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

​老人手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医学上称这种老年人手发抖的现象叫做老年性震颤。它仅是一个症状,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这既是老人衰退的表现,也是一种病态的反映。显示为手抖,其实病根在脑中,多是大脑退行性变所致。那么,​老人手抖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 老年人双腿无力是什么原因 ​老人手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老人听力衰退60岁后比较明显 如何让老人越来越年轻 老人需按年龄调适睡眠时间

1 老年人双腿无力是什么原因

  急性发作——脑血管病变

  对于下肢无力首先要考虑的是单肢还是双侧,如果是突发的单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则要排除是否由脑血管疾病引起,因为脑血管疾病可能出现偏瘫。

  另外,双下肢无力也可能出现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一定要及时诊治。

  伴腰腿疼——腰椎管狭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无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虑腰椎的问题。因为腰椎管狭窄有可能压迫脊髓。

  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见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压迫到神经,伴有肢体麻木,最后也出现疼痛。建议先到医院做个检查再配合适量锻炼,尤其不可轻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损伤。

  踩棉花感——颈椎脊髓病变

  有的老人感觉双下肢没劲,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浅一步的。坐时间长了或站的时间长一点,就会觉得吃不消,好像随时都可能瘫倒。这时候要留意是不是颈椎的问题,需要到医院做一个霍夫曼征检查(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变的神经病理反射检查)。

  如果是突然两腿不能动,且有小便困难,要考虑是否突发脊髓病变,椎体压迫脊髓造成运动神经紊乱,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瘫痪。

  笨拙僵硬——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还可能表现为行动迟缓,患者也会感觉走路没劲,其实是迈不开步。这其实是由于帕金森出现的僵硬感,肌张力增高,走路不灵活。通常病情初发时,患者会感觉迈不开步子而且腿没劲,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迈开。

2​老人手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脑功能障碍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良,脑细胞衰退而影响生理功能。这多表现为微小动作的手抖,尤其写字时更为明显,多在一侧。粗活用力时的大动作,则不一定会发生颤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还会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手抖的症状会随年龄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这一类手抖治疗的重点在于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另外还需戒烟忌酒,做到清源治本。

  2、预期焦虑症。

  这种问题常常制造了一个使病人感觉到恐惧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担心工作有别人在场时手会发抖,结果别人来到你面前时,你的手真的在抖动了。在预期性焦虑症中,引起心理反应的症状的焦虑会加剧或导致症状的产生。而症状的出现又进一步强化预期性焦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你被封闭起来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见,你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3、小脑半球疾患

  可因肿瘤、小脑萎缩、脑供血不足而致。这一类手抖的特点是意向性震颤,即静止时不抖,运动时出现。令其指鼻尖时,手发抖且指不准确,同时还可合并眼球震颤、走路时呈醉汉步态、动作不协调,间或耳鸣、失聪等。此时,需作CT、磁共振或诱发电位等检查,可找出病源,及时正确地处理。总之,老人手发抖的病灶多在大脑,因此局部治疗如针灸、理疗的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理想的疗法是寻源根治。

  4、特发性震颤

  这种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主要表现是做精细动作时出现手抖,如写字、持筷子、扣纽扣等。情绪紧张、疲劳时手抖更明显,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时减轻或完全消失。喝酒后症状可减轻。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无其它异常,目前治疗这种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药物治疗。服药可以改善症状,停药后又复发,所谓“治标不治本”。特发性震颤进展非常缓慢或不进展,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5、帕金森病

  这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还伴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症状。如果不治疗,症状将越来越重。这种病需专科医生帮助诊治。也是脑内锥体外系疾患之一,病灶在大脑深处的丘脑基底节处,主要是缺乏多巴胺。典型的是一侧或双上肢,尤其是远端出现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抖动,紧张激动时加重,安静时消失,且动作迟钝、反应慢、关节僵硬、手脚不灵、步态不稳、语言不畅、抄写时字歪扭。此病确诊后可采用服药或手术方法,如服用左旋多巴、安坦以及行立体定向术,效果不错,但可复发。

  老人手抖如何治疗?

  知道了老人手抖的原因,那么如何来预防和缓解手发抖呢?老人手抖吃什么呢?

