除不良情绪,获得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增强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
2.运动强度控制
一些身体状况比较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选择运动强度为40%~80%最大摄氧量或70%~85%最大心率的运动,运动初期或机能状态稍差的患者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总体来说,宜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来达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这种运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减少运动引起的危险性。一般而言,每周运动的次数不应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掌握在1小时以内。
3.运动种类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运动疗法最主要的方式,常用的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等;医疗体操,如太极拳等。此外,适当的力量练习也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4.基本运动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可分为3组分别进行锻炼:
基本组:心电图无明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自觉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编入本组。
准备组:心绞痛、心电图缺血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期的冠心病患者,列入本组。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绞痛频繁发作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早期的冠心病患者,列入本组。
(1)基本组
注意事项:
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130次。对没有锻炼习惯的冠心病患者,开始锻炼时应严格控制运动量,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者再逐步过渡到每分钟心率130次的运动量经医生检查确诊已符合本组要求,才能逐步进行锻炼。运动量要因人而异,加强自我监督,定期进行病情复查,避免快速、屏气、静止用力的动作。
1) 步行
具体方法:
步行两段1000米平路。用15分钟走1000米,休息3-5分钟,再走1000米。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每日1-2次,每周4-6次。
注意事项:
步行时选择平坦道路,注意步态稳定,步幅均匀,呼吸自然,防止跌跤。中间可穿插急行,如体力不能耐受,可随时减慢速度。
锻炼功效:
简便易行,一般选择在优美环境中进行,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对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摄氧能力效果最好。其中急行比散步对心脏的锻炼价值更大。
2) 慢跑
具体方法:
每周4-6次,每次1000-2000米,心率控制在120次/分以下。以后可逐步加长跑步距离,但不应提高跑步速度。
注意事项:
只有在急行2000-3000米而无心绞痛发作者,才允许参加慢跑锻炼,适用于病情较轻、有运动基础者练习。运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心率,体力不能耐受时,可采取走-跑交替的形式降低强度。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锻炼功效:
比步行强度大,但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更有效地提高心脏功能。
3) 登高:
选择一个高度不超过50米,坡度为30度左右的坡,可先用15-20分钟登完,以后逐步缩短时间,上坡后休息10分钟,再用同样的速度下坡,每周3-4次。
注意事项:
强度相对较大。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要做放松活动。如出现气促、晕眩等,应增加间歇时间,或多穿插平稳的呼吸练习。如有极度疲劳,胸闷或心前区有紧迫感和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药物,以便在不适时及时服用。
(2)准备组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运动量,每分钟最高心率不超过100次,要缓慢、柔和,结合呼吸进行运动。
1) 散步:
具体方法:
先慢速(每分钟70-100步)走500米,再中速走1000米,最后用慢速走500米,每走一段可休息3-5分钟。每次走20-3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运动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运动后避免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发生血压下降及心率失常。
锻炼功效:
属于间歇性运动,可有效提高有氧能力,增强心脏功能。
2) 医疗体操(中强度):
具体方法:
直立位,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两臂缓慢前上举,两掌相对,上体同时稍稍向后仰,深吸气;两臂放下,还原,呼气;重复6-8次。
直立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向左转,随之左臂屈肘放在背后,右臂屈肘置于胸前;还原,向右侧做相同动作。每侧重复6-8次。完成动作时,两腿直立,呼吸均匀平稳。
直立位,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两臂前平举,两腿屈膝慢慢下蹲,呼气;缓缓站立,还原,吸气;重复6-8次。下蹲和站立时,上身均保持直立。
注意事项:
完成以上动作时,呼吸平稳,动作舒缓,尽可能使躯干、四肢伸展,肌肉拉伸。每天可练习一次,每次练习时间20-30分钟。
锻炼功效:
以中等强度的伸展性运动为主,节奏缓慢,柔韧舒展。可调整呼吸节奏,并兼有理想的娱乐性放松作用,对冠心病的康复有良好疗效。
3) 保健按摩:
具体方法:
揉擦面部、头部、腰、胸、腿和脚底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
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状况在卧床情况下做主动(自我按摩)或被动(由别人代劳)按摩。按摩穴位时,要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才有效。
锻炼功效:
