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老年人每人每天应摄入10~12毫克的铁。但是,铁的摄入量有上限,年轻人每天补铁量不能超过60毫克,老人要更少一些,每天不能超过30毫克,过量补铁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害。老年人补铁有没有量的限制呢?有利于提高老人的记忆力的方法是什么?一起看看。
目录
1老人消瘦的食疗方
引起老年人渐进性消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类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消瘦,如胃肠道疾病、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另一种是由于脾胃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营养吸收不良、饮食不当和不爱运动所致的单纯性消瘦。对于继发性消瘦,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对于单纯性消瘦,可以从饮食调理人手。
1.日常要吃些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性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等。
2.少食多餐。在两餐之间应适当加餐一次体积小、热量高的点心或酸奶之类的食品。每餐所吃的食物既不过饱,又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热量的需要。
3.由于老年人心肾功能逐渐减弱,所以食物必须清淡易消化,宜用蒸、煮、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煎、油炸食物。同时三餐食谱力求干稀搭配、粗细粮搭配和荤素搭配。
老人消瘦的食疗方
参芪毛豆角 新鲜毛豆500克两端剪口,太子参、黄芪各10克,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开,用小火煮熟,剥豆荚吃豆。适用于乏力、气短、食少、面黄瘦弱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150克,加水适量,煮至羊肉烂为止,加盐等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者。
栗子百合鸡 鸡块100克,去皮栗子200克,干百合20克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煮开,小火煮至七成熟,调入酱油和糖,熟透收汁即可。此三料相配,补而不过,温而不燥,适用于乏力、倦怠、腰酸脚软的脾肾两虚消瘦者。
2老年人日常养生有四忌
1.日常“四忌”
忌久坐:“久坐者伤肉”。人到老年,由于肢体行动不便,喜欢久坐。坐虽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方式之一,但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应多走路、勤活动,“安步当车”才是健康之道。
忌久立:“久立者伤骨”。有关资料表明: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如果长时间站着不动,肌肉的弹性和韧性会减弱,骨骼脆性变大,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就可能发生骨折。
忌久视:“久视者伤血”。人到老年,长时间地阅读、写字、看电视,不光眼内肌、眼外肌要消耗能量,导致视力下降,更重要的是久视还会伤血耗气,产生多种病症。
忌久卧:“久卧者伤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次数对老人有利无弊。然而,一味贪睡或卧床不起则会使身体虚弱。因而老人们要顺应“春夏早睡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以保持身心健康。
2.饮食“四度”
速度:人到更年期以后,人体内分泌等功能趋于缓慢,胃肠的消化功能亦会相对降低。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使有限的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
饱度:“要想身体好,顿顿七分饱”。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若吃得过饱,食物不能被全部消化,经细菌发酵后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使人感到腹部不适。
温度:进食过冷或过烫的食物,都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从而影响消化功能。而且,适宜的温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食物色、香、味保持天然口味,刺激人体食欲中枢神经,从而使老年人食欲旺盛。
硬度:老年人的食物宜温热熟软,切忌黏硬生冷。老年人唾液淀粉酶、胃酸、胃淀粉酶、胰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较差,粗糙坚硬的食物不易消化。
3.情绪“四宜”
宜服老:人到老年,生理上各方面都在大大衰退,心脑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接踵而至,不宜过度劳累,社会活动不要太频繁,要服老。
宜糊涂:不论是对待家庭还是某些社会现实矛盾,装三分糊涂可制怒。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处境,保持稳定的情绪,喜怒有常有节,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宜旷情:善于陶冶情操是老年人养生的重要保障。喜爱文学的可随时吟诗作词;喜欢戏曲的可即兴引吭高歌;爱好音乐的,可静坐听、抚、弹、拉、吟、唱世界名曲以自娱;擅长书画的,可尽情挥毫山水、花卉。
宜聚神:《黄帝内经》上说,“聚精会神是养生之法”。中老年人脑细胞虽然每天都会死亡,但在用脑的情况下,每天又会有新细胞诞生。脑运动直接促进脑健康,协调和控制全身,可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4.睡眠“四慎”
慎运动:众所周知,睡眠时心脏跳动减慢,尿量分泌减少,体温略有下降,代谢率也偏低,整个机体的功能处在休息和恢复状态之中。如果在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会引起心跳、气促,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因乳酸堆积而感到腰酸腿痛。
慎饮酒:适量饮酒可祛风散寒,畅通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故有益健康。但老年人在睡前不宜饮酒。许多临床经验都表明,睡前豪饮可能会引发中风。而且,酒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如甲醇、铅、氰化物、杂醇油等会因夜间肝脏工作缓慢,而蓄积于体内,难于排出体外,从而危及本已衰退的机体。
慎蒙头:在冬天,一些老人喜欢将头蒙在被子里睡,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充足的氧气是老年人睡眠时重要的生命活力源。如果用被子蒙着头睡,呼吸受到妨碍,人体就会出现缺氧,进而导致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
