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调味料,也是一种中药材,那么,八角茴香还能提取出精油?其实,精油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或者美容作用;而八角茴香能提取出八角茴香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健胃功效,这也是它的一大功效啊!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不了解、不清晰,那么,一起看下来吧!
目录
1什么是八角茴香油
八角茴香亦称大茴香、大料,木兰科八角属,常绿乔木。主产于中国的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和越南,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引种。水蒸气蒸馏八角茴香果实,得八角茴香油;蒸馏成熟干果实,得油率为8%~12%;鲜果实得油率为2%~3%.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气味与八角茴香类似。冷时常发生浑浊或析出结晶,加温后又澄清。 本品在90%乙醇中易溶。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975~0.988。 凝点应不低于15℃。旋光度 取本品,依法测定(附录Ⅶ E),旋光度为-2°~+1°。折光率应为1.553~1.560。
主要成分:茴香脑、黄樟油素、桉叶油素、茴香醛、茴香酮、苯甲酸、棕榈酸、松油醇、金合欢醇、蒎烯、水芹烯、柠檬烯、石竹烯、红没药烯、金合欢烯等。
2什么人不适宜吃八角茴香
众所周知,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很多人都知道八角茴香可以卤东西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些人是不适合食用八角茴香的。那么,什么人不适宜吃八角茴香,有禁忌吗? 八角茴香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云南、越南等地,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土壤疏松的山地,野生或栽培,栽培品种甚多,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什么人不适宜吃八角茴香?八角茴香不仅仅是调料,还是一味中药,并非任何人都适合大量服用。八角茴香既是一种香料、调料,同时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中医对八角茴香的功效概括是“ 芳香化湿,活血化淤,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但其性质本身比较燥热,不适合体质热的人群、易上火的人群大量服用。 吃八角茴香有禁忌吗?是有的,八角茴香中含有抗病毒良药中的主要成分莽草酸,但直接炖服能摄取莽草酸的说法目前还值得怀疑,因为莽草酸经过了多道化学工序的提取,并非煮熟后直接析出,所以建议老百姓别盲目大量服用,尤其是热性体质的人群,以及老人和小孩。由于多食茴香会有损伤视力的副作用产生,不宜短期大量使用,每天应以10克为上限。而性燥热,较适合虚寒体质食之,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过多。
3八角茴香油有什么作用
我们都知道八角茴香主要是可以调味,增加舌尖上的享受,并且还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那么,已经提炼出油的它有什么作用吗?
其实,八角茴香都有这样的功效了,那么即使是提取成八角茴香油也还是有它的作用价值的,它的芳香可以调味,而且食用对人体有健胃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抗菌作用,它的提取物对革兰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菌作用,其作用与青霉素钾盐20单位/ml相似;对革兰阴性细菌如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亦有抑菌作用,其作用与硫酸链霉素50单位/ml相似;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大於1%的苯甲酸及水杨酸。
4八角茴香油如何鉴别好坏
1、纯度
将抽上样品倒入一个白色小玻璃瓶内,看颜色是否透明而淡黄,再用鼻子闻其味是否属强烈的茴香味,有无其他不正常的异味。然后不停的摇动,从泡沫的多少,可以推测茴油的纯度。一般来说,泡沫越多越好。这个方法适用于产地有经验的茴农及收购员。但缺乏经验的人就难于准确判断了。
2、水分
八角油比水轻,油在上面,水分沉于底部,要检查容器底部是否有水分和杂质,可取一直径1-2厘米的玻璃管,用手指揿住上端,放到容器底部后松开手指,使油样和水分进入玻璃管内,再揿住上端将玻璃管抽出,如有水分、杂质或沉淀物等,在玻璃管中可以容易地检查出来。
3、检查渗杂煤油的方法
山区群众往往拿煤油桶来装油,致使八角油渗杂煤油,这种现象,除了用灵敏的嗅觉可嗅出外,亦可将少许八角油慢慢地往器皿里注,如果泛起的泡沫洁白并迅速散开,而且很快就消失,这就说明里面没有渗杂煤油;如果泛起的泡沫发蓝,消失缓慢,就说明里面渗有煤油。
4、用标准油样与它对比
将标准样与受检样本互相比较,如色、味、泡沫多少,即装入一个白色小瓶不停地摇动来观察,这样比较的结果就判定是否符合标准样。这个方法是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简单易行。
5八角茴香油的药用价值
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选方:
1.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2.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3.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4.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6.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7.治胁下刺痛:配枳壳,麸炒研末,盐、酒调服(《得配本草》)
炮制:筛去泥屑种子,拣去果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