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怎么办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必须先开放气道,解开衣领头向后倾,拳击心前区2~3次,观察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可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人工呼吸。

目录 心律失常怎么办 小儿五种心律失常要注意 手术治疗心律失常的好处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类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饮食保健

1心律失常怎么办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发作时治疗与预防发作,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除病因治疗外,尚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项:

  1、祛除诱因:

  消除各种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不要饮浓茶和咖啡;如果心律失常是药物引起的,要停用该药物。

  2、治疗病因:

  治疗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得到了矫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介导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会随之消失,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动过速就会得以终止。

  3、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1)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子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来分类(Vaugham Williams法),Ⅰ类药抑制0相除极,曾被称为膜抑制剂,按抑制程度强弱及对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不同影响,再分为Ⅰa,Ⅰb和Ⅰc亚类,分别以奎尼丁,利多卡因和恩卡尼作为代表性药物,Ⅱ类为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以胺碘酮为代表性药物;Ⅳ类为钙内流阻滞剂,以维拉帕米为代表性药物,近年又Sicilian Gambie分类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破坏致心律失常的病理组织,仅使病变区内心肌细胞电生理性能如传导速度和(或)不应期长短有所改变,长期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而临床应用时宜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熟悉几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包括半衰期,吸收,分解,排泄,活性代谢产物,剂量和副作用。

  (2)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既有紧急情况下的电复律,也有根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主要有:

  ①电复律(同步或非同步):包括最常用的体外电复律,外科应用的经胸心外膜电复律,经食管电复律,电生理检查时的心腔内电复律和ICD等,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用高压直流电短暂经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正常和异常起搏点同时除极,恢复窦房结的最高起搏点,为了保证安全,利用患者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放电,避免易惹期除极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称为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房扑颤,心房颤动,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治疗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则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

  ②电刺激法:是一种经食管或心腔内快速刺激而终止心律失常的方法。

  ③起搏治疗: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

  ④导管消融:该法发展较快,治疗的范畴和适应证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3)机械治疗:比如刺激迷走神经,压迫眼球,刺激咽部等。

  (4)手术治疗:包括旁路或慢通道切断,长QT时的交感神经节切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治疗等。

  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

  对严重而顽固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反复发作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显著循环障碍,心源性猝死复苏存活者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率极快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张经临床电生理测试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后,静脉内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根据药物抑制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判断其疗效而制定治疗方案。

  预后: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但QT延长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易演变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不佳;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很快时,除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改变外,还有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能,但大多可经直流电复律和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因而预后尚好,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立即威胁病人的生命,房室结内阻滞与双束支(三分支)阻滞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有显著差别,前者预后较好而后者预后恶劣,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但如基础心脏病严重,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2小儿五种心律失常要注意

  儿童的心律失常患病率有增多趋势,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则是医治心率失常的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医疗实践中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心律失常门诊”目前每年完成上百例射频消融,成功率达到90%,最小年龄1岁。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节律发生了异常改变,快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的心律失常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以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

  宝宝五种心律失常要警惕

  近年来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儿童的心律失常患病率有增多趋势,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则是医治心率失常的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医疗实践中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心律失常门诊”目前每年完成上百例射频消融,成功率达到90%,最小年龄1岁(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手术于2-3小时左右完成,患者三到五天即可出院。

  下面几种情况可用心导管射频消融来进行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慌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检查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症:

  大部分平时普通心电图就可明确诊断,如伴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则应行射频消融。

  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

  心慌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心力衰竭。发作时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心慌时常伴有头昏,有时有晕厥。

  室性早搏:

  症状明显、频发室性早搏或经药物控制不佳者。

  专家特别指出:儿童的心脏无论心房还是心室,其厚度都远小于成人,加上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X线十分敏感,极易受损。这一系列特点决定了采取儿童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必须去正规的儿科专业医院。

3手术治疗心律失常的好处

  一方面,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标测方法不同,包括传统的两维标测方法和近十几年来普遍使用的三维标测方法。所谓标测,是将心脏复杂的电生理信息和解剖结构的关系展现在手术医生面前,术者根据经验确定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心脏电生理检查是心动过速经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的关键。即使对于最简单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果导管消融不成功,最常见的原因是对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不认识,如Mahaim 或PJRT等;另外一个常见的失败原因是对心动过速相关的心脏解剖变异认识不足。

  两维标测多使用X线来判断标测和消融导管的在选择内的解剖部位,通过多导心脏电生理仪记录体表和腔内心电图。这一标测方法对指导普通类型室上速等心律失常消融,成功率较高,但对复杂性心律失常,两维标测提供的信息则不够详细和准确。

  三维标测能把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和立体的三维解剖位置关系联系起来,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医生。心脏三维标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复杂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例如了解心动过速的机制是折返还是局灶性异位兴奋性升高,以及折返环路和异位兴奋灶的部位等。另外,三维标测由于可提供立体的心脏电解剖信息,也可准确指导成功导管消融,尤其适用于复杂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

