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低温度的情况下,肉品表面的细菌并不会被完全冻死,只是活力被暂时抑制住了。一旦肉品被从低温环境下取出,细菌就会重新获得有利于其生长的环境。先进行冰箱冷冻,取出后进行解冻,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怎么做?一起看。
目录
1食物巧搭配增营养添风味助消化
食物可分为五大类,如粮谷类、肉类、豆类和奶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油脂类,各有功能和作用,单食用某一类食物其营养成分都是不全面的,必须相互搭配才能得到均衡营养。我们来看看一些有促进作用的主要搭配:
主食搭配豆类:主食的蛋白质不是优质蛋白,其中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不合理,赖氨酸含量低而蛋氨酸相对较高,而豆类蛋白质中却是赖氨酸高蛋氨酸较低,二者搭配可明显提高蛋白质的品质。主食搭配肉类也可起到相同效果。
油脂与蔬菜,蔬菜除了提供少量的糖类和膳食纤维及维生素C外,还有许多其它有利于身体的物质,如深色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黄酮类物质等等,它们均属于脂溶性物质,生吃或者水煮的吸收率会很低。
至于具体食物间的的搭配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看看下面的例子:
奶+茶:很多人都会认为牛奶加茶的搭配会影响其营养的吸收,的确,茶叶中含有的茶碱可以同牛奶中的钙结合产生沉淀物,从而降低了牛奶的补钙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喝奶茶主要是为了风味。其实,钙结合茶碱后,奶茶会没有那么苦涩,喝起来更易入口。
吃辣椒时喝牛奶,这个搭配同营养无关,是因为辣椒中的辣味物质辣椒素是脂溶性物质,牛奶可带走部分,因而减少口腔中辣的感觉。
月饼和茶:很多人吃月饼时会喝点茶,觉得吃后没有那么饱胀,因此认为喝茶可以促进月饼的消化。喝茶减轻吃月饼的饱胀感,效果是有的,但是在功能理解有误。喝茶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食物的排空机会,从而减轻腹胀。但是食物能否消化吸收却与茶无关。
2七个饮食方法让你短命
1.进食过快:
危害: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
建议:应该细嚼慢咽,预留多点时间用来进餐。
2、不食早餐:
危害: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
建议:早餐食物尽量做到可口、开胃;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体积小,热能高;制备省时省力;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干稀搭配,荤素兼备。如果时间真的赶,可以带些饼干什么的充饥。
3、晚餐太丰盛:
危害:傍晚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为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使血糖转化成脂肪凝结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丰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来。同时,持续时间通常较长的丰盛晚餐,还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4.饮水不足:
危害:导致脑老化;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
建议:多喝水,勤上洗手间。
5.果蔬当主食:
危害: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营养失衡,甚至引发疾病
建议:在使用水果当主食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
6.餐后吸烟:
危害: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时吸十支烟的总和。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进入“最佳状态”,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时更容易进入人体。
建议:全面戒烟。
7.保温杯泡茶:
危害:茶叶用80℃左右的水冲泡比较适宜,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高温的水中,就如同用微水煎煮一样,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使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
3享受美食也要留个心眼
应酬的时候,双方往往为了尽到充足的商务礼仪,要在饭菜上体现得比平常隆重一些,菜品也大多比平常精致一些,场合也正式一些。尽管我们吃得并不自在,但对于对方的盛情,我们也不好拒绝。因而我们往往比平常吃的多,菜品搭配上也往往容易失控。
甚至有时候聊到尽兴,我们往往先爽了以后再说,大吃大喝满足了肚里的馋虫。很多上班族由于比较关注健康,尽管平常制订了详细严密的饮食计划,可一到晚上应酬的时候,就全线崩溃;禁不住对方几句劝说,再加上桌上一盘盘精致的菜品,又跌回暴饮暴食的怪圈中。
