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补啥”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以动物脏器来调补身体的方法。它来源于中医治疗学中的食疗法,食疗法在商朝的《汤神论》中已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更是对其功效及应用进行了详述。真的可以吗?接下来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常见的五种美食暗藏杀机
1、水煮鱼辛辣油腻
水煮鱼味重油多,高脂高盐。太过辛辣的食物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严重时会诱发溃疡。
专家建议:
吃辣味食物前可先喝杯酸奶,这样可在胃里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辣椒刺激。吃时可放一片面包或馒头,先把鱼肉上的油吸出,避免摄入过量的脂肪。
2、骨汤拉面高油高盐
拉面味道浓郁、汤美味浓。其实高脂高盐,常吃会导致肥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
吃拉面最好不要喝汤,因为脂肪主要在汤中。点餐时可搭配一份绿叶菜,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脂肪吸收。
3、日本寿司升糖快
日本寿司如果蘸太多酱油,会摄取额外盐分。做寿司用的日本珍珠米,升糖指数高于一般大米,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专家建议:
用筷子蘸酱油抹在寿司上吃,能减少盐分摄入。寿司品种多样,含有沙拉酱的热量高、盐分大,最好不要选。
4、果粒酸奶含糖量过高
果粒酸奶中加入的多是罐头水果,含糖量高。
专家建议:
最好选购原味酸奶,如果喜欢喝有果粒的,可以自己加入一些新鲜水果。
5、珍珠奶茶添加剂多
珍珠奶茶的滑腻口感,是靠添加植脂末实现的,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摄入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2餐桌上8种肉千万别吃
鸡头不能吃
我国有句民谚:十年鸡头胜砒霜。为何鸡越老,鸡头毒性就越大呢?医学专家分析,其原因是鸡在啄食中会吃进有害的重金属物。
猪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
食用时应易除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则易感染疾病,危害健康养生。
鱼黑衣不能吃
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禽尖翅不能吃
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
鸡脖不能吃
鸡脖鸭脖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气管。这里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胆固醇,所以最好不要吃这些部位。
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鱼“黑衣”不能吃
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羊悬筋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畜三腺不能吃
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
兔臭腺不能吃
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紧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肠两侧壁上的直肠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除去,则会使兔肉难以下咽,肾虚患者也要注意。
3如何吃素食才不会影响健康
知道吃素的好处后,现在或许你又开始担心不能得到肉类才有的营养素了。其实,只要吃素时能选择多样化的菜式,不偏好某种菜,一样能摄取到足够的营养。另外,人体对肉类的吸收也较好,吃素者因减少了肉类的摄取,在饮食上就更需要掌握几项原则:
1、应以全麦面包、胚芽面包、糙米等代替白米饭、白面。
2、肉类蛋白质含量高,但豆类如黄豆、毛豆、绿豆,或豆腐等豆类加工品亦含丰富蛋白质,可补充因未摄食肉类而缺乏的部分营养,且多吃豆类无胆固醇过高之忧。
3、多摄取腰果、杏仁等核果类,其丰富油脂可补充人体所需热量。
4、青菜最好能有四五种变化,肉类所含铁质可经由多摄取高铁质的水果如番茄、猕猴桃、葡萄来补充。
5、别为了让素食更有味而多用油脂来烹调,应掌握素菜清淡、少盐、少糖的原则,如此才符合素食之健康取向。
6、吃素者易缺乏维生素B,多吃综合维生素可予以改善。爱美的女性想靠吃素来维持苗条身材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如果你烹调方式不正确,用油过量,或是尽挑些油炸类如炸豆腐皮,或是甜食类如绿豆糕来食用,尽管这些食物都是素食,但其高油高糖会让你想不发胖都不行。
4“吃啥”真的能“补啥”吗?
一、吃肝补肝肝病患者不宜
肝脏是人和动物最大的解毒器官,动物体内的各种毒素,大多要经过肝脏来处理,从市场买回的动物肝脏大多暗藏着各种毒素,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难以及时分解掉这些毒素,这就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病的康复。肝脏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化学加工厂”,可产生多种激素、抗体和免疫细胞等,动物肝脏内含铜量也很高,而这些物质肝病患者食用后,无疑会受其害。因此,肝病患者是不能吃肝补肝的,日常饮食也应少吃肝为佳。
二、以脑补脑老人不宜
老年朋友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健忘,中医认为这多半是因为肾气逐渐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而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猪脑可起到补益大脑的作用,因此,许多老年人热衷于“吃脑补脑”。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而老年人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动脉硬化等问题,过多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等疾病。因此,老年朋友在补脑时不妨选择核桃、黑芝麻、鱼肉等食物来代替猪脑。
三、以血养血老少皆宜
血液是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民间常常用各种动物血液治疗贫血或血虚,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食疗方法。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且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黑木耳、海带、芝麻等,虽含铁量也较高,但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多在10%以下。与牛血、羊血等相比较,猪血的含铁量最高,每100克猪血中的铁为44.9毫克,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食疗佳品。此外,猪血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的也接近,非常容易被机体利用,特别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5 各种食物的口感最佳温度
泡茶。泡茶的最佳水温是70℃-80℃,这样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咖啡碱、鞣酸等不遭破坏。茶泡好后应该把热茶保持在65℃。
饮水。平时饮水、漱口的水,最佳温度是35℃-38℃,这样的水温对口腔、牙齿刺激最小。开水冷却到12℃-17℃时,喝起来最爽口。
喝汤。汤类在60℃-65℃时味道最好。这时,汤内的“实料”和水分才能交融,调料才能充分发挥其中的味道,口感比较好。
煮牛奶。牛奶不宜高温久煮,一般60℃-70℃时,就能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且味道鲜美。这是因为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蔬菜。从保留营养素的角度来看,生食、快炒、蒸、炖、微波等烹调法较佳,相对的煎、煮、碳烤、油炸等均不适宜。蔬菜在60℃-80℃时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煲汤时,汤中蔬菜不宜烫太久,避免维生素C遭到更多破坏。食用蔬菜以50℃-60℃最佳,口感最好。
肉类。肉类食品在70℃-75℃时最为香美鲜嫩。整只家禽要达到82℃,最厚的肉才会熟透。碎肉在处理的过程中细菌最容易散布,所以至少要到71℃才安全。
冲蜂蜜。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60℃。如果用沸水来冲蜂蜜,不仅改变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还会使蜂蜜中的酶变性。
炸海鲜。炸海鲜的出锅温度应在90℃左右,食用温度应为70℃,这样既不太烫,味道又最鲜美。煎炸海鲜的油温过低时,未熟的海鲜不卫生,易引起腹泻。但温度过高时,会凝固海鲜类所含的蛋白质,使其变得不易消化。
吃西瓜。吃西瓜以8℃-10℃为宜,低于此温度,就尝不出真正的又甜又沙的味道和口感;高于这个温度,不仅易变质,还不能解渴。
冷饮。冰棒等冷饮在0℃-6℃之间品味最佳,而冰淇淋则在6℃时入口最爽;汽水在3℃-5℃时喝起来舒心怡神;喝果汁的最佳温度为8℃-10℃。果汁加冰虽然时尚,但容易刺激肠胃;加热则不仅破坏原有的口感,还容易使果汁中的维生素成分破坏。
品酒。红葡萄酒最适合的饮用温度是18℃左右,当然依季节的变换,适合饮用的温度也会改变。但是差别应在2℃左右。啤酒在夏天饮用以6℃-8℃最为清口宜人,冬天10℃-12℃时最醇美。
放味精。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时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焦化,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