  另一方面,射频消融的导管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早期消融导管的远端电极长度与近端电极一样均较小,术中损伤也较小,但彻底清除异位兴奋灶或折返环路的几率也小。后来,用得比较多的是远端电极相对较长的消融导管,俗称“大头”导管,有3.5毫米、4毫米和8毫米等不同规格,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前两者。近10年来,临床上还开始用一种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因为消融主要的机理是利用热能清除异常心肌组织的电活动。但有时这些热能都聚集在心肌表面,而要消融的是深层心肌部位则加热不够。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产生局部热能的同时,会向“大头” 周围喷洒冷盐水(多数情况下是和室温一样的盐水,但相对于体温而言则是“冷盐水”)。这样能给消融导管远端与局部心肌组织表面降温,让能量进入更深一层,提高消融的有效性。最近消融导管的进展是压力导管的临床应用,成功消融的关键除与消融的能量和温度有关外,另外一个重要参数是消融导管远端与心肌组织间的压力。在输出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融导管远端与心肌组织间贴靠不好、压力太小,不能达到有效消融的目的;如贴靠过紧、压力过大又容易产生“气化” (pop)现象,增加心肌穿孔的风险。压力消融导管的应用,可以为术者提供实时的消融导管远端与心肌组织间的压力信息,有利于术者及时调整导管,使压力尽可能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经导管射频消融的进步是多方面的,除了标测技术和消融导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外,我们对心律失常的疾病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和深入,对多种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理的认识也越来越完整和透彻,医生对各种心动过速的标测和消融的临床经验也在逐渐积累,所以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也在慢慢越来越广。

4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

  症状

  很多心律不齐都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有症状,一般为下面几种:

  1、心悸(一种患者自身能够感觉到的心跳变快加重)

  2、心跳缓慢

  3、不规则心跳

  4、心跳之间心脏暂停。

  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多伴有一些症状,常见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抽搐、昏迷等。轻微的心律不齐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病因

  心律不齐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如:

  1、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例如:钾。钠。钙)不平衡,内分泌失调,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2、情绪: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因影响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心律不齐。

  3、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4、药物:除了部份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齐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剂量时,也会造成心律不齐。[2]

  中医治疗病因病机

  心律不齐的治疗发生了重大改变治疗心脏病临床重大发现:心律不齐一定要从脾(胃)论治, 1 心与脾(胃)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心属火 ,脾(胃)属土,二者之间存在着火土相生的母子关系,相互滋生,相辅相成。有云“子能令母虚,母能令子实”。2 “心脾(胃)同治”的同步性与治脾(胃)愈心的实践性“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衰则诸病丛生,心气、心血失养,心病乃生,故有“心胃同病”之说。对于心病,一定要病人注意调理脾胃,切忌膏梁厚味、勿令饱餐等,即便是心力衰竭的病人,也不忘健脾和胃导滞之法,确可在心病治疗上收功,远比心病只从心来治效果高出许多。3 重视脾胃升降治疗心病的重要性“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升降出人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然过程。即脾(胃)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化,扰乱脂质代谢,聚而生浊,或为湿热,或为痰湿,浊痰交织,滞而化癖,阻碍心机不能运转,成为所谓“痰湿阻滞心脉”的“胸痹”证。因此,升降脾胃,阻断病理形成,可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其病位在心,但其根在脾。不言而喻,升降脾胃愈心病的重要意义就寓于其中。而大多中药通过补气利水是有欠缺的,治标不治本。4 心脾(胃)同治中“标本缓急”的从属性无论从病因,还是从治法上,中医学均认为:心病发生多由脾胃病在先。这是因为“脾(胃)为生痰之源”。心虽主血和脉两个方面,但只有脾(胃)运化与升清正常,血的化生之源不断,脉管得养,血质正常,无浊痰湿热之邪漪溜于体内,才能使心的功能活动正常,反之则脾(胃)病及心。现在研究表明:脾胃功能失司,化浊生痰,痰热与痰湿互结,促成新陈代谢紊乱。血管失去营养,脆弱而失去了弹性,痰浊粘腻,阻遏气机,气滞则血流不畅,导致心脉不通。这样不仅形成痰浊~气滞~血瘀,而且血瘀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使脂质代谢更加紊乱~血脂升高~血粘度升高~血管壁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一步加重,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绞痛等。究其原因,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为诸多原因之重。再者如心悸,胸闷,胸痛,健忘,失眠,神昏,澹语,心下痞,忧思,晕厥、浮肿等心系诸病证,无不涉到脾(胃)者,而且多为脾(胃)病因在先。在治法上先使脾胃健,再活血化瘀法,实为“标本同治”,更有利于机体内有害物的清除(氧自由基),使血脂,血粘度降低,心肌供血状态改善,血栓形成的不利因素消除。此治法可谓心脏病防治学上的又一进步。如果一个劲地化瘀或补气或利水,伤胃伤了元气,治标不治本,怎能治好心病?况且老年人大多胃气衰败,一定要先固胃气,方可治愈心脏病。