慎防病:研究发现,睡眠2~3小时后因胸闷、气促而惊醒,坐起或起立片刻后好转,是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平躺时感到胸闷、气促,须垫高枕才能安睡,是心、脑和肺部严重疾病的兆头。要提醒的是,患动脉硬化的老人、身体肥胖者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的老年人,饭后不宜立即入睡,以免发生中风等意外。
3最常见的老年病源于青年期
青年期人体机能最旺盛
18~35岁是人体生理机能最为旺盛的时期,是人一生机能的顶峰阶段。从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角度来看,青年期是最优良的结构与功能表现时期。这个时期,人的机体已经发育完善,尤其是大脑已经到了最丰满的时期,性器官也到了发育完备的阶段。青年期的人肌肉发达、皮肤光亮、神经反应灵敏、思维运作快捷,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人们常形容的词语是姑娘一枝花,小伙人人夸。青年人散发着朝气,表现出活力,充满着希望,是最活跃、最有创造精神的优势人群。
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在健康问题上,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青年人活力四射的灿烂一面,忽略了此时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时期。实际上,人体在此阶段发生的任何不起眼的纰漏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并留下终身遗憾。归纳起来,在青年阶段从身体保健角度来看需要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青年时期易得的病,二是青年时期已经损伤而拖到几年、几十年以后表现出来的病。
老年病要从青年期预防
青年人的身体是人生中最佳状态,本身不会出现太多、太大的毛病。这期间值得重视并可以避免的病是性传播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中主要有细菌和病毒两大类。细菌引起的主要是梅毒与淋病。这两种病都是有药可治并能够治愈的,所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尤其是梅毒,不及时治疗,就会从一期发展到二期再到三期,那就后患无穷了。另一类性传播疾病是病毒引起的,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湿疣、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等。湿疣和疱疹是可以治愈的,唯有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对于性传播性疾病,最好的控制办法是预防。
在青年时期受到损伤而拖到几年、几十年以后表现出来的病有很多。现在影响中老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排在前两位的是心脑血管病与癌症。恰恰是这两种威胁生命的大病,起始于青年阶段。就心脑血管疾病而言,青年时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起因。简单地说,要想中老年以后远离心脑血管病,就要从青年时期开始预防“三高”。到了中老年,再想预防就来不及了。因为心脑血管病是长期多年缓慢血管损伤的结果,一旦发病,任何灵丹妙药都不可能让病变的血管系统恢复到健康的状态。至于癌症,更是长期慢性损伤的结果,更要从青年期开始预防才能见效。比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要10年以后才可能发生宫颈癌;乙肝病毒在肝脏活动10年以后才可能出现肝癌;幽门螺杆菌也要感染10年以后才可能发生胃癌。由此可见,癌症虽然在中老年发病,但根子在青年期。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中老年人多见的腰腿痛,也都是在青年时期过度劳累、过度透支骨骼肌肉健康、过度运动留下的病根。人体任何部位的肌肉,都是由一根根的肌肉纤维组成的,它的拉力、弹力、张力都是有限的。青年人如果凭一时之勇而过度用力,超出了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损伤,后果可想而知。
4老年人不可少了蛋白质
老年人对能量物质(糖类、脂肪酸等)的总体需求量减少,这是因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下降和基础代谢率降低之故。然而,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并无明显减少。因此,在老年人的食谱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要稍加限制,而对蛋白质则要稍加放宽一些。
众所周知,牛奶、鸡蛋、瘦肉、鱼、虾和大豆及豆制品都是高蛋白食物,且多为优质蛋白,可为机体提供必须氨基酸,参与细胞构成和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如果老年人能将这些食物合理搭配,每日补充蛋白质达60~80克,是不会引起蛋白质缺乏的。但如果由于某些因素,如罹患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时需要限制饮食,而许多老年人对限制些什么并不清楚,结果连蛋白质食物也给严格限制了。再如,有些老年人对“饮食清淡”这句话理解不够准确,误认为清淡饮食就是指不吃肉,不沾荤腥,甚至连牛奶都不敢喝,鸡蛋也不敢吃,只是吃点豆腐。这些都会造成老年人体内蛋白质不足。
一旦发生蛋白营养不良,老年人就会有以下几点现象:①消瘦、无力、少语、懒动、精神不佳;②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呈现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症状;③伤口不易愈合,骨折愈复期延长。因此,人到老年莫要随意忌口,而要积极做到食物多样和荤素搭配,以保证营养全面。
5黑色食物有助老人增强记忆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研究员介绍说,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也相应减退,大脑容易感到疲劳,影响他们的记忆力。补充铁,能使血红蛋白增加,增强血液的携氧能力,为大脑提供充分的氧气,这就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的大脑疲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另外,补充适量的铁,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脑功能也是很有益的。
在我国,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且在我们吃的主食里(如小麦、大米等),都含有铁吸收抑制剂。所以,我国的老人更应该注重补铁。
“补铁最好的方式就是合理膳食,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要搭配着吃。”
专家介绍说,黑色和红色的食物一般都富含铁,例如黑枣、黑木耳、紫菜、黑麦、黑米、黑芝麻等。老人不能一味惧怕动物性食物,因为红色的肉类,如动物肝脏,不仅含有大量的铁,还富含促进铁吸收的因子。除此之外,青枣、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C,也是一种铁吸收剂,可以促进铁吸收。
但不是所有老人都有条件做到合理膳食,专家建议,老人平时可以食用铁强化酱油。这种酱油好吸收,含铁量也很丰富,同样可以达到补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