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原发性高血压也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但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和原发性高血压能做的运动,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原发性高血压能做的运动。
目录
1高血压老人最佳运动时间是傍晚
第一,有恒。只有持之以恒的健康运动习惯才能起效,通常推荐的运动频率是每周4-5次,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
第二,有序。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过程,避免由于突然的剧烈运动导致心脏的不适或运动损伤。
第三,有度。运动的强度要合适,过于轻松的运动没有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过于剧烈的运动则容易诱发心脏的不适。判断运动的强度有两个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最大运动心率来判断,运动时最大心率要在运动前心率的基础上增加30-40次/分,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运动后恢复时间来判断,运动后5-6分钟恢复到运动前的血压和心率说明强度是合适的,超过这个时间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晨起运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清晨的时候,体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多数人的血压和心率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状态。如果此时运动,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专家认为最佳的运动时间为下午4点-6点。
2原发性高血压能做的运动
高血压初期可适当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安排合适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不宜登高、提取重物、跑步等。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卧床休息, 协助生活料理。避免脑力过度兴奋,可组织病人听音乐、看画报、下棋、做体操等调节紧张情绪。对于易激动的病人,做好家属工作,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病人有安 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头痛、头晕护理及时进行病情解释,松弛因对疾病思考过多造成的压力,使头痛减轻;给以合适的治疗控制血压;用药期间应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长期的抑郁或情绪激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可使交感-肾上腺素活动增加,血压升高。因此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可通过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说明疾病过程,教会病人训练自我控制能力,消除紧张和压抑的心理。
另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有些事项也是需要注意的!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得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一般患者需长期服药;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可减少组织血液供应,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3更年期高血压有哪些特点
1.知晓率低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知晓率却很低。可以说有3/4的病人并不知自己患高血压病,那么及时接受治疗就更少了,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加上其病程进展缓慢,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又因无明显病状而被忽略,偶而在体检中或其他疾病就医时被发现。由于知晓率低,加上更年期妇女受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常延误诊断,失去早期防治的机会。
2.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更年期高血压常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而舒张压升高的幅度不大,脉压差相对增大。患者极易受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血压不稳定,波动太大时就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因此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自我调理,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以及太剧烈的运动。
3.自觉症状轻微,病程进展缓慢
患者自觉症状不典型且轻微,可有头昏、头痛(多在枕部)、头胀、耳鸣、眼花、健忘、失眠、多梦、易惊醒、烦闷、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于病程进展缓慢,又常与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相混淆,少部分人未发现,长期血压高。心脏为了克服身体周围血管的阻力,而要排出足够的血量以供整个身体的需要,心脏负荷加重,同时血管壁也久而受损出现硬化,甚至出现心肌出血、脑溢血等,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有危及生命等不良后果。
4高血压病人不能只把目光盯在降压上
1.降压达标:正常人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一般人群降压目标是≤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在有肾脏损害或尿蛋白≥1g/24小时者,推荐降压目标是<125/75mmhg;但对于脉压差大于60mmhg的严重高血压伴有心脑肾损害的患者来说,收缩压
2.控制危险因素:糖尿病可引起血管腔的狭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 ,餐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3.降低大动脉僵硬度,软化血管: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很重要。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肾、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4.降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压降低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肱动脉是肌性血管,主动脉是弹性血管,肱动脉的压力不能完全反映主动脉的功能状态,故中心动脉压的升高与心脑肾疾病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降低肱动脉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幅度相同;β-受体拮抗剂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幅度小于肱动脉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降低中心动脉压的幅度大于肱动脉。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大多与血压不稳定有关。在血压高时可发生心绞痛或脑卒中,血压过低时也会发生心脑缺血事件,故高血压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事件发生的患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最简单的方法是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采用不同剂型的药物治疗。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5引起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哪些
肾因素: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抗高血压脂质如前列腺素、抗高血压中性肾髓质脂等分泌失调,排钠功能障碍均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genetic predisposition),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据报道,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
膳食电解质:一般而言,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百分率或平均血压高于摄盐量低者。WHO在预防高血压措施中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一项由32个国家参加共53个中心关于电解质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尿钠平均值为206mmol/24h,比其它中心高43mmol/24h,尿钠/钾比达6.7,是其它中心的2倍多。尿钠最高的是天津(242mmol/24h)。这与中国膳食的高钠、低钾有关。钾能促进排钠,吃大量蔬菜可增加钾摄入量,有可能保护动脉不受钠的不良作用影响。钙可减轻钠的升压作用,我国膳食普遍低钙,可能加重钠/钾对血压的作用。增加膳食钙摄量的干预研究表明,钙的增加使有些患者血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