实际上,我们日常的进食行为是由一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所精密控制的;换句话来说,我们的身体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个周密的安排。整个系统涉及由大脑到胃肠在内的所有消化器官。在大脑底部中央的位置,有一个被称为下丘脑的结构。
下丘脑的一个重要生 理功能就是作为脑部和消化器官的信息交换中枢,调节食欲。下丘脑中有两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控制饱足和进食。摄入的食物在经过口腔咀嚼,快速通过食道后,会依次进入胃和肠道。生理学研究发现,这些消化器官可不仅是被动地容纳食物,而是不断主动地向下丘脑反馈信 号,参与整个进食过程。消化道内遍布神经网络,能够实时监控食物的总量和组成,并将信息快速传送到下丘脑,供其做出判断。
同时,消化道内皮细胞能够感受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并分泌特定的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循环传至大脑。虽然其中还有很多机制我们尚不清楚,但正是这样一套调节系统支配着我们定时定量地享用三餐,为日常各项活动提供营养保证。
暴饮暴食则打破我们身体长期制定的计划,使消化道功能失调,下丘脑也无法及时感知食物变化,发出正确的指令。这就使得大量食物堆积在胃肠道中,无法得到及时消化。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和有害物质,它们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同时吃得过多过快,还可能会造成急性胃扩张,引起胃痛。“吃多了撑死”的故事可真不是危言耸听。另外,大量进食会促进消化液的不断分泌,从而加重胰腺的负担,使得十二指肠内压力升高,会大大增加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发生风险,这些器官炎症病变引起的痛苦可真的是难以名状的。
4肉制品不要反复冷冻啦
肉制品不要反复冷冻啦
近日,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称肉类反复冷冻解冻后,会加快肉类腐败变质,增加细菌含量。针对这种说法,央视记者找到上海一家实验室,将从市场上买来的鲜肉,在五天中,先进行冰箱冷冻,取出后进行解冻,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经过反复四次冷冻和解冻后,最后一次测得的结果,是最初没有冷冻时测试结果的15倍左右,很令人吃惊。
反复冷冻再解冻,是有可能出现菌落总数增加的情况的,而根据实验所处具体环境的不同,菌落总数增加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不能说就一定会增加15倍或其他倍数。
在极低温度的情况下,肉品表面的细菌并不会被完全冻死,只是活力被暂时抑制住了。一旦肉品被从低温环境下取出,细菌就会重新获得有利于其生长的环境。
而在这种过程中,有一个因素尤其有助于细菌繁殖。在冷冻过程中,肉品中的水分会形成很多细小的冰晶,反复多次冷冻和解冻会导致冰晶不断长大,这些冰晶会刺破细胞膜,导致细胞中的液体流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肉解冻后会有少量液体流出来的原因。这些细胞中的水分富含营养,会让细菌繁殖得飞快,而每冷冻一次,就意味着细胞膜被多破坏一次,解冻后流出来的养分就会增加,所以细菌总数也会相应增加。
5食物过保质期了能不能吃
保质期=保存期?
保质期:指最佳食用期,在国外则指货架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如果超过保质期,并不是说食物就对人体有害了,而是口味和质地会发生一些变化,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具有食用价值,如果超过保质期时间过长,食品可能严重变质而丧失商品价值。
保存期:是指食物可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保存日期的产品失去了原产品的特征和特性,丧失了产品原有的食用价值。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不能食用,更不能用于出售。
过保质期的食物可以吃吗?
某国际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做了一项调查发现,55%的人会将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扔掉,即使这些食物还可以食用。对于过期食品能不能吃的问题,《每日邮报》记者汤姆·罗斯多恩找到食品安全专家史利姆·丁斯达尔博士,并联合一家独立的实验室,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参与研究的产品包括意大利面、土豆、面包、巧克力碎末蛋糕、香肠、熟牛肉、生鸡胸肉切片等12种食物,将它们放置过保质期,然后研究其味道、外观、口感的变化。
结果得出,超过保质期两周的熟食是不建议食用的,但生活中很多食物虽超过保质期,却还是可以继续吃的,如牛奶、面包,直到食物产生气味和口感的变化就可以扔掉。当然,在判断食物还可不可以再吃的先决条件就是观察外观和气味,如已经出现发霉或发出馊味,当然也不能再吃了。
在保质期内的食物一定不能变质?
保质期内的食物能吃的前提是必须在标准的贮存环境下,也就是说如果贮存条件没达到要求,食物的保质期也可能提前失效。比如酸奶,一般酸奶的保质期是20多天,但是需要保存在冰箱里,如果是暴露在常温下,几个小时就会变质。