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家居环境 >生活百科

老年人春捂重点是腿和脚

老人如果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整。如果“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那么老人的“春捂”要保护哪里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 老人身体的20个得病信号 老年人春捂重点是腿和脚 老人保健品须慎选 老人出门10样东西不能少 老人吃东西噎着怎么急救

1老人身体的20个得病信号

  1. 头发枯黄、无光泽预示缺铁和缺乏维生素B。头发突然脱落是患免疫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的证兆。

  2. 皮肤上出现小疱、脓疱或者皮肤的某些部位发红、发痒,特别是出现足真菌病,这是患糖尿病的报警信号。

  3. 脖子肿胀说明可能患有结核病、甲状腺疾病和淋巴癌。

  4. 肩部弯曲表明患有骨萎缩(骨质疏松)或者偶尔有内分泌障碍。

  5. 腹部胀气严重,同时经常排气,这表明有患卵巢癌和肠癌的危险。

  6. 腹股沟内有可触摸的硬块(超过两个星期),这预示有炎症,有时甚至有得癌症的危险。

  7. 下腹长期胀气和剧烈疼痛是患有阑尾炎和肠溃疡的征兆。

  8. 性器官流脓或流血是患有性病的征兆。瘙痒表明得了霉菌病。

  9. 腋部皮下有小硬块,表明有炎症,但也可能患有淋巴癌或者乳癌。

  10. 肘部有小硬块,肘关节隐隐作痛往往是患风湿病的初步症状。

  11. 手经常潮湿可预示有甲亢。手发麻或发痒表明缺乏维生素或者患有糖尿病。

  12. 如果手臂突然软弱无力、没有知觉和不听使唤,那可能患有轻微中风。

  13. 手指甲上有浅窝、较大的凹槽或者弯曲的印迹,这预示患有霉菌病或牛皮癣。

  14. 膝盖下胫骨肿大可能意味着甲状腺机能亢进。

  15. 髋关节突然剧烈疼痛说明患有关节炎或者髋关节炎,有时也可能意味着患有骨萎缩症。

  16. 突发性跛行和小腿肚软弱无力是多发性硬化的危险信号。

  17. 小腿肿胀可能预示肾脏或肝脏受到损害,此外,心力衰竭也会造成小腿肿胀

  18. 足关节肿大可能预示患有糖尿病、风湿病、肾损害,或者是韧带损伤。

  19. 乳头中流出液体可能意味着乳房疾病甚至乳腺癌。如果乳头有血液状分泌物流出,那就更危险了。

  20. 乳房的大小和硬度突然发生变化或者皮肤发生变化(出现橙色),这预示患有乳腺。..

2老年人春捂重点是腿和脚

  1.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预备。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个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2.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3.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4.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3老人保健品须慎选

  秋季天高气爽,人体内的消耗开始减少。秋季以燥为特点,人体在夏日大量消耗的营养需要在秋季后得到补充。总之,秋天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得不让我们特别注意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养生保健问题。

  专家普遍表示,对正常人来说,只要一日三餐膳食安排合理,摄入的营养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就不需要吃什么保健品了。小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

  而老年人适量吃些保健品,可对机体起到调节作用。资料显示,50岁后,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陷入骨质疏松的困境。蔡美琴建议,老人不妨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片。 此外,对于有失眠、潮热、情绪不稳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可补充些植物雌激素,像大豆异黄酮就是不错的选择。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康表示,老年人还应补充复合维生素,不但能改善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大有好处。

  在选择和食用保健品时,几位专家教给大家以下几招,帮你“擦亮眼睛”。 首先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 其次,理性对待保健品,千万不要预期太高。小编认为,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3—6个月才能有效。补充保健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再食用。

  再次,缺什么补什么。千万不要觉得一种保健品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看准自己的问题再出手。比如血糖高的就选择降血糖的,血脂高的就选择降血脂的。此外,吃保健品前,仔细研究说明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搞清楚这种保健品空腹吃好还是饭后吃好(比如钙片不要空腹吃),不能和哪些药物一起吃(比如保肝类保健食品与西药距离3—4小时后再服),都非常有讲究。 最后提醒,老年人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极力鼓动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

  同时,经常提醒老年人,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如果要了解健康知识,最好参加由正规医院组织的活动,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应谨慎参加。

4老人出门10样东西不能少

  运动鞋。“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外出时鞋要轻便、防滑。最好穿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或平底布鞋,鞋底厚度在1.5~2厘米为宜。

  联系卡。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自制一张“联系卡”随身携带。“联系卡”上面写清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及疾病史、服药史,一旦迷路或发生意外,别人可以及时施救并联系家属。

  方便药盒。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防晕倒、心梗等突发情况,应随身携带一个小药盒,里面装上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降压药等急救药品,并附上小标签和服用说明,以便发生危险时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救治。

  拐杖。视力和关节不好、平衡力差的老年人以及中风患者,外出时最好拄一根拐杖,不但可以防跌倒,还能用来探知前方障碍物。拐杖底端一定要有橡胶垫,保证着地时又轻又稳。

  老人专用手机。一款屏幕显示简单清晰、字体大、声音大,能够设置子女、120、110等紧急号码快捷键,还安装有GPS定位系统的手机,是老年人出门的必备用品。

  坐垫。老年人体质较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需要随时休息,随身带个轻便的海绵坐垫能防止身体受凉,保护骨骼。

  帽子。老人最好养成出门戴帽子的习惯。夏天戴凉帽,遮阳避暑;冬天戴毛线帽,防止着凉。帽子不要太紧,帽檐不能太长,尤其不能完全遮住耳朵,以免干扰视线和听力。

  手表。戴块手表可以避免因忘了时间仓促赶回家而发生意外。有些智能手表可以测量老人的脉搏、心跳等数据,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发出求助警报,还有GPS定位功能。

  零钱。老人容易疲劳,带些零钱以备走累时坐公交车、打车,或购买食物、水等必需品。现金不用多,最好多带几张10元和1元的零钱。

  老花镜、助听器。上了年纪,很可能看不清地上的障碍物,听不见车鸣声,这时,老花镜和助听器就可以帮上忙。

5老人吃东西噎着怎么急救

  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的痛苦表情;

  2、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指口腔;

  3、如为部分气道阻塞,可出现剧烈的咳嗽,咳嗽间歇有哮鸣音。

  老年人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各种诱因疾病之外,还应注意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饮酒宜少、心宜平静。

  有80%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病情急重。抢救噎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及时识别诊断,有否分秒必争地进行就地抢救。如抢救得当,可使50%的病人脱离危险。

  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