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焦虑

​这些食物帮你对抗焦虑

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差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即可终止刺激过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这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目录 让焦虑症知难而退 ​这些食物帮你对抗焦虑 克服焦虑远离焦虑症 为什么焦虑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

1让焦虑症知难而退

  让焦虑症知难而退,焦虑症在我们的生活中属于一种高发的疾病,又被称做焦虑性神经症,它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以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明恐慌和忧郁不安等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一般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里,人们患焦虑症的人数在迅速增加,过度焦虑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疾病。那么,如何让焦虑症知难而退?

  让焦虑症知难而退,焦虑症的治疗方法如下:

  1、焦虑症状与情境有关,通过运用“情境分析”,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

  2、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可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

  3、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抗焦虑药物长期服用会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停止服用,症状重新出现。

  焦虑症,它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疾病。

2​这些食物帮你对抗焦虑

  这些食物帮你对抗焦虑

  1、腰果

  腰果是一种富含锌的坚果,30公克的腰果就能满足每天11%的锌建议摄取量,而这种矿物质可以帮助降低焦虑,是对抗压力的好帮手。

  一个研究显示,被诊断出易怒、无法专心等焦虑症状,同时又缺乏锌的病患,在服用锌的补给品8周之后,焦虑情况大幅下降了31%。

  因此,适量食用腰果以及牡蛎、牛肉、鸡肉、酸奶等富含锌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焦虑心情。此外,营养丰富的腰果还含有Omega-3脂肪酸和蛋白质,很适合当作上班族的小点心。

  2、火鸡胸肉

  富含蛋白质的火鸡肉中,含有一种左旋色胺酸,负责调节饥饿、快乐、幸福的感觉,并且有稳定情绪、安定精神的作用。

  一个实验透过性格测验,筛选出个性比较好辩的一群人作为受试者,再让他们连续15天服用左旋色胺酸或者安慰剂(placebo)。结果,连受试者身边的伙伴都发现,有服用左旋色胺酸的人性格变得比较温顺。

  也就是说,需要镇静安神的民众,不妨适量摄取富含左旋色胺酸的食物。除了火鸡肉,坚果、种子、豆腐、鱼类、燕麦、豆类、蛋等高蛋白质食物都可以试试。

  3、牛奶

  维生素D有助于创造幸福快乐的感觉,因此添加维生素D的强化牛奶,就是一种不错的抗忧郁饮品。牛奶之外,鲑鱼、蛋黄、强化麦片也都含有维生素D。

  儿童健康研究所针对5966名男女,做了一个长达50年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取不足,会增加罹患恐慌症和忧郁症的机率。摄取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你轻松面对生活压力。

  4、酸奶

  你知道吗?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也会造成压力。事实上,肠道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活动息息相关,两者之间会对彼此发出讯号、互相影响,而当大脑释放出“压力太大”的讯息后,可能就会导致肠胃发炎等症状。反之,肠胃环境不健康,也会影响大脑活动,导致出现负面情绪。也就是说,保护肠道细菌生态,才能有效对抗压力。

3克服焦虑远离焦虑症

  许多妈妈总是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没事的时候,总是啃咬自己的手指或者指甲,不啃得流血肉疼“誓不罢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天一黑,孩子就攥着妈妈的衣角不肯离开半步;半夜,孩子总是很容易惊醒,告诉妈妈“他是如何如何地害怕鬼怪或者野兽”;当孩子看到一条没有栓住的狗在他面前奔跑时,会“脸色苍白、出汗、发冷,身体轻微地发抖”……

  其实此时孩子正在体验着某种情绪,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都有过恐惧、担忧、焦虑或者羞辱的情绪体验,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当这些情绪发展为过度的、削弱身体机能状态的不良情绪时,则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产生情绪障碍。

  Step1:焦虑辨别要细心

  焦虑是每个人,特别是儿童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然而当孩子的焦虑程度过高或者泛化,就容易进入异常状态,将严重影响孩子身体、情感、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严重的焦虑状态其影响还会延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焦虑问题因其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内隐性,极易为父母和老师所忽视,从而加剧以致恶化。因此父母应当细心辨别孩子的情绪状态,做一个敏锐的父母。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在情绪、行为方面有与其他孩子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或与他自己以前的情绪、行为有较大的出入时,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生理、认知、行为这三个方面来仔细观察一下他是否有焦虑障碍:

  1.孩子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呼吸急促、胸闷、心慌、心跳加快、头晕、出汗、脸红、口干、四肢发冷、便秘、尿急、尿频等。

  2.孩子总是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做傻事,觉得自己不行。

  3.孩子总是有关于鬼怪和野兽的想象,经常表现出非常害怕和担心。

  4.孩子总是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或者自己所爱的人受到伤害。

  5.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健忘。

  6.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污染”,觉得要发疯了。

  7.孩子总为一些事情担心或苦恼,而且没有办法使自己停止担心或苦恼,并且经常由于担心而紧张、不安、发脾气。

  8.孩子总是哭泣或者尖叫,回避父母的目光。

  9.孩子总是拼命地咬指甲或者吸吮手指,不咬出血不罢手。

  10.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很沮丧,害怕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话、表演。

  11.孩子必须把东西准确地放在合适的位置,否则就焦虑不安。

  Step2:对症下药要耐心

  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爸爸妈妈要仔细排查孩子焦虑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缓解他的焦虑。