  (1)心神不宁证

  证候:心悸心慌,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舌苔薄白,脉象虚数或结代。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定搏汤。

  常用药物:枣仁30克,石菖蒲15克,龙眼肉20克,珍珠母30克,丹参3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五味子15克,黄芪20克,麦冬12克,茯苓15克,合欢花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珠珀散、心脑宁口服。

  (2)气血不足证

  证候:心悸短气、活动尤甚,眩晕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剂:双补汤。

  常用药物: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黄精15克,山药30克,当归15克,杭芍20克,川芎12克,龙眼肉20克,枣仁30克,远志12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归脾丸口服。

  (3)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滋阴安神汤。

  常用药物:党参3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2克,桔梗12克,当归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珍珠粉3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短气,头晕乏力,胸痛胸闷,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补气养阴汤。

  常用药物: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山药30克,黄精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5克,熟地20克,莲子心10克,玉竹12克,首乌20克,枸杞15克,龟板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枣仁丸、珍珠丸口服。

  (5)痰火扰心证

  证候: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剂:清火化痰汤。

  常用药物:竹叶12克,黄芩10克,栀子12克,胆草12克,胆南星10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枳实12克,黄连10克,大黄3克,全瓜萎15克,天竺黄12克,水煎服。蛇胆丸、清开灵口服。

  (6)心脉瘀阻证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见唇甲青紫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剂:逐瘀汤。

  常用药物:丹参30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泽兰12克,坤草20克,三棱12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丸、逐瘀丸口服。

  (7)心阳不振证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细数。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剂:补阳汤。

  常用药物:人参10克,熟附子10克,姜黄12克,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煅龙骨30克,煅牲蛎30克,琥珀5克,黄芪30克,黄精15克,吴茱萸10克,白术12克, 茯苓15克,芍药20克,水煎服。桂附丸、补心丸口服。

5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类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疾病,而射频消融就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最经典的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是一个终生疾病,使用经导管射频消融可以达到根治。对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如没有心肌病、心梗等)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也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一大类可采用经导管消融的疾病,也是比较多发的疾病,就是房颤。这是一个老年人易患的病,平均患病年龄在七十余岁。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但在60岁以上人群中达5%,80岁以上可能达10%,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房颤的一个主要危害是容易反复心慌,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易患卒中。一旦有房颤,卒中的风险就会升高五六倍,且与房颤相关卒中的预后非常差,30天的死亡率达 25%,而且还有很高的致残率。此外,房颤容易引起心衰,两者一旦合并存在预后也较差。但房颤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药物治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若想用药物来预防房颤发生,疗效则非常不理想,且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不改善预后。这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2年“欧洲房颤治疗指南”进行了要点更新,明确指出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推荐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若更愿意接受导管射频消融而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也可将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第三大类可采用射频消融的,是反复发作的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在心房内有小折返运动,在准确标测后进行消融可得到根治。心房扑动是心房内存在大环路,电流在环路上不停转圈。经导管射频消融可以阻断环路,从而根治房扑。

  第四大类是室速。临床最常见的是流出道室速。流出道是心室向肺动脉或主动脉过渡的结构,该处起源的室速称为流出道室速。针对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或左室流出道室速、若反复发作,都主张做消融。左室间隔部特发性室速导管消融的疗效也较理想。但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远不是一线的治疗方法。因为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存在,室速发病的基础也在不断进展,再加上心室肌较厚、心内膜面肌小梁发达均增加成功消融的难度。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后完全不复发的几率较小,而如果一旦复发的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就可能使患者处于危险中。因此,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应置入体内自动转复除颤器(ICD),保障及时识别和终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室颤。在已置入体内自动转复除颤器和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室速仍然反复发作可考虑行导管消融,以减少室速的发作。如果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先用药物治疗,经药物治疗后室速仍反复发作,才可能尝试导管消融。

  第五,经导管射频消融在房早和室性早搏方面的应用也在探讨中,尤其是最近10年,射频消融用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获得较多的临床研究肯定。若患者症状明显、室性早搏发作频繁,经药物控制不佳者,不管有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均可采用射频消融。

  但室性早搏到底多少是频发,有行经导管消融的指证?这个定义还未明确。一般认为,室性早搏超过10%或20%,时间长了,会诱发心衰或加剧患者的心功能恶化。所以室性早搏能不能做消融,首先要看早搏是否超过患者总心率的10%还是20%,其次看有没有症状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再次看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如果症状明显,早搏超过10%也可做射频消融了。

  最后,近来的研究提示,针对一些少见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多形性室速或室颤患者,也可以进行射频消融。一些特发性室颤是由室性早搏引起,若能去掉早搏的发生,那室颤发作也能减少或消失。另外一个临床研究进展是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行右流出道心外膜和/或心内膜消融,可减少或预防多形性室速和室颤的发生。对于这两类患者在进行射频消融时,要联合使用ICD治疗,因多形性室速和室颤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一旦处理不及时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6心律失常的饮食保健

  心律失常患者宜食:

  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心律失常患者忌食: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5、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