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老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酸本身就比较多,如果空腹食用一些含鞣酸或其他有机酸多的水果(如柿子、橘子)水果,很容易诱发胃病发作。空腹不能做什么?一起看看。
目录
1空腹食用什么水果易诱发胃病?
水果的酸味来源与它所含的有机酸,主要以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为主,此外还有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能促进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天冷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老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酸本身就比较多,如果空腹食用一些含鞣酸或其他有机酸多的水果(如柿子、橘子)水果,很容易诱发胃病发作。
有机酸因水果种类、品种和成熟度不同而异,味道酸的、成熟度差的含有机酸多,西红柿、柿子、橘子、山楂等都水果含有机酸多,不能空腹吃。
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果胶、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如果空腹吃,这些成分容易与胃酸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一旦这些块状物将胃的出口——幽门堵塞,就使胃内的压力升高,造成胃扩张而引起胀痛。
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柿子所含鞣酸在空腹时遇到胃酸凝结难以溶解的“柿石”。 含鞣酸较多的还有石榴、山楂、葡萄、黑枣等。
桔子:桔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时吃桔子,会刺激胃粘膜,产生胃胀、反酸。
山楂:山楂具有行气消食作用,若空腹食用,山楂中含大量的果胶和单宁酸,不仅会增加饥饿感还会加重胃病。
从消化吸收效果来讲,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为好,可避免食物一次性集中摄入过多,造成腹胀和能量过剩。吃水果后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也会与果胶和单宁酸形成沉淀物,两者食用时间最好间隔两个小时。
2空腹时不宜做的事
1.空腹时不宜喝牛奶:早晨空腹喝牛奶好吗?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有在摄入淀粉类食物后,才能不作为热量被人体消耗。
2.空腹时不宜吃山楂:因为山楂味酸,能行气消食。在空腹时吃会增加饥饿感,有胃病的朋友,还会加重胃痛等症状。
3.空腹时不宜吃红薯:因为红薯里的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的胃酸而导致烧心等。
空腹时不宜喝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有在摄入淀粉类食物后,才能不作为热量被人体消耗
4.空腹时不宜吃柿子:容易引发胃溃疡等疾病。
5.空腹时不宜吃橘子:因为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有机酸会刺激人体的胃黏膜,使脾胃满盈、打嗝、反酸。
6.空腹时不宜吃香蕉:因为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镁,人在空腹时食用容易使血液中的镁含量增加,引起血中电解质比例失调有损健康。
7.空腹时不宜饮浓茶:这样容易刺激到胃肠而引起人心慌头晕等症状。
8.空腹时不宜饮酒:在空腹时饮酒,特别是度数高的烈性酒,会严重刺激到人体的胃黏膜,诱发各类胃病的发生,由于酒一到胃里没有其它食物的中和会迅速被胃所吸收,造成急性酒精中毒。
3 各种食物的口感最佳温度
泡茶。泡茶的最佳水温是70℃-80℃,这样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咖啡碱、鞣酸等不遭破坏。茶泡好后应该把热茶保持在65℃。
饮水。平时饮水、漱口的水,最佳温度是35℃-38℃,这样的水温对口腔、牙齿刺激最小。开水冷却到12℃-17℃时,喝起来最爽口。
喝汤。汤类在60℃-65℃时味道最好。这时,汤内的“实料”和水分才能交融,调料才能充分发挥其中的味道,口感比较好。
煮牛奶。牛奶不宜高温久煮,一般60℃-70℃时,就能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且味道鲜美。这是因为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蔬菜。从保留营养素的角度来看,生食、快炒、蒸、炖、微波等烹调法较佳,相对的煎、煮、碳烤、油炸等均不适宜。蔬菜在60℃-80℃时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煲汤时,汤中蔬菜不宜烫太久,避免维生素C遭到更多破坏。食用蔬菜以50℃-60℃最佳,口感最好。
肉类。肉类食品在70℃-75℃时最为香美鲜嫩。整只家禽要达到82℃,最厚的肉才会熟透。碎肉在处理的过程中细菌最容易散布,所以至少要到71℃才安全。
冲蜂蜜。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60℃。如果用沸水来冲蜂蜜,不仅改变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还会使蜂蜜中的酶变性。
