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张先生咨询:我患有多年的糖尿病,最近听朋友说,吃水豆腐能降血糖。还有患者说自己坚持吃水豆腐不吃药,血糖也稳定了。请问这有道理吗?
目录
1吃什么可以降血糖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很高的木耳多糖、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其中木耳多糖有明显的降糖效果,是日常降糖和保健的好菜。
苦瓜
苦瓜中的提取物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现在很多降糖中成药中很多都含有苦瓜提取物,因此,苦瓜也是降糖首选食物。
山药
山药含有薯蓣皂甙、多巴胺、盐酸山药甙、多种氨基酸等物质,其中多巴胺和薯蓣皂甙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够抵抗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
紫菜
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高营养物质,紫菜多糖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多喝紫菜汤可以辅助降低血糖。
萝卜
胡萝卜的提取物也有降糖作用,而且使食用方便,价格便宜。
大蒜
大蒜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还能够保护血管和护肝作用。大蒜不宜多吃。
其他食物有降糖作用的有洋葱、南瓜、芹菜等。
水果
糖尿病患者吃这些水果也有辅助降糖作用,包括:苹果,荔枝,枇杷,柑橘,石榴,杨梅等。
2吃豆腐可以降血糖吗
传统的豆腐分两种,即石膏豆腐和卤水豆腐,水豆腐是指石膏豆腐。中医认为,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一定食疗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多肽有一定降糖功效,但研究中采用的都是大豆成分的浓缩物,且实验对象都是动物。而普通豆腐中这类成分的含量极少,单靠吃大豆食品降血糖,尚未见有研究报道。此外,单纯使用大豆异黄酮、大豆多肽制剂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也未见有报道。
因此,建议患者不要依赖吃豆腐降血糖,更不要随意停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当然,糖尿病患者适当吃豆腐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痛风、慢性肾病患者,不宜吃豆腐。
3降血糖最有效的20个方法
1、增加活动量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2、“粗”粮不要细作
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
3、餐盘用小号
选用小号餐具能减少食量,降低对食物的摄取欲望和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
4、早餐换成“稠的”
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点“稠的”食物,坚持以吃主食为主。
5、饭量一定要算计
过度肥胖的人减掉5%的体重就能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70%。计算一下每日的摄入量,看看自己该少吃多少。
6、增加维C摄入
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提供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
7、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
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8、每天喝绿茶
与其他饮品相比,绿茶由于未经发酵,多酚的含量较高。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降血糖作用,它还能对血糖的释放起到控制作用。
9、垃圾食品不要碰
如果你经常光顾麦当劳、肯德基,糖尿病也会“光顾”你。明尼苏达州的科学家们对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3000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吃两次垃圾食品的人,体重不但增加了4.5公斤左右,胰岛素抵抗性也提高2倍,这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就算你的体重保持正常,垃圾食品中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也会提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10、带午餐上班
避免在餐馆或快餐店吃午餐,因为它很容易让人对食欲失去控制。快餐店的食品分量很大、热量过多,还含有大量的脂肪。研究发现,外出吃饭次数较多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自己制备午餐的过程中,你会对食材的原料和分量进行精细控制。如果你觉得每天自己准备午餐有些麻烦,可以先从每周准备两次开始。
11、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等对食物GI都有影响。谷类煮熟不必经过长时间高温,因为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GI也越高。
12、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
放松运动如:深呼吸、配合着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13、餐前一把坚果
餐前吃点含脂肪的食物,如杏仁、核桃等坚果,除了增加饱腹感,让你在正餐时少吃点,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减慢食物消化速度,从而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14、常备口香糖
咀嚼无糖口香糖能控制糖友对零食的摄取欲望,但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有些品牌的无糖口香糖所含有的甜味剂在较高剂量时会让胃部产生不适感。咀嚼口香糖还会让口腔留下清新的口气,让人不想再吃带有异味的零食把它破坏掉。
15、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传统锻炼方法,可帮助人们调节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练太极拳,还能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对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显着。
16、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GI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17、自我按摩
通过按摩足部等身体部位,一方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能对胰腺、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刺激人体生成更多的胰岛素细胞。这种“反射疗法”,长期坚持效果显着。
18、餐后测血糖
