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体检科

老人养生保健不忘体检

进入老年,身体就会走下坡路,各项机能开始减弱。老人定期做身体检查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而许多特定疾病的危害性以及死亡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因而有些检查项目对于中老年人是必须的。

目录 老年人总打瞌睡是什么病 老人养生保健不忘体检 老年人怎样练肺活量 老年人常按摩耳朵的好处多 老年人交替运动对身体好

1 老年人总打瞌睡是什么病

  警惕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的脑血管如果发生了硬化,出现脑供血不足,甚至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等,就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久而久之,这会影响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出现打瞌睡等表现。这类病人可能还会合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尤需注意。

  总打瞌睡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心脏病信号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时刻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各种活动。一般情况下,心脏泵出的血液,差不多有1/5供给脑组织使用,因此,大脑代谢受到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非常大。当中老年人患有心脏病时,心脏向外泵出的血液会减少,大脑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现象,从而引起精神不振、爱瞌睡等症状。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本病多见于肥胖且有酗酒等不良习惯的中老年男性。他们睡眠时因呼吸不流畅会导致暂时窒息,打鼾是最典型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鼾声响亮但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因为他们不能完全进入睡眠状态,所以即使夜间睡眠时间很长,也得不到足够休息,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疲倦、瞌睡等表现。

  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俗称“甲减”)也常表现为困倦、爱瞌睡。这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出了故障,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所致。他们还可能出现懒散不愿活动、肢体肿胀、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其它慢性疾病

  爱瞌睡还可能是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征兆;一些抑郁症患者夜间睡不好觉,白天犯困、打瞌睡也是常有的现象。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在保证夜间正常睡眠的情况下,白天还经常犯困,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寻找病因后尽早防治各种相关疾病。

2老人养生保健不忘体检

  中老年人体检的必选项目

  一、血压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二、血脂检测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老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三、防癌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四、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五、甲胎蛋白检测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六、前列腺检查人到中老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

3老年人怎样练肺活量

  怎样提高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人体肺功能水平的高低。常用的肺活量评定和预测标准是照人的性别、身高(厘米)和体重(公斤):男子是(40×身高)+(30×体重)-4400;女子为(40×身高)+(10×体重)-3800。

  要进行精确评定还可按身体表面积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评分表。当然,还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人体的肺活量,如年龄、健康水平和精神因素等等。事实上肺活量更与人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提高人体肺活量的运动项目有许多;诸如双杠双臂屈伸、引体向上、俯卧撑、耐力跑、长距离健步走、游泳、武术、有氧操以及各类健身运动等等。提高肺活量的运动处方有许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天挑选以下列出中的一组进行练习:俯卧撑10—30次,做两组;做一套约20分钟左右的有氧操;双杠双臂屈伸锻炼10—15次;进行30分钟至1小时左右的游泳活动;哑铃扩胸10次,做两组;长距离跑15—20分钟;引体向上5—10次,做两组;慢速骑自行车3公里;篮、排、足球类运动20分钟;羽毛球、乒乓球运动20分钟。

  所推荐的运动项目可以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爱好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组合。健身者应该逐渐学会掌握运动强度的控制,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率或脉搏来知道运动量是否到位。

  一般而言,提高肺活量的项目运动心率应始终控制在120—135次/分之间较好。一个月为一个锻炼单元,活动过程应该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4老年人常按摩耳朵的好处多

  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二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健肾壮腰。

  双手拉耳法 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双手掩耳法 两手掌掩两耳廊,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回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5老年人交替运动对身体好

  体脑交替:人们在进行体力劳动如跑步、游泳、爬山时,还要进行脑力锻炼,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背诵诗词和外文单词等。只有常练手脚勤动脑,脑力才能经久不衰。

  动静交替:要求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体力和脑力锻炼,另一方面每天抽时间使体、脑都安静下来,全身肌肉放松,去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使全身心得到休息,有利于调节全身的循环系统。

  正反交替:身体条件好的人不妨做一些“倒运动”,如倒着行走、倒着慢跑等之类的“反运动”,可弥补“正运动”的不足,使人体所有器官都处在锻炼之中。

  冷热交替:冬泳、夏泳、冷水澡和越野跑都是“冷热交替”的典型运动。“冷热交替”不仅能帮助人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且对人的体表代谢有显著改善。

  上下交替:经常慢跑尽管腿部肌肉得到了锻炼,但上肢却没有得到多少活动,不妨再参加一些频繁使用上肢的运动,如投掷、打球、玩哑铃、拉扩胸器等,可使上下肢得到均衡的锻炼。

  左右交替:平时习惯用左手、左腿者,不妨多活动右手、右腿,反之亦然。“左右交替”不仅使左右肢体得以“全面发展”,还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到“全面发展”,对老年人中风、脑血管病有预防作用。

  正、倒立交替:科学证实,经常倒立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能使人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对癔病、意志消沉、心绪不宁等精神性疾病功效也佳。

  穿鞋脱鞋交替:足底有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赤足走路时,敏感区首先受刺激,然后把信号传入相关的内脏器官和内脏器官相关的大脑皮层,发挥人体内协调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走跑交替:是人体移动方式的结合,更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先走后跑,交替进行。走跑交替若能经常进行,可增强体质,增加腰背及腿部的力量,对防治“老寒腿”、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作用。

  胸、腹式呼吸交替:一般人平时多采用轻松省力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仅在剧烈运动和其他应激情况下采用。专家认为,经常的胸、腹交替呼吸,有利于肺泡气体交换,可明显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颇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