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茶叶都是公认的保健饮品:绿茶抗衰老、红茶防蛀牙、普洱助减肥、苦丁能清火……而对冠心病人来说,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茶叶,一样好处多多。那么冠心病喝什么茶好?
目录
1冠心病与运动缺乏有什么关系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能够有效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速度,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度复发,降低2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运动锻炼能有效降低血糖,减少“坏”胆固醇的分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而且能够减肥保持体重。另外,运动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运动量缺乏易患冠心病,但是运动不当也会诱发冠心病。很多心肌梗死的病例就是发生在运动中。运动康健如果控制不得当,会引起心肌再梗死。主要表现为不断冒汗、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头晕、血压下降等,甚至发生运动性猝死。当然,这多发生在30岁以后的已患冠心病病人身上。
因此,冠心病人的康复运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中注意观察自身变化,以运动时和运动后无身体不适为中心原则,当出现血压下降的反常情况,或者运动时头晕、恶心、胸闷、脸色苍白和全身乏力时,马上停止运动,可以含服硝酸甘油。
2冠心病喝什么茶好
双参茶:丹参(每日15克)+党参(每日10—15克)+茶
丹参有活血化淤、清热降脂的作用,党参有益气健睥的功效,比较适合疲乏无力的血淤病人。丹参或党参的饮片可在药店购买,茶则可依个人口味随意选择。需提醒的是,参片买来后要用开水洗一下,滤掉其中的杂质。
菊花茶:杭菊+茶
对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来说,菊花茶是个不错的选择,既便宜,口感又好。由于菊花略带苦味,可适当加些冰糖,不会影响其降脂作用。
但值得提醒的是,冠心病病人最好不要喝浓茶,因为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或是令血压升高,给病人带来危险。此外,银杏叶茶或白果茶也应尽量少喝。因为银杏中不但含有能够起扩张血管作用的银杏黄酮和银杏内脂,还含有有毒的银杏酸。如若长期饮用,有中毒的可能,一定要小心谨慎。
普洱茶的功效和普洱茶的喝法
普洱茶的功效很多人都不清楚,而普洱茶的喝法也半知半解,只知道普洱茶能减肥,普洱茶确实具有减肥的功效,尤其是掌握了普洱茶的正确喝法效果更为明显,下面就具体介绍下普洱茶的功效和普洱茶的喝法。
普洱茶的功效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於乾燥处自然阴乾。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普洱茶杀灭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的百分之一的浓度亦有明显的作用。
普洱茶的功效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类脂化含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中国昆明医学院也对云南普洱沱茶治疗高脂血病作了55例临床试验,并与降脂效果较好的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普洱茶的功效2:防癌、抗癌:梁明达、胡美英教授用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方法,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浓度即有明显作用。饮普洱茶能防癌。
普洱茶的功效3: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普洱茶的功效4:健牙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湖南医科大学曹进教授用普洱健齿茶进行抑制变形球菌附着能力试验,发现普洱健齿茶具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浓度为1%时效果最佳。
3冠心病有5型临床症状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隐性冠心病):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4引起冠心病的十大原因
1、与年龄有关
冠心病主要的人群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49岁以后进展较快,不过最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与性别有关
在美国多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我国,男女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有相关的治疗表明,在60以后女性多于男性。
3、与职业有关
脑力劳动者一般大于体力劳动者,因为长期处于压迫感中。
4、与饮食有关
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5、与肥胖有关
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易患冠心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6、与血压有关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与吸烟有关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与血脂有关
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9、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与遗传有关
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5冠心病的中医保健知识
1、精神调摄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可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使其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病情加重,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发的精神刺激均可致疾病恶化。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对提高正气,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适量运动
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这说明运动对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患者恢复期可以参加一定的体力锻炼和劳动,如适度的慢跑、快走、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注意运动应适量,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不宜做剧烈的活动,以不增加心脏负荷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3、正确饮食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由此可见,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冠心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如膳食总热量勿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带壳贝类、软体动物、油炸食品等,提倡清淡饮食,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植物蛋白,严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盐。
温馨提示:
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