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家居环境 >手机与健康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目录 经常玩手机是否会导致干眼症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手机控容易成抑郁症的潜在患者 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手机依赖症怎样克服

1经常玩手机是否会导致干眼症

  手机是否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如今,随着科技的逐渐发达,手机成为了人们聊天工作的工具之一,确实,手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都抱着手机玩,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在低着头玩手机,成为了所谓了“低头族”,而这也是导致干眼症病因之一,周所周知,干眼症这种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危害非常大,因此,为了避免干眼症的发生,在生活中要尽量的少玩手机。

  经常玩手机是导致患有干眼症病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干眼症这种疾病是由于眼睛得不到足够泪液的湿润和润滑而造成的一组不同的表现或症状,例如干涩、疲劳、烧热感、异物感、磨砂感,有些人还有眼部充血、刺痛、注意力集中困难等。如今在美国有一项新研究发现,手机上网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头痛,其原因是,与书籍和报纸相比,手机字号较小,操作短信和浏览网页时,距离眼睛更近。对于已经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群而言,手机上网对双眼产生的压力更大。

  人们用手机上网时,眼睛与手机的距离是12.6英寸(约合32厘米)。手机短信字号比报纸字号大10%左右,但是手机网页字号只有报纸字号的80%,个别情况下,甚至只有报纸字号的30%。双眼与手机距离更近,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进而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专家表示,长时间使用手机收发短信和浏览网页还会导致眼睛干涩、不适和视力模糊。早期研究发现,90%的电脑用户存在眼部不适问题。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如果经常地玩手机就会导致干眼症的出现,而现在仍然每天都有经常低着头玩手机的一些朋友,看了上文以后,还不赶快改掉这个坏习惯?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应该适当的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这样有效的才能保护眼睛的健康。

2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3手机控容易成抑郁症的潜在患者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发现,有抑郁症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达68分钟以上,而没有抑郁症的人使用手机为17分钟。有专家认为,玩手机可能会影响情绪,手机依赖症患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等心理疾病。

  美国的这项新研究显示,你每天使用手机多长时间,使用在哪儿,就能看出你是否抑郁,使用手机的时间越多,抑郁的可能性越大。情绪低落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68分钟以上,而快乐的人一般在17分钟左右。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大部分宅在家里的人,当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一般没有太多的动力和精力外出。虽然并没有观察受试者如何使用手机,但是科学家猜测他们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上网和打游戏上,而不是和朋友聊天,因为他们可能会避免那些很麻烦、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事情,这也是抑郁逃避行为。

  如果一个人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手机上,沉迷在里面,那么他必然和现实社会中的人和物接触得少,会形成“自闭”的倾向。

  另外,长时间玩手机,尤其是睡前玩可能会造成睡眠时间的不足,而导致情绪容易出问题。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长时间沉迷于手机,会接触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堆”在脑子里来不及及时处理,那么大脑必然会产生信息乱、累的感觉,这容易造成情绪低迷、烦躁和疲劳的感觉,增加抑郁风险,而这些症状和网瘾带来的抑郁症状非常相似。

  抑郁症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1、情绪低落信号。这是早期抑郁症最明显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精神疲劳,周身乏力,对周围事物兴趣下降;缺乏自信,回避社交;情绪低落,开心不起;对不顺心的事焦虑,易发脾气。

  2、动力感缺乏信号。早期抑郁症患者大多都能坚持学习工作和社交人际,但明显缺乏主动性和上进心,病情加重时无精打采、精神疲惫、反应迟钝,对工作、学习、社交、运动等感到无欲无求,经常回避,喜欢独处。

  3、丧失兴趣信号。这是早期抑郁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4、消极悲观信号。患者经常感到生活索然无味,整日唉声叹气,或者动不动流眼泪,感到无价值感,无助无望感,自疚自责,甚至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行为。

  5、躯体症状信号。抑郁症早期常常会出现各种变化不定又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感症状,有些纵使检查出异常,但也解释不了不适症状的原因或其严重的程度。常见不适感有腰痛、背痛、四肢痛,或胃部不适、腹胀腹泻、恶心厌食,或心慌、心悸,或持续失眠、早醒,或体重减轻、性欲下降、闭经等。很多患者认为“无明原因躯体不适感或疼痛感”一定是“体病”而想不到或否认“心病”,故反复到各大综合医院就诊但效果不佳。

  6、睡眠障碍信号。表现失眠、早醒、难入睡、睡眠浅、梦多易醒,但也有些病人表现睡眠过多,懒睡不肯起床。其中早醒最具有诊断意义,病人常常凌晨醒来后不能再入睡。

4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会不会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请关注——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手机依赖症”就是其中一个。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会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小心了,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

  症状: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

  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介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联系工具和心灵伴侣。我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然而,如果使用手机不当,甚至片刻也不能离开手机,就有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可能。在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同,‘手机依赖症’又被称为‘手机成瘾’‘手机滥用’‘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赵军燕说。

  “手机依赖症”多发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群体中,赵军燕指出,其主要表现症状如下:一、手机不离身,行为失控。二、手机功能受限带来情绪困扰: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三、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经济困扰。四、出现幻听症状。美国的一项研究在线调查了320名成人手机使用者,发现有2/3的人体验过手机“铃声幻听”情况,即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五、患者甚至出现各种身体反应。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手机依赖症与上网一样,包括依赖症状和戒断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员介绍说。

  鉴定:目前非明确的精神疾病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明确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绍,“因为手机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不一样,还没有明确特异性症状,而且依赖手机、不停查看手机等这些行为,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还不确定。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都要用手机,如有人手机丢了就焦虑,是因为手机的内容、联系方式比较重要,这就不属于依赖的表现。”

  赵军燕指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问题,根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手机依赖症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实际上,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重度依赖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讨论,是否将手机依赖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技术成瘾,写入即将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版本中。”

  治疗:提前预防手机依赖

  “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的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如我在门诊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电话就会比较担心,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表现。”祝卓宏介绍道。

  “虽然,手机依赖症并没有明确成为精神疾病里的一种,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确实出现依赖症状,这时候还是要注意。”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的过度发展?祝卓宏解释:“首先,要分析依赖的原因是哪一类,如果对于信息的依赖,如从事销售等这类对信息依赖大的人员,那么拷贝手机信息资料,可以消除手机丢了或者丧失重要联系的焦虑,另外,手机里面不要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如果对手机游戏成瘾,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如果是第三种——关系依赖,那么患者就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不安全的关系,想办法建立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有强迫症患者强迫性检查手机信息或出现严重的手机铃声幻听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医生。”

  对于如何防止手机依赖,赵军燕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缓解,如多参加一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和朋友、同事一起旅游,外出散心,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此外,限制手机使用的次数。制定一个限制使用手机的计划,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进行交流。随着计划的施行,慢慢延长手机限制的时间,逐步消除手机依赖。如果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咨询。”

5手机依赖症怎样克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我国特别是追求时尚的白领阶层往往是频繁更换手机或一人多部手机,是对手机最为关注的人群。加之工作压力大,对手机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大,这种心理的不适应状况在白领人群中的发生率也出现了增多的趋势。此外,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有一些人通过频繁接电话来向别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手机依赖症”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如:明明走几步就可到达的地方,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在等人的时候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如果不打就焦急难耐。“手机依赖症”严重的人还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调整生活可缓解

  “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症状。

  因为工作性质的转变而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人,实际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际对象的突然消失而带来的交流欲望的中断。这类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如果是对手机习惯性依赖的人,则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手机依赖症”了?那么就做个小测试吧!如果下列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定要小心对待: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