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年神经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专题研究报告称,在对239名85岁的瑞典老年人(其中2/3为女性,104人患有痴呆症,135人认知正常)的脑部大小和痴呆状况进行检查后发现,头部大小与痴呆症患病率之间,竟然有着紧密联系。老人头大不易患痴呆症,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如何诊断老年痴呆症
1.实验室检查是确诊老年痴呆症的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2.颅脑CT扫描或MRI常显示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和皮质萎缩、脑沟变宽,这也是确诊老年痴呆症的检查。
3.脑电图也是确诊老年痴呆症的检查,可见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慢波,α波节律变慢、波幅变低;严重者,双侧可同步发放0.5c/s的尖波。脑血流图示,大脑皮质的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脑氧代谢率下降。
老年痴呆不光是是由于生理原因引起,其实老年的生活方式和孤独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原因,给老年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心态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最好办法,望大家多抽空陪陪年老的父母,不要让他们感到寂寞孤单。
2老人头大不易患痴呆症
研究中,专家们对老人们的颅腔总容量(系脑部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了CT扫描。扫描结果还能发现是否存在有白质病变,即与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脑部神经突触损坏。最终结果证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痴呆症患者的平均颅内脑容量都比认知正常者小得多。专家们分析说,这很可能是由于容量较大的大脑拥有能够推迟发病的“备用”脑容量。此外,一旦不幸发病,则脑容量越小,痴呆症症状便越严重。不过,携带痴呆症相关基因突变者与未携带者的脑部大小却没有明显区别。
1、记忆障碍记忆障碍出现于早期,尤其是近记忆障碍,几十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发生的事情都无法回忆。患者日常生活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反复提问想通的问题或反复述说相同的事情。
2、语言障碍找词困难往往是老年痴呆症中最早出现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说话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由于缺乏实质词汇而表现为空话连篇;或由于找词困难而用过多的解释来表达,终成唠唠叨叨。
3、视觉空间技能障碍在老年痴呆症早期及可有视空间技能障碍,其症状包括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有些痴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4、书写困难因书写困难而导致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如写信不能写清含义,这常常是引起家属注意的首发症状,特别是一些文化修养较好的老人。研究认为书写错误与远记忆障碍有关。
5、失认和失用是人是指病人不能辨认物体,尽管此时对物体的触觉或视觉要素都能辨认;失用是指虽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与主观愿望,但不能执行已经学会的有目的的行动。检查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失用和失认很困难,有时难以将其失用和失认与由于失语、视空间技能障碍和遗忘所造成的后果区别开。
6、计算障碍计算障碍常在老年痴呆中期出现,但在早期即可能有所表现,如购物时不会算账或算错帐。计算障碍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由于视空间障碍(不能正确列算式),或因失语不理解算术作业要求,也可能是原发性计算不能。
7、判断力差 注意力分散老年痴呆症患者均可在早期出现判断力差,概况能力丧失,注意力分散等。
8、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在早期可表现为患者以自我为中心,狂躁,幻觉妄想,抑郁,性格改变,谵妄等,情绪不易控制。
9、性格改变性格改变在一部分患者中非常显著,多变的极为敏感多疑或非常恐惧,或变的越来越暴躁、固执。
10、行为改变 运动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运动在早期常表现正常,疾病中期患者行为可见幼稚笨拙,常进行无效劳动,无目的劳动。
3老年痴呆的饮食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造成营养不良。要给他们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
2.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困难者应指导其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呛。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最重要的恢复办法就是家庭的帮助,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这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痴呆西医治疗
一、对部分表现为痴呆的原发病:如能及时针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则在原发病好转和痊愈的同时,痴呆症状也会有部分好转或显示其进程停滞,故称之为可逆性痴呆的治疗。VaD虽也属可逆性痴呆,但治疗效果尚难肯定,常用药物有氢化麦角碱类、钙离子拮抗药、多肽类和促智药及针对脑血管病的治疗。
二、对不可逆痴呆的治疗(主要是AD) 侧重于以下几点:
1、生活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2、非药物治疗:如职业疗法、音乐疗法、群体治疗和家庭劝告等。
3、如需药物治疗则:
①不应使用引起并加重自身生活能力衰竭,或引起医疗问题和营养不良等的药物;
②在使用抗抑郁、抗组胺和抗精神病药物时,应避免或尽量减少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以防止造成病情加重。
4、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痴呆药物多为对症治疗(以改善认知功能为主),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多肽类、促智药、抗氧化剂等。所显示的效果也只能部分和暂时改善认知功能,但不能阻碍病程的进行性过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有了不少进展,但AD 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有待攻破的世界性难题。20世纪70年代研究集中在乙酰胆碱与AD 的关系;80年代主要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对AD 的影响; 90年代研究不仅有乙酰胆碱受体激动药,还包括了雌激素、消炎药、影响自由基代谢的药物及抑制淀粉样蛋白沉积的药物。目前所有治疗均根据病因假说。除少数能暂时改善症状外,尚无一种方法能从根本上阻止病理学上的退行性变,或恢复其智能,均为对症治疗。
预后
痴呆的预后因病因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以AD为例,平均存活期限为7年(2~20年)。如能针对部分表现为痴呆的原发病病因及早做出诊断,并早期治疗,则在原发病好转和痊愈的同时,痴呆症状也会好转或减缓不可逆进程。
5痴呆的发病原因
脑部各种感染性疾病(35%):
痴呆为临床综合征,可由60多种疾病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DAT或AD)占60%左右,其次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占10%~20%,脑部占位性病变,特别是额颞肿瘤占4%~5%,还有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ick病,多发性硬化,脑积水,脑部各种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
年龄(高龄)、低经济水平等(25%):
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高龄),性别(女性),低教育水平和低经济水平等,此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孤独感,缺乏工作和社交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亦为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在上海地区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病例-正常对照研究后发现,兴趣狭窄,缺乏锻炼和活力,以及某些环境因素如经济状况低下等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家族史(25%):
一些躯体疾病和家族史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根据病因及预后,可将痴呆综合征大致分成三类:
1.不可逆的进行性痴呆,如AD。
2.可部分阻缓其发展的痴呆,如VaD。
3.可去除病因从而使痴呆进展减退乃至停止,如脑积水,脑部占位性病变,药物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障碍,脑炎等。
发病机制
人类的智能与脑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有关,脑内有80亿~200亿个神经元和数以亿计的胶质细胞,随着生活经历的积累和信息的获得,每个神经元形成约10万个内在联系的树突和轴突,起信息传递和交换作用,是构成人类智能的物质基础,正常智能是思维,想像,创造,分析及综合能力的总和,以及与良好的视觉,听觉,特殊感觉和瞬间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智能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人年轻时学习能力最旺盛,但成年后每天要丢失数以万计的神经元,65岁时约丢失30%的神经元,智能随年龄而减退。
痴呆可由60多种疾病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共同特征都是脑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受损,相当部分痴呆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部分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而痴呆病因较清楚的脑部疾病,则多数不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全身性内科疾病引起的代谢,中毒和脑部外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