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脑血管疾病

老人咳嗽会引发脑缺血吗

咳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感冒等普通疾病,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咳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咳嗽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疾病,例如脑缺血。老人咳嗽会引发脑缺血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长寿老人防脑缺血常常喝姜枣粥 老人咳嗽会引发脑缺血吗 详解脑缺血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方法 老人脑缺血的病因 如何预防脑缺血

1长寿老人防脑缺血常常喝姜枣粥

  老人防脑缺血不妨喝姜枣粥

  姜枣粥的做法:取生姜10克切片,大枣6枚,小米60克,煮粥食用,每天1次,连吃2周。

  脑缺血是脑血管产生许多微小的血栓,造成供血不足所致。生姜中的姜酚具有活血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防止微小血栓形成。由于生姜性味辛温、发散,可使活血作用可通过经脉迅速上达脑部。大枣中所含的环磷酸腺苷及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修复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

  如何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1、积极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高黏度血症和心脏病等原发病。

  2、对有家族易感史者、患肥胖症者以及有上述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一般为3~6个月)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观察其血脂、血糖、血压、血液流变学以及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

  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劳逸结合,正确对待消极因素的刺激和提高自身应付情绪异常的能力。

  4.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豆制品,吃植物油,戒烟酒(可饮少量葡萄酒),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量(如散步和参加轻体力劳动)。

  5.有高黏度血症者可酌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有凝血障碍或胃溃疡等病者忌用)。

  6、如出现一过性的舌头发硬、吐字不清、嘴角或肢体发麻和/或无力、头痛头晕或原有的头痛头晕突有加重等情况时,提示脑血管供血障碍有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和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发展成为完全性缺血性中风,因而遗憾终生。

2老人咳嗽会引发脑缺血吗

  咳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感冒等普通疾病,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咳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咳嗽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疾病,例如脑缺血。

  咳嗽的“震撼”,有利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转复,如同给濒危病人一次心脏捶击或电击复苏的机会。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从中受益。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可能因为咳嗽而引起意识障碍,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四肢抽搐、瘫痪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咳嗽--脑缺血综合症。这种综合症可以数年、数月发作一次,也可能一天几次。鼻出血,脑出血的先兆。

  国外资料报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的中老年人,在发生鼻出血后的1-6个月内,有50%的人会发生脑卒中。专家们认为,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而这种出血在鼻腔血管尤为突出,常常先于脑血管发生破裂。昼夜血压差缩小,中风危险性增大。

  通常,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有一个低谷时间(夜间2—3点)和两个高峰时间(上午8-9点和下午2-3点)。高峰和低谷时的昼夜血压差应大于10个百分点。若差距渐渐缩小,相差只有0.6-3.3个百分点,将提示是发生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治疗措施。高血压标准改变与中风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提出1999年高血压诊断指导原则为高压(收缩压)大于17.33千帕(130毫米汞柱),低压(舒张压)大于11.33千帕(85毫米汞柱),就应诊断为高血压。之所以改变,是因为这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和中风。也就是说,血压大于17.33/11.33千帕(130/85毫米汞柱)已是中风的发病因素。当然,新的指导标准又强调说,不可以机械地看待这个原则。比如其对不常运动、身体肥胖。胆固醇又高的人,显然是危险因素;但是,对经常运动、体重正常、胆固醇又不高的人,即便血压处在稍高水平,也未必是危险因素。

3详解脑缺血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方法

  病人突然发病,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表现,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常使家人虚惊一场,但可以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一般在1~5年内可能发生脑梗塞。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负责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血管短时间医学上称“一过性” 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动脉负责供血的脑组织发生暂时性功能障碍。此病常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头晕、眼花、眩晕、耳鸣、走路不稳,严重时意识模糊、双目失明或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与感觉异常、莫名其妙地摔倒、说话不流利等。

  1、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在24小时恢复,无后遗症;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主要有:

  (1)偏瘫、偏身麻木,感觉减退,视力障碍,球麻痹;

  (2)眩晕、头痛、耳鸣、眼前发黑、面部麻木、四肢无力、饮水呛咳、说话不清。

  以上诸多症状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即完全恢复正常,少数病人持续到十几小时,但均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2、反复发作 以上临床症状反复出现。

  3、发病年龄 多在50岁以上,有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如此高危险的脑缺血该如何预防呢?发作频繁者,近期内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防止发生脑梗塞。

  (1)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

  (2)抗血小板积聚药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3)改善脑循环,用西比灵、脑益嗪。

  (4)其他如盐酸罂粟碱、维脑路通、中药都可选用。

  (5)脑CT检查如有微小脑梗塞病灶的,按脑梗塞治疗。

  (6)建议发作时或短暂发作后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然后针对病因治疗。

4老人脑缺血的病因

  关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目前还存在分歧和争论。多数认为与以下问题相关:

  1、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生及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发生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坏死,破溃形成溃疡。坏死性粥样斑块物质可排入血液而造成栓塞,溃疡处可出血形成血肿,使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使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是综合性的较长过程。

  2、微栓塞

  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由纤维素、血小板、白细胞、胆固醇结晶所组成的微栓子,循环血流进入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血液末梢,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3、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是脑血管病第3位的危险因素。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可能并发的各种心脏损害如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左心肥厚、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这些因素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栓子脱落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

  4、血流动力学改变

  急速的头部转动或颈部屈伸,可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晕,严重的可触发短暂脑缺血发作。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枕骨大孔区畸形、颈动脉窦过敏等情况时更易发生。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的病变可引起盗血综合征,影响脑部血供。

  5、血液成分的改变

  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蛋白质含量,以及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异常蛋白质血症、高脂蛋白质血症均可触发短暂脑缺血发作。

5如何预防脑缺血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

  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可口服或滴服,口服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常用剂量:培他定1 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3 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5)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可选用。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