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介入支架助缺血心肌正常工作

心肌缺血作为一种多发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及健康带来不少危害。家属如果不注重心肌缺血的护理工作,就可能会使患者在治疗时无法吸收到最大的效果,到时就难以控制病情。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介入支架助缺血心肌正常工作。

目录 心肌缺血预防保健方法介绍 介入支架助缺血心肌正常工作 心肌缺血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肌缺血食疗方法的了解 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心肌缺血预防保健方法介绍

  1、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预防心肌缺血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2、休闲娱乐,轻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预防心肌缺血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3、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

  4、心理紧张时,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钟。

  5、凡是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间睡眠少的人),预防心肌缺血要在睡眠时把腿部的床稍垫高了7至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得香甜。开始,可能会出现血液流向头疗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人。为减轻这种感觉可以使用较高的枕头。重要的是,要使双腿和下肢稍高于心脏的水平线。不过,血压低于100/60的人不要这样做。

2介入支架助缺血心肌正常工作

  58岁的老丁初中毕业后相应党的号召到北大荒兵团,一呆就是5年。在那里,老丁不仅学会了农活,锻炼了体魄,还练就了好酒量。返城后,老丁到工厂当了工人,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饮酒的习惯却如影随形,几个要好的男同事总找着各种理由一起喝酒。30多年来,老丁除了有些高血压,没有什么其他疾病。

  突发急病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3个月前,兵团的战友搞了一次聚会,老丁激动之余喝了不少酒。聚会后战友送他回家,路上他就开始心慌、呕吐,并伴有大汗,1个多小时不见缓解,战友们赶紧叫来急救车,到医院急诊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老丁当时已经昏迷,病情危重,医生立即给予吸氧、扩冠、抗凝等治疗,当病情逐渐平稳后,将其收入住院。之后,医生又根据老丁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和入院后的各项检查结果等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治疗1周后,老丁仍然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甚至猝死的危险,所以医生建议为老丁施行冠脉造影手术,必要时需介入支架。老丁和爱人经过商量,同意了这个治疗方案。经积极准备,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医生发现老丁的冠状动脉有一支已经堵塞80%,在得到家属的同意后,同时介入了支架。

  术后,老丁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并且没有其他不适,继续观察治疗一周后,老丁出院了。临走前,医生除了嘱咐老丁按时服药和复查外,还特地告诫他要严格禁酒,否则下次能否保住命就难说了。

  自在人生

  老丁面对生死,没有别的选择,他乖乖地戒了酒,虽然刚开始抓耳挠腮的,但是随着业余生活的丰富,他的注意力也被分散到别处,很快就告别了酒瘾。现在的老丁红光满面,整日哼着小曲,别提多自在了。

  Tips: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

  所需时间短、患者没有明显痛苦,术后休息几小时或是一天,患者就可像平常一样活动。这种治疗方法可明确诊断,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从而改善心室重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

3心肌缺血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忌缺氧: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定时喝水: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血黏度都有所增高,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所以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忌严寒和炎热: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炎热的夏季,交感神经易兴奋,也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适当的运动:心肌缺血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

4心肌缺血食疗方法的了解

  (1)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

  ①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

  ②豆类制品。

  ③蔬菜,如洋葱、大蒜、金花菜、绿豆芽、扁豆等。

  ④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

  ⑤各种瓜类、水果及茶叶。

  (2)适当进食的食物

  ①瘦肉,包括瘦的猪肉、牛肉和家禽肉(去皮)。

  ②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

  ③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鱼油、橄榄油。

  ④奶类,包括去脂乳及其制品。

  ⑤鸡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2~3个)。

  (3)少食或忌食食物

  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别难以消化,可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又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塞状动脉供血更为不足,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倘若晚餐过饱危害更大。因为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较慢,进食过饱,血液中的血脂大大增加,使之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人忌过量饮食。

  ①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

  ②肥肉,包括猪、牛、羊等肥肉。

  ③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

  ④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

  ⑤糖、酒、烟、巧克力等。

5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 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检查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二、受负荷试验检查

  若属于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询问,是否具备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决定是否需要接受负荷试验,如活动平板心电图、腺苷负荷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冠脉多排CT。

  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通过无创检查的评价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以明确冠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出现心肌缺血的早期症状时,最好积极接受治疗。治疗方法一般有通过日常的身体锻炼,日常的健康饮食,切记摒除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防止疾病的恶化。同时注意鉴别是不是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心肌缺血的症状,此时可以准备一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