餐后2~3小时内对血糖进行监测有助于糖友在一天内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19、睡眠长短有讲究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加倍。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3倍。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干扰与血糖相关的激素。
20、远离使血糖升高的坏习惯
暴饮暴食、饥不择食都会使体内的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尤其是女生们常有的“甜食瘾”、“炸物控”,或是恶性节食之后的食欲大解放。其次,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常发怒,也都可能导致餐后血糖高。当然,缺乏运动、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长时间上网、玩游戏,不利于血糖的稳定。研究显示,空腹血糖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9倍,饭后血糖偏高,罹患糖尿病的机率则高4到10倍。
4粗粮真能降血糖吗
各种蛋糕、饼干、甚至是超市中的米、面都是精致的。大家现在想吃一个杂粮的面包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杂粮面包,因为为了迎合大众的口感,需在杂粮面包中加入油脂,糖等。因此这样的杂粮面包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和风味。
我们都知道杂粮的食物中有很多对健康有利的成份,比如膳食纤维, 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铁、β-葡聚糖、黄酮、多酚等。这些营养素分散在稻米、大米、燕麦、黑麦、黑米、燕麦、小米、荞麦等谷类食物中。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精致食物对健康不利,反之增加一切全谷类食物(未经精细化加工或研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保留了完整谷类。)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都是有益的。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杂粮其实也是有一些弊端。我们不能只记着好处,不考虑坏处。
1。“降血糖”,首先很多人说吃粗粮可以降血糖,这里的误区可大了,粗粮也是粮食,也是有能量的,有碳水化合物的,我们常说的血糖指的就是含有糖份的食物进入身体后产生的影响。那么粗粮也会,只是和精致食物不同,如果说精致食物必做是大火快烧,那么杂粮食物就是小火慢炖。精致食物就像一锤子买卖,而杂粮则是细远流长。其二,杂粮可以增加饱腹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容易饥饿的人群,就可以有很好的增加饱腹感的作用,打个比方一碗米饭才能吃饱,那么吃杂粮饭只要半碗。量少了,血糖自然控制的好了。因此降血糖一词就是一个天大的“误区”。当然个别食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份,比如β-葡聚糖在燕麦、青稞中含有,其原理更多也是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量,改善血糖为目的。
2。添加剂的混用:没错,现在很多杂粮的食物,打着名头四处“招摇撞骗”,比如最有名SH的染色馒头,其实利用的就是陈旧的食物改头换面,“以旧换新”玉米面馒头家电柠檬黄,黑米馒头加点焦糖色素,还有为了口感的追求,就像开篇所提一样增加大量的油脂(植物精炼油),当然是否还有更新的技术我们只能默默等待
3。影响消化:杂粮纵有千般好,但是对于消化还是有影响的,因为有较多的纤维素成会导致消化蠕动的困难,甚至会出现腹部的胀痛,肠部阻塞,影响我们的食欲。有胃部不适的人群还会导致胃部排空缓慢,引起反酸。
4。影响营养素吸收,尤其是钙、铁等。膳食纤维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也会影响这些矿物质吸收,更有甚者部分人群还会出现蛋白质的缺乏(孩子,减肥人群,素食主义者同时减少主食)导致的营养不良。
5。不是所有人都要吃粗粮:3岁以前的孩子因为消化功能较弱,因此不建议食用粗粮,不仅影响营养素吸收,同时可能还有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青少年也是,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老年人也应该减少,本身年龄较大,胃肠功能较弱,同时各种营养素易缺乏,如果大量的进食粗粮便会导致身体不适。
食之有量,因为粗粮弊大于利,加之现在的营养状况,因此中年人,老年成为了粗粮的主力军。包括上文提到的孩子,我们不仅可以粗粮细作,比如细的玉米面熬粥,两种以上谷类制作的米饭(大米+小米)等,每次份量控制在25-50g之间,一周控制在三次以内。老年人可以适当增加次数,每周4-5次,每次不要单独吃粗粮。这样不仅保护了身体,又能摄取相应的营养素,一举两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好,物极必反,极好的东西那么必有极坏的一面。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做到粗中有细,细中含粗,健康轻松选出来。
5降血糖的西药和中药
西药种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这类药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非磺脲类
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其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双胍类
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其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一)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二)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胰岛素增敏剂
本类药物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一)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贫血、浮肿、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适用。作为常用的降糖药,文迪雅由于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停止了该药在中国的推广工作,专家建议酌情慎用。
(二)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适用于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同时随着同类药罗格列酮(文迪亚)在全球的使用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吡格列酮的市场将有所扩大。
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胰岛素制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的使用量也位居第一。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唯一治疗药物,此外,约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在加紧对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研发。目前国内市场使用广泛的胰岛素制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