改善外周血液循环,防止因长时间缺乏运动或患病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
(3)观察组
注意事项:
本组患者暂不宜参加体育运动,应在症状有所改善的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参加锻炼。提倡早期活动,但切勿过急,以免造成意外。一般急性发作期以卧位休息为主,减少心脏负担。患者卧床时间过长或过早活动,都不利于病情康复。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健康后再有计划地由局部的运动到全身运动,运动量也可逐步加大,最大运动量的心率为每分钟90-100次。
1) 医疗体操(小强度):
具体方法:
仰卧位,双臂置于体侧;两臂同时伸直缓慢举起,缓慢放下;重复8-10次。
仰卧位,双臂置于体侧;保持上臂不离床,缓慢屈肘;重复8-10次。
仰卧位,首先单或两膝(足跟不离床)向上屈曲,然后向下伸展,重复8-10次。
注意事项:
速度要慢,动作幅度要小。呼吸平稳,动作舒缓。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每练习完一个动作休息1次。以自我感觉来检查自身的运动量,有不适感觉立即停止练习,以免发生意外。
锻炼功效:
促进健康的恢复。
2) 气功:
具体方法:
卧位,按照头顶、前额、眼眉、眼睑、眼球、鼻子、嘴唇、面部、下颌、颈部、两肩、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两手、十指、前胸、两胁、上腹部、下腹部、项部后背部、腰部、臀部、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两脚的顺序想象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尽量促使肌肉放松,并同时仔细检查肌肉放松时的感觉;呼吸自然。
注意事项:
如此放松可反复多次。为加强放松效果,可在想象到每个部位时默念"松"字,也可同时播放轻音乐。
锻炼功效:
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紧张心理。
2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3冠心病史越长寿命越长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冠心病人的病史愈长,越是能长寿,这一方面与患者自身保健意识有着中药的关系。这是因冠状动脉循环有着很大的潜力,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各分支之间犹似纵横交错的河流,有许多分支。
平时血液流动主要走“主航道”,而一旦冠状动脉一个较大的血管支被阻塞后,血液还可通过“小河”流动。保证被阻塞血管远端的心肌血液供应。这就叫做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刚发生冠心痛时,这种侧枝循环不完善,所以常易引起相应心肌缺血,出现症状;严重缺血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随着病程延长,侧枝循环日趋发展,“小河”增宽,数量也增多,这就使相应心肌的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冠心痛的病情也日趋好转。
得了冠心病后,为促进侧枝循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建立侧枝循环。但如果运动时感到头昏、胸闷、心荒、气短,运动后感到疲劳、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则表示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此外,要避免紧张、劳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情绪乐观稳定;戒烟酒,少吃动物脂肪与高胆固醇食物,少吃甜食及限制食盐;适当多吃海鱼、黑木耳、洋葱、大蒜等降血脂、抗血凝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粗纤雏素多的食物。冬天要防寒。夏天要多饮水、少吃冷饮,洗浴的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同时,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按医嘱服药。这样,冠心病人同样也能长寿。
4冠心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脂质代谢异常及血内胆固醇、脂肪物质、甘油三酯增高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尤为重要。
主要措施是限制食物中的脂肪用量,特别是控制动物性脂肪与胆固醇的摄人量,如:肥猪肉、肥牛羊肉、牛羊油、黄油、奶油、冰激凌及猪、牛、羊的肝、脑、肾、鱿鱼、墨鱼、鱼子等。提倡进食清淡,多吃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食物、瘦肉、鱼类等。
动物性蛋白不必控制太严。豆类、豆制品不必限制,因豆类、豆制品中含有谷固醇,它能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物质。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萝卜、洋葱、蜂蜜、山楂等,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纤维素及丰富的钾盐和镁盐、可促进脂肪代谢,营养血管,清除胆固醇的沉积,并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钙化。特别是纤维素有吸附胆固醇的作用,可使胆固醇降低。
提倡饮食清淡,并非提倡食素,而是主张荤素搭配,禁食油腻食品,至于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油、茶油),因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无须限制,多吃还有降血脂作用。对于鸡蛋、牛奶、鱼类几种食物,国内外营养专家提出新的学说。
以往认为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于冠心病防治不利,以往人们还认为牛奶属动物性食品,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其摄入量与冠心病有关,但近年来研究认为,牛奶有降低人和多种动物血胆固醇的作用,这可能与牛奶中含有某些能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特殊因子有关,已证明这种因子为3一羟一3甲戊二酸和乳清酸。鱼类,国内外一致认为,是防治冠心病的最佳食品。
至于粮食和水果不宜进食过多,要根据每日活动量,以热量能维持正常体重为宜,一般每日主食应控制在6~8两。
5早期冠心病能治好吗
冠心病治疗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和饮食做起,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
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
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