  原因一:不良的家庭环境、氛围

  嘈杂、拥挤不堪的环境,家庭不和、邻里关系紧张,孩子天天生活在“战火”之下,长期战战兢兢,极易感觉烦躁、恐惧和紧张。其实成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同样会觉得疲倦和厌烦,何况是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许多研究同时发现,矛盾激烈的家庭氛围或家庭成员间亲密度低、凝聚力差,同样会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导致焦虑。

  对策:

  1.也许爸爸妈妈面对的是不良的环境和氛围,总是觉得自己很疲惫。但要记得在处理这些“火爆”的家庭问题或邻里关系之前,先给自己一个停顿,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良药是有理有节。

  2.在责备对方或孩子之前,先责备一下自己,学会给家人(包括孩子)道歉。

  3.如果爸爸妈妈觉得忍无可忍,迫切地需要吵架的时候,请记得先把孩子送回他的房间,或者请记得关上房间的门,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

  4.切记“家和万事兴”,只要一家人团结、亲密,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原因二:父母本身的心理状况与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爸爸妈妈本身的情绪状态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妈妈的焦虑程度、恐惧状况、强迫症状都对孩子的焦虑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爸爸妈妈过分严厉或者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也会造成孩子过于敏感,有焦虑症状。最后,爸爸妈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经常采取吵架、打骂等破坏性方式,同样易造成孩子的焦虑症状。

  对策:

  1.爸爸妈妈的健康是孩子健康的重要前提,如果爸爸妈妈自己很焦虑或者具有其他情绪障碍,需及时找医生咨询。

  2.给孩子提合适的要求,给他慢慢长大的时间,对孩子不要太严厉或者一味纵容溺爱。

  3.不要过高估计某些危险,爸爸妈妈给孩子过多的劝告、威胁、禁令,常常会使孩子更加害怕和焦虑。

  4.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慎用批评和体罚。尤其是女孩子,她们比男孩子更加担心会受到躯体上的伤害。

  5.教导孩子是一个长期自然的过程,不需要一直过于小心翼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焦虑会慢慢降低。

  原因三:孩子属于难养型气质类型

  许多研究者认为,节律性低、适应度弱且反应性强的具有负向情绪本质的难养型儿童,易出现内隐性问题,当这些怯懦、胆小,本身具有比较多的负向情绪的儿童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或与其环境不相协调时,就易导致焦虑,进而发生行为问题。

  对策:

  1.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让他感觉很“安全”,知道家里人都很爱他。

  2.给孩子制定一些适当可行的“小步子”目标,经常让孩子做一些他觉得安全、把握较大的事情,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3.耐心听孩子说自己的“心事”,经常带孩子出去“吼一吼”、“打一打”、“动一动”来发泄他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倾诉和调节情绪。

  4.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活泼、思想积极的好朋友,经常带孩子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原因四:重大挫折事件

  许多临床的案例发现,意外事故、失去亲人等让孩子(尤其是小年龄儿童)无法接受、理解或者难以忘记的事件,会给孩子带来过强的刺激,导致他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焦虑障碍。

  对策:

  1.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游戏和纪念活动,让孩子正确面对亲人的去世和其他挫折事件。

  2.可以通过让孩子画画、游戏等形式,仔细观察他的心理状况,了解他的情绪状态,一旦发现一些突发事件确实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障碍,爸爸妈妈应及时送他去进行相关的心理治疗。

4为什么焦虑

  为什么会焦虑?现代人好像一直被焦虑情绪所困扰,工作不顺心,感情出现问题,升职遥遥无期等等这些都是诱发焦虑的原因。焦虑情绪并不是焦虑症,但是当这些焦虑情绪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很容易诱发焦虑症发作。我们要想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就需要远离焦虑症困扰,从焦虑症的原因开始做好焦虑症的防治至关重要,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为什么会焦虑?焦虑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二、个人内部的各种冲动、欲望,与自我难以调和,反应性的敌意、极力压抑的冲动、矛盾的意向是常见的焦虑症的原因。超我对自我的道德和完美主义的要求。因未臻完美而责备自己,因有不道德的念头而厌恶自己。

  三、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的原因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四、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情景。

5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焦虑症是很常见的神经性疾病,该病不仅让患者常常出现心焦气燥的情况,而且还容易出现各种不安情绪,因此对于焦虑症我们需要尽快治疗。然而很多人在出现焦虑情绪时都认为自己是患了焦虑症,其实不然,焦虑症和正确焦虑情绪是不同的,因此大家在诊断焦虑症时一定要注意区分,那么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精神科权威专家表示,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官能症。从而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焦虑症和焦虑情绪具体有以下三点不同:

  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简而言之,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此外,不光只有单纯的焦虑症才有这些症状,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

  专家称这类疾病的焦虑症状只是其症状之一,这类焦虑症状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精神病学上与单纯的焦虑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治疗上也许比单纯的焦虑症要复杂,因为在治疗其焦虑症状的同时,还要治疗此类患者的其他症状,所以在此需要与单纯的焦虑症有所区分。

  以上就是关于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患者朋友。专家表示,治疗焦虑症一定要选择一家正规权威的医院,这样不能能够保证焦虑症的临床效果,还能很好的安抚患者情绪,以免焦虑症患者出现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