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对前列腺癌越来越熟悉,因为前列腺癌患者逐渐走入我们的视线。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也很复杂,我们只有了解了前列腺癌的病因才能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有所帮助,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都离不开病因。下面就为大家说说前列腺癌的病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录
1导致前列腺癌发病率高的原因是哪些
一.绝对危险因素:
(1) 家族史: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这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一个或是一组基因相关,只是这些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家完全鉴定出来。
(2)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3) 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生长形态的异常,虽并不属于癌,但往往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只是尚未检测出。
(4) 人种:前列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即美国黑种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人和美国白种人,而非洲黑种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居住在美国的亚裔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于白种人,但明显高于亚洲的本土男性。虽然前列腺癌在黄种人中的发病率还未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但无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二. 相对危险因素:
(1) 饮食: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从32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癌死亡率与总脂肪摄入量有关。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病概率较低。
(2) 雄激素水平: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2前列腺癌会不会遗传呢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前列腺癌的病因目前不是十分的清楚,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年龄、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导致家族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携带这种基因突变体的人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引起前列腺癌的原因仍不十分明了,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虽然有人提出了遗传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但仍然没有的到确认,因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上代患了前列腺癌下一代也会得此病,真正在直系亲属中发生的前列腺癌遗传的情况很少见。
尽管如此,在肿瘤遗传学研究方面,医学界还是将前列腺癌划归为家族性癌症这一类,也就是说,前列腺癌有聚集发生在某些家族中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遗传因子在作怪,但更可能是同一家族人员中由于共同的生活习惯,同样的生活环境,受到同样的外界干扰或受到同样的“致癌因子”刺激所致。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较欧美国家为低,也没有见到前列腺癌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关报道。当然,这并不说明前列腺癌没有遗传倾向。在没有确定前列腺癌有无遗传可能的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的父辈或祖辈曾有前列腺癌病史,后代最好有意识地改变一下与上代相同的生活方式或居住环境。另外,如上代有前列腺癌病史,后代在出现排尿方面异常的症状时,要格外引起重视,及早去医院进行有关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3得前列腺癌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脂肪
脂肪吸入和前列腺癌呈正向关系,饱和脂肪尤其如此。许多研究表明,过多吸入动物脂肪、肉类和奶产品可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值得注意,这些饮食往往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量都很高。很难把这些相关变量单独分开,也很难把这些食物名单中的某一个跟前列腺癌的风险直接联系起来。传统的北美饮食,约有40%的热量来自脂肪,而推荐饮食来自脂肪的热量不超过30%。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预防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细胞包含有维生素d受体,血液中正常的维生素d含量可以抑制已经确定的癌细胞群继续分化。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前列腺癌风险的增加。只要饮食中维生素d的吸入处于或接近推荐的水平,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就是正常的。众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吸入超过推荐的水平,前列腺癌的风险并不因此降低。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
至今为止,前列腺癌和维生素a吸入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有些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前列腺癌风险增加,然而另一些则表明,维生素a补充剂既不提供保护作用,也不会导致前列腺癌风险增加。维生素a的来源很重要,在亚洲,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蔬菜,而在北美,维生素a则主要来源于肥肉。β胡萝卜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就像维生素a一样,β胡萝卜素吸入和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也不甚明确。
钙
每天吸入2000毫克以上的钙可导致前列腺的风险增加三倍。但为了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每天适量的钙是必要的,建议每天吸入1000~1200毫克钙。
4前列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必须与一些疾病相鉴别,以明确诊断。
(1)应与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二者一般容易鉴别。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有的区域上皮细胞形态不典型,可被误认为癌。区别要点是:增生腺体中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
(2)与前列腺萎缩相鉴别: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3)与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相鉴别:常发生于腺体内梗死区的愈合部,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无退行性变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坏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
(4)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细胞大,可聚集成片状。具有透明或淡红染色胞浆,小的泡状细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实为巨噬细胞。另一类细胞则呈多形性,细胞核固缩,呈空泡状,体积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时可见一些腺泡。鉴别时应注意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变与正常腺管的关系无改变,常可见退行性变的淀粉样体和多核巨细胞。而前列腺癌的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有明确的细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浆,细胞核较正常大,染色及形态可有变异,分裂不活跃。其腺泡较小,缺乏曲管状,正常排列形态完全丧失,不规则地向基质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层已不存在。腺泡内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样体。前列腺癌如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则组织结构完全消失,毫无腺泡形成的倾向。
(5)另外,前列腺癌应与前列腺结核、前列腺结石相鉴别,详见有关部分。
5前列腺癌的预防
1、防止感冒受凉:天气突然变冷时,前列腺增生患者症状往往会加重。患者应适时保暖,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
2、不要忍尿憋尿:忍尿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甚至发生急性尿潴留。应做到有尿意即排出,夜间少饮水,以免熟睡后,膀胱过度充盈。
3、防止性生活过频,尤其忌中断或频繁手淫。
4、避免久坐少动:久坐可致会阴部充血,使排尿困难,应提倡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有利于症状减轻。
5、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骑马或作骑跨动作。
6、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使症状减轻。
7、重视包括夫妇双方在内的性生活卫生。
8、适量补充饮水:有些患者因尿频而不敢饮水,其实饮水过少可致脱水,尿液浓缩易形成结石。白天饮水不应限制;晚间可适量减少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