炸海鲜。炸海鲜的出锅温度应在90℃左右,食用温度应为70℃,这样既不太烫,味道又最鲜美。煎炸海鲜的油温过低时,未熟的海鲜不卫生,易引起腹泻。但温度过高时,会凝固海鲜类所含的蛋白质,使其变得不易消化。
吃西瓜。吃西瓜以8℃-10℃为宜,低于此温度,就尝不出真正的又甜又沙的味道和口感;高于这个温度,不仅易变质,还不能解渴。
冷饮。冰棒等冷饮在0℃-6℃之间品味最佳,而冰淇淋则在6℃时入口最爽;汽水在3℃-5℃时喝起来舒心怡神;喝果汁的最佳温度为8℃-10℃。果汁加冰虽然时尚,但容易刺激肠胃;加热则不仅破坏原有的口感,还容易使果汁中的维生素成分破坏。
品酒。红葡萄酒最适合的饮用温度是18℃左右,当然依季节的变换,适合饮用的温度也会改变。但是差别应在2℃左右。啤酒在夏天饮用以6℃-8℃最为清口宜人,冬天10℃-12℃时最醇美。
放味精。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时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焦化,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4教你如何限制盐的摄入
少吃盐等于补钙
我国是一个高盐饮食国家,用盐量居世界之首。提到盐,人们过去只想到口味问题,却没有和疾病联系在一起。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食盐过多正是导致高血压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其中包括通过各种途径(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日前,英国科学家还研究发现,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这就是说,少吃盐就等于补钙。他们指出,少吃盐是补钙最经济实惠的方法,也是对健康最有益的方法。
教你如何限制盐的摄入
中国人长期以来用盐多,使味觉变得麻痹,导致盐的用量离健康指数越来越远。世界卫生组织把日荐摄盐量限制在5克,虽然短期看来不太现实,但大家应有意识接近这个健康指标。慢慢调整麻痹的味觉,味觉灵敏度就能逐渐提高了。
限盐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即烹调时应尽量少放盐和含盐调味品,在此,几位专家教给大家一些小窍门。
专家说,除了使用限盐勺外,大家还可掌握“两盖盐”法则。刚开始每天吃一啤酒瓶盖盐(不超过10克),适应后换成每天一牙膏盖盐,约4.5克。
做菜时,用酱油、豆酱、芝麻酱调味,或用葱、姜、蒜等香料提味。5克酱油、20克豆酱所含的盐分才相当于1克盐,而且做出的菜比直接用盐味道更好。
5进食少量多样营养更均衡
按照以下方式方法,将食品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餐饮市场上,吃肉有“肉宝”,烧烤有“辣椒素”,做鸭脖子有“香膏”等,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大家尽可能少买或不买鸡、鸭、鱼等肉类熟制品或半加工食品,越是精加工的越不安全。尤其是不要购买无证摊贩的散装熟肉制品,比如亚硝酸盐同时兼有杀菌剂和发色剂的双重功能,如果不法商贩把它添加于腐败变质的肉类中,它与肉中的腐败分子“胺类”结合,就会形成一种强致癌物亚硝酸胺,危害不小。同时无证摊贩也常用重味如麻、辣、咸等,来掩盖肉食的腐败变质等问题,一定要当心。因此,建议大家将新鲜鱼肉买回家自己烹制,这样安全些。
摄食时少量多样
别因为喜欢吃什么,就经常不断地吃。少量多样地吃,不仅可使人营养更均衡,也可避免某些有害因素对人体产生危害。拿食用油来说,因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同,可轮换食用。如豆油不饱和脂肪酸很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略低,而花生油单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略低,两者换着吃更安全、营养。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那就要对食品进行彻底杀菌。如武汉市曾有检测发现,大多数馒头都因含有大肠杆菌而不合格。但如果买回馒头后再在家里通过高温加热,就会减少危害。
学会挑选安全食品
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也是规避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法宝。比如目前市场上往蜂蜜中掺杂物作假的现象不少,通过看外观的方法鉴别真假蜂蜜简单易行:真蜂蜜透光性强,温度较低时会结晶;取少许沉淀物,用手捏一下就化为黏稠液态,表明是葡萄糖结晶属真蜜;而掺白糖的假蜜要么无结晶,要么结晶后的沉淀物很硬,连筷子都插不进去,用手捻时也不会化掉。工作忙碌的人们到大型超市、商场购买熟肉制品时,若没有包装,除看颜色、闻气味外,还要用手摸,如果表面不干燥且粘手,说明该肉不新鲜。
多吃新鲜果蔬更安全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富含VC及天然抗氧化、抗癌成分,对健康十分有利。虽然不排除果蔬里含有一定的农药和化学制剂,但是通过用盐水浸泡等方法,还是可以减轻毒害的。果蔬一定要新鲜,否则难有效果。挑选新鲜蔬菜时,也别买那些不断洒水的,虽看上去水嫩新鲜,但因为水分在被蔬菜吸收的同时,其表面的农药化肥成分也再一次被吸收进去,即使清洗也难以洗净,因此购买蔬菜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