  注意用脑卫生,加强脑的锻炼,可推迟脑细胞衰老,延缓小脑萎缩的进程。适量运动,加强关节、肌肉锻炼,可以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使组织器官充满活力,有助于各关节、各肌肉群之间的相互协同运动,推迟衰老的进程。

  据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蚕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颤。家人可以适当给老人多吃这两种食物。另外推荐一些老人手抖食疗偏方:

  1、糯米红枣山药汤:糯米10克,红枣20枚,山药50克。将糯米、红枣、山药(切片)洗净一同人锅,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汤变稠时即可食用。糯米、红枣有补气健牌、补肾养血的功效;山药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以上食物合用,对防治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所致的颤证有较好的功效。

  2、参归猪心汤:人参3克,当归9克,猪心1个。猪心剖开洗净,将人参、当归装入猪心,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至猪心熟烂,去掉当归,吃猪心,嚼人参饮汤。人参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增强大脑的灵活性;当归有补血活血之功效;猪心能补心益气,同用具有宁心益智、健脑止颤之效。

  3、首乌当归鸡汤:何首乌、当归各15克,枸杞子、山萸肉各10克,母鸡1只。鸡宰杀去毛、内脏洗净。将上述四昧中药洗净,装入鸡腹中,放人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炖至鸡肉酥烂,加食盐调味,吃鸡肉喝汤,此款药膳具有补肾益智、健脑止颤的功效。

  4、百合龙眼煲鸡蛋:鲜百合50克,龙眼肉10克,鸡蛋两个,白糖适量。百合洗净,鸡蛋煮熟去壳。将百合与煮好的鸡蛋同龙眼肉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百合熟烂即可,出锅后加入适量白糖。龙眼肉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百合能润肺清心,防洽神经衰弱,鸡蛋富含蛋白质及卵磷脂,有补脑功效。

  老年人如果出现手抖症状,且日益严重,应该及时求医做适当检查,明确病因,正确治疗。如果仅仅是手抖治手,从表象处理,只能事倍功半。

3老人听力衰退60岁后比较明显

  老人因“听不到”变得孤独

  据估计,75岁以上的老年人70%-80%受到老年性耳聋的困扰。这是因为步入老年以后,身体器官功能逐渐退化,这种退化也会体现在听力上。武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胡海文说,临床上,老年性耳聋常常是以双耳缓慢性听力下降或伴耳鸣为主要特点。这类老人常常会把电视的音量开很大,家里人说话也很难听清楚,有的时候只有贴着耳说才能听到,而且语音辨别力低,即便是听着了也会听错了,以致造成交谈困难。

  然而,不少老年人认为,都一把年纪了,耳聋也就让它聋吧,没必要再检查治疗了。实际上,听不到后,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67岁的张伯伯 “听不见”已经有些年头了。以前的朋友都逐渐不来往了 ,社交圈子越来越窄,他自己常常是一个人不言不语,看起来十分孤独寂寞。家里人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带着他到医院检查治疗,被医生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医生建议戴助听器补偿听力。令病人及家属都想不到的是,在接受医生治疗建议后,张伯伯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可以与人交流了,甚至可以结伴外出旅游。

  胡海文说,老年人因为听不见,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喜欢出门,什么都积在心里,久而久之抑郁的情绪就来了。但如果这些听力不好的老年人,他们能接收到外界信息,与人交流沟通,心情舒畅,对于身心都是有益的事情。

  老年性耳聋尽早佩戴助听器

  “老年性耳聋一般在40岁左右出现症状,60-70岁听力下降明显。”胡海文指出,所以,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到医院的耳鼻咽喉科进行检查,由专科医生判断属于哪种耳聋及耳聋的程度,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目前,对于老年性耳聋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使这种听力损伤发生逆转,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提高患者的部分听力或减缓耳聋进展的速度,比如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神经营养剂或者是活血化瘀开气的中成药等。另外,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等,可减少耳聋的发生率和减缓耳聋的发展速度。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扩血管药物和增加能量代谢药物对延缓老年性耳聋可能有帮助,但要想听力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还须到医院请专科医师验配合适的助听器,而不可未经听力测试及专业医师选配,自行到市场购买助听器。一旦选配不恰当,会损伤原来剩余的听力,造成残余听力恶化。

4如何让老人越来越年轻

  活是指活动手指。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

  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调即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5老人需按年龄调适睡眠时间

  为此,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宜按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年龄差异适度安排。生理学研究认为,在通常状况下,

  60~70岁者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10 个小时

  70~80岁者每天睡眠时间应不低于10~11个小时

  80~90岁的老人每天睡眠时间需保证在11~12个小时(每上升一个年龄组档次,其睡眠时间递增1个小时为宜)。倘若一昼夜睡眠不足,次日应采取午睡的方式补救,以满足老年人睡眠时间的基础生理需要。

  老年人也不可恋床而嗜睡,中医理论认为,“久卧伤气”,故主张“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久卧多睡则身体软弱,丧气昏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