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的朋友都可能有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那么有了这样的疾病我们就要及时的治疗和预防不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都有危险。具体来说比如说冠心病以及心肌缺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有哪些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哪些原因会导致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这是一种相对心肌缺血。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开口在升主动脉内。
心肌缺血的原因,最主要、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此外,还有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情绪波动、烟酒嗜好,以及某些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都可引起血管改变致使心肌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
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与这种情况相关。
心肌缺血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心机缺血 是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为选择硝酸脂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脂或其缓释剂型),作用为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还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一方面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一方面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造成中风等。
2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
关于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通常是心电图报告中,对心脏有ST-T改变的一个诊断术语,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如为青年人,以心肌炎、心肌病等较为多见,而中老年人则以冠心病多见。另外,中医的诊断与西医在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诊断心肌缺血还应以心电图(动态或静息)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诊断为准。
你近段时间感到胸闷,心慌,时有头晕,以前无此症状,仍应进一步做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脏B超等;另外贫血、甲亢等也常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如果经检查仍无明显异常发现,则说明你的主观症状多是功能性的。可不必太担心,这种症状常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患者以女性较多,心电图检查可有ST-T改变,酷似心肌缺血,患者可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患者在服用心得安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心电图检查做心得安试验后,低平、倒置的T波及S-T段的偏移,可恢复正常,称心得安试验阳性。借此可与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相区别。
如果为中老年人,心电图有ST-T动态变化,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有心肌缺血表现,或有较典型的冠心病心肌心肌缺血的症状(如典型的心绞痛等),则可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
3怎么有效的预防心肌缺血
一级预防:
针对未患心肌缺血的人群,对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干预,防止心肌缺血的发生。这项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应着手冠心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在55岁前患确定的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吸烟(现吸纸烟≥10支/D)、高血压、糖尿病、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0.9MMOL/L、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外周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在众多的心肌缺血易患因素中,有的为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其他均为可改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饮食习惯、肥胖等。
因此,为防止发生冠心病,应积极控制“可改变的因素”。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低脂低盐饮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更为迫切的任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冠心病的发病率可显着降低。
二级预防:
针对已患心肌缺血的人群,防止病情发展和猝死。对于未发生心肌梗死者,应积极防止心肌缺血的发生。对于心肌缺血病人的二级预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工作;对心肌缺血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继续进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对有再梗或猝死高危险性者应尽量减少易患因素。
心肌缺血疾病大多是人们生活不规律和饮食不规律所造成的,所以说这个疾病在生活当中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的,关键是我们能够重视好对于心肌缺血疾病的预防工作,在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做到早睡早起不熬夜。
4心肌缺血有哪些药物治疗原则
1.改善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低下,缺血可引发收缩力下降,使心衰加重。硝酸酯类药为血管平滑肌细胞提供外源性的一氧化氮,补充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不足,扩张粥样病变的狭窄冠脉,增加缺血区的血流,并减轻内皮功能不全所致的冠脉收缩或痉挛作用改善冠脉血流储备硝酸酯类药物还能选择性扩张心外膜上的冠状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痉挛。
2.纠正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应在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纠正心力衰竭,祛除诱发因素。心衰主要是心室结构的变化,心室重塑是心衰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决定因素。心室重构是指心室结构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治疗目标是改变心室重塑和细胞凋亡,达到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3.纠正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的原则:无血流动力学的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无症状时不需治疗;有因心理紧张所致的症状应做解释工作;症状明显者可做药物治疗;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易发生猝死,应积极治疗。
长期房颤可出现心房静止或自行恢复窦性心律,产生心房分离现象,易发生非瓣膜病性血栓栓塞,应使用抗凝药,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5心肌缺血患者胸闷该如何护理
1.动静适宜。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2.防暑降温。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当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度数不要太低,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25℃左右为宜,这样既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又可以减低室内空气的湿度,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起居有序。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
4.调整用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加大某种药物的剂量,或增加某种药物;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如心得安、消心痛、丹参片等。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亚硝酸异戊酯等抗心绞痛药物。
5.饮食清淡。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饭菜不宜过咸,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
6.注意补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要多喝凉开水,及时补充水分,也可以喝一些淡盐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开水。如有条件可以常喝如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温馨提示: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